大疏談義第七
關燈
小
中
大
觀空智慧。
難意。
凡思今觀空智慧。
所遮外道非有非無觀之空故。
可大乘不可得空事。
不及異論處候。
依此釋相判以知因緣有故則離無見。
以觀自性空故不生有見。
明緣生無性義顯體空中道旨條。
難勢更難止候。
答意凡世出世之相對住心續生次第故。
可對明第四唯蘊無我心義勿論候。
是以經文雲應了知空離于斷常。
離斷常之空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遮外道非有非無觀之空故難勢聞候共。
彼外道非有非無觀者。
不離斷常二見故。
離斷常中道空得意無不足候。
次就雲知因緣有。
雲觀自性空來候共。
因緣佛家大宗故。
于小乘盛談因緣生事候。
至自性空言者。
三論宗立四種性空中。
以二乘空為一種候間。
不敢成難候。
會一義意。
以世出世相對心續生次第成立聞候共。
準以八心最初種子心直對真言作釋。
成由間布候次證經文。
疏釋此文雲應了知緣起之空。
以他緣大乘緣生中道觀門為能破故。
無煩候。
至者今此觀空智慧可唯蘊無我心欤否之所論候。
貪瞋俱起。
難意。
凡按六十心。
雲與善種種雜起之心。
三性各别善心猶俱起故。
同染污性貪瞋可并生事。
不及異論候。
因玆下釋釋或一時雜起或次第面生故。
旁疑滞難散候。
答意。
凡論一念相應心心所事。
必合五義平等。
貪瞋既所緣行相全别條。
不俱起義勿論候。
是以唯識論釋貪與瞋疑定不俱起愛憎二境必不同故。
慈恩大師述染憎不俱境既不同行相亦别以相違故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雲與善種種雜起之心故難端聞候共。
前後間雜起義故。
俱起不得意候。
次至雲或一時雜起者。
六十心中約并起心品見無子細候。
若不然或次第而生釋如何可消候乎。
會一義意。
相應心心所必可五義平等成立聞候共。
唯識論依四義明相應義。
起信釋論以知相緣相同義釋相應義。
故不一轍存候。
次至唯識論并述記所判者。
依與善種種雜起之心疏家高斷者。
不許并生。
權門一途性相封鹿顯行相。
不明有微細相通義欤候。
至者今疏意許貪瞋俱起義欤否之所論候。
五見末惑。
難意。
凡大小乘性相雖有六煩惱十随眠之不同。
俱以五見為本惑事定故。
非以五見為末惑之義事。
不及異論候。
由此考下疏。
判謂貪瞋癡見慢疑六根本煩惱條。
旁疑滞難止候。
答意。
凡今文意以屬見煩惱在六十心中。
為再數本惑不說五見所由故。
五見可再數末惑義勿論候。
是以疏家釋舉初劫所度煩惱。
雲五根本煩惱及百六十随煩惱。
随煩惱中有六十心上者。
五見再數末惑事。
旁如答成候。
假令大小乘性相以十随眠定本惑故難勢來候共。
今宗意殊顯家所談故。
不及子細料簡候。
次至下疏雲謂貪瞋癡見慢疑六根本煩惱者。
即順常途得意故無妨候。
會一義意。
凡今文明不說五見所由。
雲多在六十心中故。
成立聞候共。
五鈍五利成兩個再數中。
今且明五鈍故。
屬見煩惱讓六十心得意無不足候。
次舉初劫所度煩惱。
雲五根本煩惱及百六十随煩惱故成來候共。
彼且約初劫所度人執修惑一邊見不及苦勞候。
至者今文述以五見為末惑所由欤否之所論候。
三劫地前。
難意。
凡地前初劫地上二劫諸宗一同定判故。
設雖自宗不可背通滿義相事。
不及異論候。
依此宗家釋中判越三妄執越三阿僧祇劫。
是則十地究竟也。
過此修上上方便斷微細妄執至佛果故故。
旁疑滞難散候。
答意。
凡三劫顯密寄齊之分域。
十地待對出過之行位故。
三劫可地前義勿論候。
