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疏談義第四

關燈
界趣輪回。

     難意。

    凡緣業生者。

    界趣輪回業果。

    人執品分齊見候。

    爾所寄齊二乘既盡人執條。

    能寄齊相普間敷事。

    所不及異論候。

    依之開疏家解釋候。

    為有情疑愛因緣。

    造身口意種種虛妄不清淨業。

    乘如是業生六趣身判上者。

    疑滞更難止候。

     答意。

    凡今宗意一念越三妄。

    至初地淨菩提心事候。

    時今所得果雲虛空無垢大菩提心故。

    可通後二劫事勿論候。

    是以下疏判第三劫。

    雲第三重微細百六十心煩惱業壽種除。

    文勢既全同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所寄齊二乘既盡人執故難端聞候共。

    二乘人執斷實教雖不許之。

    且任自教意齊智品分故。

    能寄齊通三劫無不足候。

    次至疏家釋者。

    人法二執俱分粗細極細三重故。

    界趣業果通三妄得意。

    無子細候。

     會一義意。

    所得果雲虛空無垢大菩提心故被成立候共。

    且約過重舉分段粗苦存置故。

    無相違候。

    次證下疏。

    彼舉變易業壽故。

    不雲六趣果上。

    更不可成由候。

     至者。

    今業壽種除通三妄否之所論候。

     佛果開合。

     難意。

    凡披疏家解釋候。

    解十地滿足句。

    雲乃至成菩提無行可增故。

    從十地中開佛地雲事。

    不及異求候。

    因此下疏判就前三句義中更開佛地為上上方便心意。

    于信解地三句中開佛果事明鏡故。

    旁疑難難止候。

     答意。

    凡雖地位之開合不同。

    而有十一地十二地四十二地等判文。

    未見以佛果合十地之誠說上。

    不可攝十地事勿論候。

    是以宗家雜問答中。

    釋乃至滿足第十地位以此一行一道至于第十一地條。

    旁如答成候。

     假令疏家解今文。

    判乃至成菩提無行可增故難勢聞候共。

    十地滿足句含因滿果滿事。

    如起信論如菩薩地盡句含正盡已盡置因果二位得意故。

    無不足候。

    次至下疏釋者。

    三句自元通佛地故。

    成難間敷候。

     會一義意。

    有十一地十二地四十二地等判文。

    未見佛果合十地之說故被成立候共。

    疏家已于十地滿足經文。

    作而成正覺釋上。

    殆可雲定判候。

    次宗家雜問答中立十一地者。

    自本為明十地滿足句攝佛果。

    約總别義門殊雲第十一地存置故。

    無相違候。

     至者。

    十地次第此生滿足經文。

    以佛果可攝十地欤否之所論候。

     随種種趣。

     難意。

    凡諸佛方便利生為先。

    說教本意息患為主事候。

    然者禦定判旨難信用處候。

     依之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者。

    諸佛通戒。

    善惡二業非皆齊等者。

    性相所判候故。

    諸教中雖說人天乘。

    不說惡趣乘此意見上。

    禦定判一旦不審候。

     答意。

    凡今宗意以示真實相為宗趣。

    以即事而真為規模。

    性德自爾法門故。

    簡六趣業果間敷事勿論候。

    是以經中雲乃至說生摩睺羅伽法。

    宗家判皆是自心佛之名字。

    禦定判明鏡候。

     假令諸佛方便利生為先。

    說教本意息患為主故假難聞候共開自心實相。

    惡趣業因大貪大瞋所發故。

    非凡夫隔礙迷。

    所受果體随焦熱大焦熱猛焰。

    融通霍霍呼呼寒冰故。

    即是自心本具水火。

    全不作重苦候。

    次至經文并性相所判等者。

    顯家常途教相故。

    來不可成難候。

     會禦定判義意。

    自宗即事而真為規模故。

    不可簡六趣業果被成候共。

    雖覺悟前爾。

    凡夫感惡趣受重苦故。

    示此業因無利益樣覺候。

    次至今經文及宗家高斷者。

    果體實雖曼荼具德。

    凡夫隔曆之妄情前大過患故。

    隻可授惡趣三密軌則為其因行候。

     至者。

    雲說依惡業感惡趣法禦定判。

    一旦不明雲所論候。

     繪木法然。

     難意。

    凡繪木等形像。

    依迷人不能直見法界宮真實四曼。

    傳法聖者課巧匠之功所令造作故。

    自性會有之間敷事。

    不及異論候。

    依之即身義中。

    引金剛頂經證四曼時。

    四曼各出三重。

    其中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