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疏談義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下疏解初地位雲然非究竟妙覺大牟尼位故。
不審更難散候。
答意。
凡自家佛乘初地。
本有薩埵不二内證。
萬德體性候。
行者升此地證薩埵正位時。
可自證圓極義勿論候。
是以宗家顯自宗十地橫義。
判初地與十地無高下故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設雖自宗。
立十地次位故難破來候共。
十地次位方便行位候。
于自證智者無增減候。
次至然非究竟妙覺大牟尼位釋者。
彼對相好圓滿正覺故。
無相違候。
會一義意。
行者升初地證薩埵正位故成立聞候共。
心要中釋雖證薩埵正位而見惑未除故。
難勢潤色候。
次至宗家釋者。
約本有無垢十地。
非謂修生顯得地位可得意候。
至者。
今此便成正覺可初地即極義欤否之所論候。
尋求菩提。
難意。
凡前三問者尋求成覺發智候。
而今答說者。
唯初尋求之答說。
未及第二第三答見候故。
獨答第一問事。
不及異論候。
其上三問起由以能求自心為所求一切智智所生候。
然第三答答自心即一切智者。
間答俱同詞故。
不成答說條。
禦答猶難思候。
答意。
凡問詞雖重重。
按其肝要候。
第一疑尋求。
第二疑菩提。
第三疑一切智智時。
答以自心為彼三種。
三問悉被遮事勿論候。
若如難勢。
自心尋求菩提分可事足候。
菩提所求故。
爾者及一切智句可無用候。
假令三問尋求成覺發智難端聞候共。
今答答尋求成覺等悉行者一心上義門。
顯不行而行不到而到自宗深旨故。
無不足候。
次至雲問答俱同詞者。
以同詞為答事。
如長水子璇以楞嚴清淨本然雲何忽生山河大地文緻問時。
琅瑘惠覺以同文答。
言下豁然大悟。
有其例事候。
會一義意。
答以自心為三種者。
三問悉被遮故成立聞候共。
三問悉亘能所故成答間敷候。
次一切智句無用雲事。
第一問既亘能求所求故。
自心尋求菩提答能求邊。
自心一切智答所求邊故。
讀自心尋求菩提及一切智。
顯能求所求俱自心。
答第一問義無子細候。
至者。
自心尋求菩提及一切智答三問。
悉答欤否之所論候。
地前信行。
難意。
凡今文菩提心為因譬說故。
非地前生死善事。
不及異議處候。
依之下疏釋初地菩薩得此虛空無垢菩提心(乃至)即是菩提心為因故。
難勢更難閣候。
答意。
凡于自宗可有地前行者治定故。
寶藏開發以前即生谛信。
可地前義勿論候。
是以疏中判若不以三種秘密方便供養行門消融百六十心礦石之垢何以得此淨菩提心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今文菩提心為因譬說故難端來候共。
于三句可有兼正候。
正雖在地上。
兼通地前子細有間敷候。
次至初地菩薩得此虛空無垢菩提心釋者。
本自明初地文故。
依憑成間敷候。
會一義意。
于自宗可有地前行故成立聞候共。
自元難勢不遮其義。
即生谛信淨菩提心。
如說而行地上行。
乃至施功不已立還地前。
顯生死所植善根得意故。
無不足候。
次至下疏釋者。
明地前行故。
非菩提心為因釋者。
不敢成相違候。
至者。
今此信行者可喻生死所植善欤否之所論候。
無相至極。
難意。
凡留無相為顯家極理。
開有相定表德實相者。
一家常談候間。
以無相不可為極事。
不及異論處候。
依之六大四曼悉遮那内證境界。
字印形像并性德輪圓法門故。
以無相為極義。
疑滞尚多端候。
答意。
凡如來内證之境界。
絕言語域超心行處重候條。
無相至極義勿論候。
是以經中依金剛手佛法離諸相法住于法位何故大精進而說此有相不順法然道問。
答于當來世時劣慧諸衆生(乃至)。
為度彼等故随順說是法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留無相為顯家極理故禦難來候共。
有相無相重重故。
雖為下機明顯乘無相。
為上根說表德有相。
是尚預機領解施設候。
如來内證境界釋五居足斷十慮手亡故。
良有以事候。
次至雲六大四曼悉遮那内證境界故者。
是猶言議所及故。
非至極重不成難候。
會一義意。
如來内證境界超言議域故成立聞候共。
四言九心不及分可得意候。
次至佛法離諸相等經文者。
顯無盡莊嚴境界離凡夫妄計相。
非四言假說相旨。
有此說候。
至者。
自宗意以無相可為極欤否之所論候。
犢子人執。
難意。
凡思此宗計候。
立五法藏時。
雲三世無為外不可說藏有人故。
可人執品惑事。
不及異求處候。
依之西明引三藏解。
釋是我執故煩惱障攝。
淄洲判唯有學凡作如是計故。
旁疑情難解候。
答意。
凡犢子計釋五衆和合有人法故。
五衆和合上人法非實我義勿論候。
是以慈恩大師釋乃至成佛此我常在。
淄洲大師述實是法執條。
旁如答成候。
假令犢子部立五法藏時。
計不可說藏有人故。
難勢來候共。
淄洲是判今據情解妄謂為我故。
無妨候。
次西明釋違大乘正嫡慈恩所判故。
不依用候。
次至唯有學凡淄洲釋者。
置或字故一往義可意得候。
會一義意。
就雲五衆和合被立道理候共。
彼即蘊計中計五蘊總我者。
以和合計人義故。
和合不成由候。
次慈恩釋者。
約有學凡位所執故。
無子細事候。
次至實是法執釋者。