是以疏家釋從初地即得入金剛寶藏條。
旁如答成候。
假令地前初劫地上二劫諸宗一同定判故難勢來候共。
顯密縡異事。
不限此一事上。
不及劬勞候。
次至宗家釋者。
自宗橫十地故。
十地究竟者。
即初地究竟義故。
無相違候。
會一義意。
十地待對出過之行位故被成立候共。
餘教時分三劫惑智相對拂心外垢。
遮情分齊自宗十地雖地上經二劫。
妄執三劫得内證寶表德法門故。
雲出過心量無有待對。
無子細事候。
次判從初地即得入金剛寶藏故禦答聞候共。
縱地上二劫義表德内證故。
雲即得入金剛寶藏無妨候。
至者三妄悉地前可斷欤否之所論候。
三種三妄。
難意。
凡上所舉粗細極細三妄執。
真言行者所斷候。
然三種三妄斷人既各别故。
不聞于粗妄中雲事。
不及異論候。
由此宗家釋中以四種三妄配斷人時。
粗細極細三妄為真言行者所斷。
今三種如次為大乘人三果無學所度故。
旁疑霧難散候。
答意。
凡初劫中所開三種妄執故。
可開于粗妄義勿論候。
是以上以粗細極細三妄為三重。
而雲然就第一重内。
所開三種妄執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上所舉三重妄執。
真言行者所度故難勢來候共。
既第一重内起盡分明上。
寄齊諸教開于粗妄中雲事。
道理必然候。
次至雜問答者配斷人時。
三人所斷說文分明故。
以通大小見道。
且配當大乘一往釋存候。
會一義意。
開于初劫三種三妄故成立聞候共。
思經顯文。
為顯真言行者粗妄斷位。
偏約所寄齊三乘說之見條。
專依斷人不同立重重妄執得意候。
次至第一重内言者。
上明時分妄執二義中。
指時分雲第一重料簡。
無子細事候。
至者今三種三妄者。
于粗細極細三妄中之粗妄開之欤否之所論候。
難意。
凡思今觀空智慧。
所遮外道非有非無觀之空故。
可大乘不可得空事。
不及異論處候。
依此釋相判以知因緣有故則離無見。
以觀自性空故不生有見。
明緣生無性義顯體空中道旨條。
難勢更難止候。
答意凡世出世之相對住心續生次第故。
可對明第四唯蘊無我心義勿論候。
是以經文雲應了知空離于斷常。
離斷常之空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遮外道非有非無觀之空故難勢聞候共。
彼外道非有非無觀者。
不離斷常二見故。
離斷常中道空得意無不足候。
次就雲知因緣有。
雲觀自性空來候共。
因緣佛家大宗故。
于小乘盛談因緣生事候。
至自性空言者。
三論宗立四種性空中。
以二乘空為一種候間。
不敢成難候。
會一義意。
以世出世相對心續生次第成立聞候共。
準以八心最初種子心直對真言作釋。
成由間布候次證經文。
疏釋此文雲應了知緣起之空。
以他緣大乘緣生中道觀門為能破故。
無煩候。
至者今此觀空智慧可唯蘊無我心欤否之所論候。
貪瞋俱起。
難意。
凡按六十心。
雲與善種種雜起之心。
三性各别善心猶俱起故。
同染污性貪瞋可并生事。
不及異論候。
因玆下釋釋或一時雜起或次第面生故。
旁疑滞難散候。
答意。
凡論一念相應心心所事。
必合五義平等。
貪瞋既所緣行相全别條。
不俱起義勿論候。
是以唯識論釋貪與瞋疑定不俱起愛憎二境必不同故。
慈恩大師述染憎不俱境既不同行相亦别以相違故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雲與善種種雜起之心故難端聞候共。
前後間雜起義故。
俱起不得意候。
次至雲或一時雜起者。
六十心中約并起心品見無子細候。
若不然或次第而生釋如何可消候乎。
