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香光室自序
關燈
小
中
大
嘗思釋迦世尊徹底悲心,愍念末世衆生根機淺薄,知識昏迷,不能自力識心達本,斷惑證真,超出三界,常在娑婆,六道輪回,受諸苦惱,莫能出離。
特開淨土借果修因之仗佛往生一門,初說極樂依正莊嚴,次教生信發願,執持阿彌陀佛名号,一日乃至七日,期得一心不亂。
觀此因緣,而其中大有不可思議深妙意旨也。
但以行人讀之不察,領會者鮮。
所謂深妙意旨者何?蓋佛說一心不亂者,乃聖凡共源之本覺,生佛同體之真心。
我等若肯念念心存至誠,執持阿彌陀佛名号,能使我等念念背塵合覺,返妄歸真,如川入海,漸入漸深,己心融成佛心,佛心合成己心也。
複此一心不亂者,即阿彌陀佛所證圓滿果覺也。
又此一心不亂者,即我等衆生所迷念佛三昧也。
我等若肯念念心存至誠,執持阿彌陀佛名号,能使我等念念契入如來圓滿果覺,安住如來實相正定。
譬如碎金得入火爐,能使漸漸銷融,合成一體。
念佛行人亦複如是,得入如來圓滿果覺,非但不随一切塵勞業識所轉,而能使一切塵勞業識漸漸銷融,銷融至極,畢竟成片,一念成片,散亂自除,散亂既除,正定現前。
【梵語三昧,此雲正定。
】我等若能念念入佛圓滿果覺,心心住佛實相正定,乃至畢生不退者,則淨業功夫決定成就。
既得淨業成就,然後金台可以坐待,寶池可以托生。
及乎臨欲命終,自然娑婆濁惡不現,淨土勝境昭彰,感佛親迎,須臾即到。
所謂臨終欲生得生,豈非省力便易乎?曆觀古來諸大聖賢,臨終瑞相昭著,坐脫立亡,任随其意,要去即去,去亦不須人助者,莫不皆由念佛三昧中得來也。
但以今時行人,雖則發心念佛,許多不明佛意,認此一心不亂,全屬自己生滅妄心,與佛無關。
是以念佛行人,欲得成就一心,終莫可得。
所謂愈抟愈散,愈捉愈亂。
察其來因,多由過執。
永明料簡,疑此彌陀一心圓滿果覺,不敢深入,安住其中,恐落禅定,變成自力,不得往生,是以多人捐棄。
既舍彌陀一心圓滿果覺,則行人念佛之時,終難定心立足,如同淺水之魚,缺乏含養。
正謂缺乏他力,欲得安身立命,去住自由者,豈非盡力勉強乎?因是所謂真妄各别,權實分離,舍實從權,執權為實。
雖則發心持名,而始終不契佛意,畢生坐守初步門庭,不肯前進,深入如來莊嚴寶所。
如來常謂可憐愍者,正此類也。
設欲勸其前進深入,必似法華會上窮子,難免稱怨大喚:我不犯罪,雲何捉我?殊不知彌陀名号之權,而與一心果覺之實,本來圓融無礙,真實一如,非即非離,無内無外,廣大無邊,量同法界,十方虛空,悉皆包容攝盡,九界衆生,無一不在其中。
既舍一心果覺之實,偏執彌陀名号之權,縱然得益,終屬淺小,是以臨終受用亦小。
欲得消除累劫積集深重業障,臨終仗佛接引往生樂邦者,豈非盡力困難乎。
譬如沐浴,水少垢重,難得清淨,欲得全體清淨,必須通身坐入浴池,漸漸熏染,久久洗滌,方能盡除無餘。
念佛行人,亦複如是,但能得入如來圓滿果覺,從此常蒙佛力加被,法力融合,融合至極,全體周圓,自然不散不亂,安居正定。
譬如孕兒,未出母胎,全身坐在母腹之中,仗母含養,漸漸長成。
念佛行人,亦複如是,得入如來圓滿果覺,安住如來實相正定,可謂全身坐在如來法身之中,仗佛含養,能使行人無邊業障,漸漸消除,無量福慧,冥冥增長。
此乃所謂借果成因,即因住果,以佛莊嚴而自莊嚴,以佛住持而自住持,得此熏修,利益難量,縱使現生不能斷惑親證,到了西方為因,亦強從彼漸漸進修,能令速證佛果。
上雲,世尊教人生信發願,執持阿彌陀佛名号,一日乃至七日,期得一心不亂,而大有不可思議深妙意旨者,蓋此不可思議深妙利益也。
除此疑情分别行人之外,其餘愚夫愚婦,不須另加指導,自然一摸便著。
譬如山野農民,從來未曾出門,一切世事,概莫能知,隻解每天家裡吃飯,田中做工,自然大事成辦,五谷豐登。
