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羅王衆贊歎品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此路入者,卒難得出,複損性命。
是迷路人亦生感重。
臨别之時,知識又言:若見親知及諸路人,若男若女,言于此路多諸毒惡,喪失性命。
無令是衆自取其死。
這善知識告訴這迷路人說:‘你這個迷人,從今以後你不要再走進這條路了,進入此路者很少能夠出得來,很多不但出不來而且還喪失性命。
這就是說若是堕到地獄裡去,不但難以出來,連法身慧命都會犧牲掉的。
’這迷路人誤入險道知識令接得出,心中很大感觸而生殷重之心。
這是指我們能聽聞佛法,要深深感念三寶之宏恩。
在臨别的時候,這善知識又說:‘你将來若看見自己的親人,或是認識的人,或是不相識的路人,不管他是男、是女都要勸告他們千萬不要進入此路,此路不但充滿種種毒害,嚴重還要喪失性命,千萬不要讓那些人,自找死路’。
這等于也叫我們去宏法,也要去利生。
是故地藏菩薩俱大慈悲,救拔罪苦衆生,生人天中,令受妙樂。
是諸罪衆,知業道苦,脫得出離,永不再曆。
如迷路人,誤入險道,遇善知識引接令出,永不複入。
逢見他人,複勸莫入。
自言因是迷故,得解脫竟,更不複入。
前面說了一大段的譬喻,現在接著再說法了,所以,地藏菩薩本來就具足大慈大悲,他救拔這些罪苦的衆生,本來是希望他們都能升到天上去,享受天道的殊勝妙樂,這些罪報的衆生,聽了地藏菩薩的教化,也知道地獄業道的痛苦,而得以解脫而脫出了業道,也知道發願永遠再也不經曆那惡道了。
就如同前邊所講那個迷路人,誤入險道,遇到善知識,引導接引才得出來,并發願永遠不再進入。
遇見其他的人,更勸他人莫入,這就是宏法利生。
自然而然的自己知道了危險道路,遇到地藏菩薩把他救度出來,怎麼還會進入險道呢?并且還勸别人不要進去險道,就像各位發心勸别人不要造惡業,不要堕地獄去是一樣的。
若再履踐,猶尚迷誤,不覺舊曾所落險道,或緻失命。
如堕惡趣,地藏菩薩方便力故,使令解脫,生人天中。
旋又再入,若業結重,永處地獄,無解脫時。
他自己已經知道了惡道的危險,也聽了善知識的開示,也會勸導别人不要去走這危險的路,他自己本人當然不能再履踐這條路,然而為什麼他若再一次走此險路,他還是會再度的忘記而迷誤了,完全忘記了他以前曾經落此險道中,差一點喪失性命。
這裡要注意,以前他自己覺悟,甚至還會勸别人,會使他人覺悟,他也會宏法利生,但他已記不得這個境界。
為什麼一旦遇到這個境界自己還會再度迷失呢?這就是因為他功夫尚未到家,正所謂:‘說時似悟,對境還迷,’講經說法的時候,頭頭是道,好像是開悟了,就是十信位的菩薩,都是初發心的菩薩,都還會有這個受境所轉的危險,等到真的境界現前,又逐境而生了。
如果又堕落在惡道中,地藏菩薩又得再度以善巧方便之力,想辦法使這剛出地獄,又再進入地獄受苦的衆生得到解脫。
上升到人天道中。
萬一如果他轉個身出來,又再進入地獄,若是他一再造惡結業太重,入到五無間的阿鼻地獄,就算是千佛出世也不通忏悔,真的就永遠再也沒有解脫之時了。
爾時惡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諸鬼王,其數無量,在閻浮提,或利益人,或損害人,各各不同。
然是業報,使我眷屬遊行世界,多惡少善。