背三藏解釋故。
此義不足信用候。
至者。
犢子所計人法。
可八執品煩惱欤否之所論候。
不審更難散候。
答意。
凡自家佛乘初地。
本有薩埵不二内證。
萬德體性候。
行者升此地證薩埵正位時。
可自證圓極義勿論候。
是以宗家顯自宗十地橫義。
判初地與十地無高下故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設雖自宗。
立十地次位故難破來候共。
十地次位方便行位候。
于自證智者無增減候。
次至然非究竟妙覺大牟尼位釋者。
彼對相好圓滿正覺故。
無相違候。
會一義意。
行者升初地證薩埵正位故成立聞候共。
心要中釋雖證薩埵正位而見惑未除故。
難勢潤色候。
次至宗家釋者。
約本有無垢十地。
非謂修生顯得地位可得意候。
至者。
今此便成正覺可初地即極義欤否之所論候。
尋求菩提。
難意。
凡前三問者尋求成覺發智候。
而今答說者。
唯初尋求之答說。
未及第二第三答見候故。
獨答第一問事。
不及異論候。
其上三問起由以能求自心為所求一切智智所生候。
然第三答答自心即一切智者。
間答俱同詞故。
不成答說條。
禦答猶難思候。
答意。
凡問詞雖重重。
按其肝要候。
第一疑尋求。
第二疑菩提。
第三疑一切智智時。
答以自心為彼三種。
三問悉被遮事勿論候。
若如難勢。
自心尋求菩提分可事足候。
菩提所求故。
爾者及一切智句可無用候。
假令三問尋求成覺發智難端聞候共。
今答答尋求成覺等悉行者一心上義門。
顯不行而行不到而到自宗深旨故。
無不足候。
次至雲問答俱同詞者。
以同詞為答事。
如長水子璇以楞嚴清淨本然雲何忽生山河大地文緻問時。
琅瑘惠覺以同文答。
言下豁然大悟。
有其例事候。
會一義意。
答以自心為三種者。
三問悉被遮故成立聞候共。
三問悉亘能所故成答間敷候。
次一切智句無用雲事。
第一問既亘能求所求故。
自心尋求菩提答能求邊。
自心一切智答所求邊故。
讀自心尋求菩提及一切智。
顯能求所求俱自心。
答第一問義無子細候。
至者。
自心尋求菩提及一切智答三問。
悉答欤否之所論候。
地前信行。
難意。
凡今文菩提心為因譬說故。
非地前生死善事。
不及異議處候。
依之下疏釋初地菩薩得此虛空無垢菩提心(乃至)即是菩提心為因故。
難勢更難閣候。
答意。
凡于自宗可有地前行者治定故。
寶藏開發以前即生谛信。
可地前義勿論候。
是以疏中判若不以三種秘密方便供養行門消融百六十心礦石之垢何以得此淨菩提心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今文菩提心為因譬說故難端來候共。
于三句可有兼正候。
正雖在地上。
兼通地前子細有間敷候。
次至初地菩薩得此虛空無垢菩提心釋者。
本自明初地文故。
依憑成間敷候。
會一義意。
于自宗可有地前行故成立聞候共。
自元難勢不遮其義。
即生谛信淨菩提心。
如說而行地上行。
乃至施功不已立還地前。
顯生死所植善根得意故。
無不足候。
次至下疏釋者。
明地前行故。
非菩提心為因釋者。
不敢成相違候。
至者。
今此信行者可喻生死所植善欤否之所論候。
無相至極。
難意。
凡留無相為顯家極理。
開有相定表德實相者。
一家常談候間。
以無相不可為極事。
不及異論處候。
依之六大四曼悉遮那内證境界。
字印形像并性德輪圓法門故。
以無相為極義。
疑滞尚多端候。
答意。
凡如來内證之境界。
絕言語域超心行處重候條。
無相至極義勿論候。
是以經中依金剛手佛法離諸相法住于法位何故大精進而說此有相不順法然道問。
答于當來世時劣慧諸衆生(乃至)。
為度彼等故随順說是法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留無相為顯家極理故禦難來候共。
有相無相重重故。
雖為下機明顯乘無相。
為上根說表德有相。
是尚預機領解施設候。
如來内證境界釋五居足斷十慮手亡故。
良有以事候。
次至雲六大四曼悉遮那内證境界故者。
是猶言議所及故。
非至極重不成難候。
會一義意。
如來内證境界超言議域故成立聞候共。
四言九心不及分可得意候。
次至佛法離諸相等經文者。
顯無盡莊嚴境界離凡夫妄計相。
非四言假說相旨。
有此說候。
至者。
自宗意以無相可為極欤否之所論候。
犢子人執。
難意。
凡思此宗計候。
立五法藏時。
雲三世無為外不可說藏有人故。
可人執品惑事。
不及異求處候。
依之西明引三藏解。
釋是我執故煩惱障攝。
淄洲判唯有學凡作如是計故。
旁疑情難解候。
答意。
凡犢子計釋五衆和合有人法故。
五衆和合上人法非實我義勿論候。
是以慈恩大師釋乃至成佛此我常在。
淄洲大師述實是法執條。
旁如答成候。
假令犢子部立五法藏時。
計不可說藏有人故。
難勢來候共。
淄洲是判今據情解妄謂為我故。
無妨候。
次西明釋違大乘正嫡慈恩所判故。
不依用候。
次至唯有學凡淄洲釋者。
置或字故一往義可意得候。
會一義意。
就雲五衆和合被立道理候共。
彼即蘊計中計五蘊總我者。
以和合計人義故。
和合不成由候。
次慈恩釋者。
約有學凡位所執故。
無子細事候。
次至實是法執釋者。
背三藏解釋故。
此義不足信用候。
至者。
犢子所計人法。
可八執品煩惱欤否之所論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