愚人念佛,亦複如是,一切經教,皆莫能知,唯有念佛一門,獨能直下承當,更無疑情分别,念念心存至誠,執持阿彌陀佛
特開淨土借果修因之仗佛往生一門,初說極樂依正莊嚴,次教生信發願,執持阿彌陀佛名号,一日乃至七日,期得一心不亂。
觀此因緣,而其中大有不可思議深妙意旨也。
但以行人讀之不察,領會者鮮。
所謂深妙意旨者何?蓋佛說一心不亂者,乃聖凡共源之本覺,生佛同體之真心。
我等若肯念念心存至誠,執持阿彌陀佛名号,能使我等念念背塵合覺,返妄歸真,如川入海,漸入漸深,己心融成佛心,佛心合成己心也。
複此一心不亂者,即阿彌陀佛所證圓滿果覺也。
又此一心不亂者,即我等衆生所迷念佛三昧也。
我等若肯念念心存至誠,執持阿彌陀佛名号,能使我等念念契入如來圓滿果覺,安住如來實相正定。
譬如碎金得入火爐,能使漸漸銷融,合成一體。
念佛行人亦複如是,得入如來圓滿果覺,非但不随一切塵勞業識所轉,而能使一切塵勞業識漸漸銷融,銷融至極,畢竟成片,一念成片,散亂自除,散亂既除,正定現前。
【梵語三昧,此雲正定。
】我等若能念念入佛圓滿果覺,心心住佛實相正定,乃至畢生不退者,則淨業功夫決定成就。
既得淨業成就,然後金台可以坐待,寶池可以托生。
及乎臨欲命終,自然娑婆濁惡不現,淨土勝境昭彰,感佛親迎,須臾即到。
所謂臨終欲生得生,豈非省力便易乎?曆觀古來諸大聖賢,臨終瑞相昭著,坐脫立亡,任随其意,要去即去,去亦不須人助者,莫不皆由念佛三昧中得來也。
但以今時行人,雖則發心念佛,許多不明佛意,認此一心不亂,全屬自己生滅妄心,與佛無關。
是以念佛行人,欲得成就一心,終莫可得。
所謂愈抟愈散,愈捉愈亂。
察其來因,多由過執。
永明料簡,疑此彌陀一心圓滿果覺,不敢深入,安住其中,恐落禅定,變成自力,不得往生,是以多人捐棄。
既舍彌陀一心圓滿果覺,則行人念佛之時,終難定心立足,如同淺水之魚,缺乏含養。
正謂缺乏他力,欲得安身立命,去住自由者,豈非盡力勉強乎?因是所謂真妄各别,權實分離,舍實從權,執權為實。
雖則發心持名,而始終不契佛意,畢生坐守初步門庭,不肯前進,深入如來莊嚴寶所。
如來常謂可憐愍者,正此類也。
設欲勸其前進深入,必似法華會上窮子,難免稱怨大喚:我不犯罪,雲何捉我?殊不知彌陀名号之權,而與一心果覺之實,本來圓融無礙,真實一如,非即非離,無内無外,廣大無邊,量同法界,十方虛空,悉皆包容攝盡,九界衆生,無一不在其中。
既舍一心果覺之實,偏執彌陀名号之權,縱然得益,終屬淺小,是以臨終受用亦小。
欲得消除累劫積集深重業障,臨終仗佛接引往生樂邦者,豈非盡力困難乎。
譬如沐浴,水少垢重,難得清淨,欲得全體清淨,必須通身坐入浴池,漸漸熏染,久久洗滌,方能盡除無餘。
念佛行人,亦複如是,但能得入如來圓滿果覺,從此常蒙佛力加被,法力融合,融合至極,全體周圓,自然不散不亂,安居正定。
譬如孕兒,未出母胎,全身坐在母腹之中,仗母含養,漸漸長成。
念佛行人,亦複如是,得入如來圓滿果覺,安住如來實相正定,可謂全身坐在如來法身之中,仗佛含養,能使行人無邊業障,漸漸消除,無量福慧,冥冥增長。
此乃所謂借果成因,即因住果,以佛莊嚴而自莊嚴,以佛住持而自住持,得此熏修,利益難量,縱使現生不能斷惑親證,到了西方為因,亦強從彼漸漸進修,能令速證佛果。
上雲,世尊教人生信發願,執持阿彌陀佛名号,一日乃至七日,期得一心不亂,而大有不可思議深妙意旨者,蓋此不可思議深妙利益也。
除此疑情分别行人之外,其餘愚夫愚婦,不須另加指導,自然一摸便著。
譬如山野農民,從來未曾出門,一切世事,概莫能知,隻解每天家裡吃飯,田中做工,自然大事成辦,五谷豐登。
愚人念佛,亦複如是,一切經教,皆莫能知,唯有念佛一門,獨能直下承當,更無疑情分别,念念心存至誠,執持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