這閻羅天子向佛請法,把自己的疑惑解釋開了,這個時候惡毒鬼王接著就來請法,這些鬼王看到法會中無量諸佛菩薩,本來不敢請法的,閻羅王是地獄的首領,他大著膽子出來請法時,佛還特别慈悲告訴他:‘恣汝所問。
’所以這些鬼王也就大著膽子出來向佛請法了。
這惡毒鬼王合掌恭敬向著佛說:‘世尊,我等這些鬼王有無量數之多,在南閻浮提中,有些是好的鬼王則利益人。
有的是壞的鬼王則損害人,各各不同。
因為是我們的業報使然,使我等鬼王或諸眷屬小鬼王或小鬼,遊行于這閻浮提的世界裡,大都做惡事,而很少行善事。
’ 如長阿含經雲:‘佛告比丘:一切人民所居舍宅,皆有鬼神,無有空者。
一切街巷四衢道中,屠兒市肆,及丘冢間,皆有鬼神,無有空者。
凡諸鬼神,皆随所依,即以為名。
依人名人。
依村名村。
依城名城。
依國名國。
依土名土,依山名山。
依河名河。
佛告比丘:一切樹木,極小如車軸者,皆有鬼神依止,無有空者。
’大毗婆沙論亦雲:‘有二種鬼,一有威德。
二無威德。
有威德者,或住花林果林,種種樹上。
好山林中。
亦有宮殿,在空中者,乃至或住餘清淨處,受諸福樂。
無威德者,或住廁溷糞壤水窦坑塹之中。
乃至或住種種雜穢諸不淨處,薄福貧窮饑渴所苦。
’ 過人家庭,或城邑聚落,莊園房舍。
或有男子女人,修毛發善事,乃至懸一旛一蓋,少香少華,供養佛像及菩薩像。
或轉讀尊經,燒香供養一句一偈。
我們這些大鬼王及諸鬼類,經過人家的家庭,或者到了城市部落,乃至到鄉下的村落,或者到大莊院房舍别墅等,假如有男子或女人,行那麼一點點的善事,如懸挂一個旛蓋、或者燒一枝香或獻一朵花,來供養佛像及菩薩像。
或者讀誦大乘經典,或以各種名香供養贊歎一句或一偈。
涅槃經雲:‘法是佛母,佛從法生,三世如來,皆供養法。
’涅槃經又雲:‘我涅槃後,若有得聞如是大乘微妙經典,生信敬心,當知是等,于未來世,百千億劫,不堕惡道。
’又雲:‘若有衆生,一經耳者悉能滅除一切諸惡及無間罪業。
’
是迷路人亦生感重。
臨别之時,知識又言:若見親知及諸路人,若男若女,言于此路多諸毒惡,喪失性命。
無令是衆自取其死。
這善知識告訴這迷路人說:‘你這個迷人,從今以後你不要再走進這條路了,進入此路者很少能夠出得來,很多不但出不來而且還喪失性命。
這就是說若是堕到地獄裡去,不但難以出來,連法身慧命都會犧牲掉的。
’這迷路人誤入險道知識令接得出,心中很大感觸而生殷重之心。
這是指我們能聽聞佛法,要深深感念三寶之宏恩。
在臨别的時候,這善知識又說:‘你将來若看見自己的親人,或是認識的人,或是不相識的路人,不管他是男、是女都要勸告他們千萬不要進入此路,此路不但充滿種種毒害,嚴重還要喪失性命,千萬不要讓那些人,自找死路’。
這等于也叫我們去宏法,也要去利生。
是故地藏菩薩俱大慈悲,救拔罪苦衆生,生人天中,令受妙樂。
是諸罪衆,知業道苦,脫得出離,永不再曆。
如迷路人,誤入險道,遇善知識引接令出,永不複入。
逢見他人,複勸莫入。
自言因是迷故,得解脫竟,更不複入。
前面說了一大段的譬喻,現在接著再說法了,所以,地藏菩薩本來就具足大慈大悲,他救拔這些罪苦的衆生,本來是希望他們都能升到天上去,享受天道的殊勝妙樂,這些罪報的衆生,聽了地藏菩薩的教化,也知道地獄業道的痛苦,而得以解脫而脫出了業道,也知道發願永遠再也不經曆那惡道了。
就如同前邊所講那個迷路人,誤入險道,遇到善知識,引導接引才得出來,并發願永遠不再進入。
遇見其他的人,更勸他人莫入,這就是宏法利生。
自然而然的自己知道了危險道路,遇到地藏菩薩把他救度出來,怎麼還會進入險道呢?并且還勸别人不要進去險道,就像各位發心勸别人不要造惡業,不要堕地獄去是一樣的。