會一義意。
相應心心所必可五義平等成立聞候共。
唯識論依四義明相應義。
起信釋論以知相緣相同義釋相應義。
故不一轍存候。
次至唯識論并述記所判者。
依與善種種雜起之心疏家高斷者。
不許并生。
權門一途性相封鹿顯行相。
不明有微細相通義欤候。
至者今疏意許貪瞋俱起義欤否之所論候。
五見末惑。
難意。
凡大小乘性相雖有六煩惱十随眠之不同。
俱以五見為本惑事定故。
非以五見為末惑之義事。
不及異論候。
由此考下疏。
判謂貪瞋癡見慢疑六根本煩惱條。
旁疑滞難止候。
答意。
凡今文意以屬見煩惱在六十心中。
為再數本惑不說五見所由故。
五見可再數末惑義勿論候。
是以疏家釋舉初劫所度煩惱。
雲五根本煩惱及百六十随煩惱。
随煩惱中有六十心上者。
五見再數末惑事。
旁如答成候。
假令大小乘性相以十随眠定本惑故難勢來候共。
今宗意殊顯家所談故。
不及子細料簡候。
次至下疏雲謂貪瞋癡見慢疑六根本煩惱者。
即順常途得意故無妨候。
會一義意。
凡今文明不說五見所由。
雲多在六十心中故。
成立聞候共。
五鈍五利成兩個再數中。
今且明五鈍故。
屬見煩惱讓六十心得意無不足候。
次舉初劫所度煩惱。
雲五根本煩惱及百六十随煩惱故成來候共。
彼且約初劫所度人執修惑一邊見不及苦勞候。
至者今文述以五見為末惑所由欤否之所論候。
三劫地前。
難意。
凡地前初劫地上二劫諸宗一同定判故。
設雖自宗不可背通滿義相事。
不及異論候。
依此宗家釋中判越三妄執越三阿僧祇劫。
是則十地究竟也。
過此修上上方便斷微細妄執至佛果故故。
旁疑滞難散候。
答意。
凡三劫顯密寄齊之分域。
十地待對出過之行位故。
三劫可地前義勿論候。
是以疏家釋從初地即得入金剛寶藏條。
旁如答成候。
假令地前初劫地上二劫諸宗一同定判故難勢來候共。
顯密縡異事。
不限此一事上。
不及劬勞候。
次至宗家釋者。
自宗橫十地故。
十地究竟者。
即初地究竟義故。
無相違候。
會一義意。
十地待對出過之行位故被成立候共。
餘教時分三劫惑智相對拂心外垢。
遮情分齊自宗十地雖地上經二劫。
妄執三劫得内證寶表德法門故。
雲出過心量無有待對。
無子細事候。
次判從初地即得入金剛寶藏故禦答聞候共。
縱地上二劫義表德内證故。
雲即得入金剛寶藏無妨候。
至者三妄悉地前可斷欤否之所論候。
三種三妄。
難意。
凡上所舉粗細極細三妄執。
真言行者所斷候。
然三種三妄斷人既各别故。
不聞于粗妄中雲事。
不及異論候。
由此宗家釋中以四種三妄配斷人時。
粗細極細三妄為真言行者所斷。
今三種如次為大乘人三果無學所度故。
旁疑霧難散候。
答意。
凡初劫中所開三種妄執故。
可開于粗妄義勿論候。
是以上以粗細極細三妄為三重。
而雲然就第一重内。
所開三種妄執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上所舉三重妄執。
真言行者所度故難勢來候共。
既第一重内起盡分明上。
寄齊諸教開于粗妄中雲事。
道理必然候。
次至雜問答者配斷人時。
三人所斷說文分明故。
以通大小見道。
且配當大乘一往釋存候。
會一義意。
開于初劫三種三妄故成立聞候共。
思經顯文。
為顯真言行者粗妄斷位。
偏約所寄齊三乘說之見條。
專依斷人不同立重重妄執得意候。
次至第一重内言者。
上明時分妄執二義中。
指時分雲第一重料簡。
無子細事候。
至者今三種三妄者。
于粗細極細三妄中之粗妄開之欤否之所論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