若再履踐,猶尚迷誤,不覺舊曾所落險道,或緻失命。
如堕惡趣,地藏菩薩方便力故,使令解脫,生人天中。
旋又再入,若業結重,永處地獄,無解脫時。
他自己已經知道了惡道的危險,也聽了善知識的開示,也會勸導别人不要去走這危險的路,他自己本人當然不能再履踐這條路,然而為什麼他若再一次走此險路,他還是會再度的忘記而迷誤了,完全忘記了他以前曾經落此險道中,差一點喪失性命。
這裡要注意,以前他自己覺悟,甚至還會勸别人,會使他人覺悟,他也會宏法利生,但他已記不得這個境界。
為什麼一旦遇到這個境界自己還會再度迷失呢?這就是因為他功夫尚未到家,正所謂:‘說時似悟,對境還迷,’講經說法的時候,頭頭是道,好像是開悟了,就是十信位的菩薩,都是初發心的菩薩,都還會有這個受境所轉的危險,等到真的境界現前,又逐境而生了。
如果又堕落在惡道中,地藏菩薩又得再度以善巧方便之力,想辦法使這剛出地獄,又再進入地獄受苦的衆生得到解脫。
上升到人天道中。
萬一如果他轉個身出來,又再進入地獄,若是他一再造惡結業太重,入到五無間的阿鼻地獄,就算是千佛出世也不通忏悔,真的就永遠再也沒有解脫之時了。
爾時惡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諸鬼王,其數無量,在閻浮提,或利益人,或損害人,各各不同。
然是業報,使我眷屬遊行世界,多惡少善。
這閻羅天子向佛請法,把自己的疑惑解釋開了,這個時候惡毒鬼王接著就來請法,這些鬼王看到法會中無量諸佛菩薩,本來不敢請法的,閻羅王是地獄的首領,他大著膽子出來請法時,佛還特别慈悲告訴他:‘恣汝所問。
’所以這些鬼王也就大著膽子出來向佛請法了。
這惡毒鬼王合掌恭敬向著佛說:‘世尊,我等這些鬼王有無量數之多,在南閻浮提中,有些是好的鬼王則利益人。
有的是壞的鬼王則損害人,各各不同。
因為是我們的業報使然,使我等鬼王或諸眷屬小鬼王或小鬼,遊行于這閻浮提的世界裡,大都做惡事,而很少行善事。
’ 如長阿含經雲:‘佛告比丘:一切人民所居舍宅,皆有鬼神,無有空者。
一切街巷四衢道中,屠兒市肆,及丘冢間,皆有鬼神,無有空者。
凡諸鬼神,皆随所依,即以為名。
依人名人。
依村名村。
依城名城。
依國名國。
依土名土,依山名山。
依河名河。
佛告比丘:一切樹木,極小如車軸者,皆有鬼神依止,無有空者。
’大毗婆沙論亦雲:‘有二種鬼,一有威德。
二無威德。
有威德者,或住花林果林,種種樹上。
好山林中。
亦有宮殿,在空中者,乃至或住餘清淨處,受諸福樂。
無威德者,或住廁溷糞壤水窦坑塹之中。
乃至或住種種雜穢諸不淨處,薄福貧窮饑渴所苦。
’ 過人家庭,或城邑聚落,莊園房舍。
或有男子女人,修毛發善事,乃至懸一旛一蓋,少香少華,供養佛像及菩薩像。
或轉讀尊經,燒香供養一句一偈。
我們這些大鬼王及諸鬼類,經過人家的家庭,或者到了城市部落,乃至到鄉下的村落,或者到大莊院房舍别墅等,假如有男子或女人,行那麼一點點的善事,如懸挂一個旛蓋、或者燒一枝香或獻一朵花,來供養佛像及菩薩像。
或者讀誦大乘經典,或以各種名香供養贊歎一句或一偈。
涅槃經雲:‘法是佛母,佛從法生,三世如來,皆供養法。
’涅槃經又雲:‘我涅槃後,若有得聞如是大乘微妙經典,生信敬心,當知是等,于未來世,百千億劫,不堕惡道。
’又雲:‘若有衆生,一經耳者悉能滅除一切諸惡及無間罪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