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記
關燈
小
中
大
來,能繼承師志,每歲盈餘之款,均助碧山,可謂師徒志同道合者矣!此次邀請十方諸山道友,護法居士,為作證明,将上海普濟寺全部産業,永遠獻與五台山,碧山十方普濟禅寺為下院,立據勒石,以垂永久。
誠所謂難師難徒,善行菩薩之道,利人利己,莊嚴佛土之因也! 七塔寺病僧院記 原夫菩薩三祇煉行,百劫修因,欲期四智圓成,必假二嚴俱備。
二嚴者,福之與慧也。
究之不出正助二行,正行以修慧,助行以求福。
是知求福之端,不一而足。
然雖方便無量,古雲:百福田中,以看病為第一。
至若成就病人,則更有不可思議者焉。
倘能成就乎超塵絕俗,立志修道者,其功德判若天淵。
昔薄拘羅尊者,以阿梨勒果,施一病僧,遂感五不死之報。
初生現異,母以為怪,置之熬盤,火不能燒;複置釜中,湯不能煮;複抛江中,水不能淹;巨魚吞之,魚不能噬;魚為人獲,剖腸得之,刀不能傷;投佛出家,證阿羅漢果,即此可為布施病僧,獲福之明證也。
蓋三界無安,衆苦逼迫,生老病死,舉世皆然。
惟舍俗出家,參方訪道之士,山川跋涉,冒寒暑以雲遊,病恙萦纏,罹痛苦而莫告,形影相吊,舉目無親,匪怙匪依,最可憐憫。
衲竊念乎此,不禁恻然!每欲創建病僧院,安處往來病僧,以便醫養幻軀,滋培道器,無奈經費維艱,有願莫償。
迨今秋有本寺護法陳大居士,内秘外現,性善心慈,來寺修建道場,與談及此,遂感夙因頓發,獨力贊成。
即日庀材,起造房舍,複捐赀置産,以為常年醫藥之需,由是十方病僧,受其惠澤,豈淺渺耶!凡養病諸師,當知感謝,應生慚愧。
須念四大無常,身為苦本,浮生若夢,幻質匪堅,色力剛強固宜勤修道業:疾苦困厄,尤當力故病魔,趁此一息尚存,四事具足,擊破末後牢關,跳出生死苦海,庶不負出家之志并護法成就之功也!聊摭數語,用泐諸石。
七塔寺普同塔記 夫出家之法,割愛辭親,離塵舍俗,參方訪道,撥草贍風,仆仆風塵,專為己躬大事,迢遙雲水,惟憑隻影前蹤,從上諸祖,建設叢林,雖為十方衲子參學起見,亦為老病死苦,庶養生就醫,各得其所,安身立命,自有其處。
而我七塔報恩禅寺,自前清光緒間,由地方紳耆公請先師慈運老和尚住持,遂矢志中興,十方道場,不十年百廢俱舉,規模完成,雖有如意寮以為診病之區,而養老堂、普同塔尚付阙如。
圓瑛民國十八年,接主報恩法席,遂與監院德軒,議及此事。
适有東鄉,同□庾山庵,莊嚴大師,與餘為道義交。
聞悉此事,欲以該庵獻與常住,起建普同塔,集議兩序,均表同情。
由是監院德軒,努力進行,閱二寒暑,而塔告成。
民國十九年,圓瑛移主天童,報恩一席,以本舟和尚為當選,迄今數載,塔院亦成。
今者拟辦養老堂于院内,廛氛寂靜,竹木幽深,晚年樂道,實得其所。
因記緣起于此,用勒諸石。
古華老和尚紀念碑記 夫三祇煉行,如來所以福慧雙嚴,六度冥懷,菩薩故能智悲并運。
作不請友,度有緣人。
開種種之法門,行時時之方便,以身作則,道化被乎遠方,舍己利他,功行垂于後世。
如我古華老和尚者,即其人欤!老和尚原籍慈溪,年二十四脫俗于普陀山,就普濟寺受具戒,遍參海内尊宿,機緣既至,飛錫本寺,印公老人一見器之,遂傳心印,令攝寺務。
于是乘大願輪,披精進铠,知搬柴運水,盡是禅機,悟執爨負舂,皆為佛事。
從此不舍苦行,以勵真修,中興福嚴常住,垂二十餘載;重建天中山西方殿,丁未重建大雄寶殿,宣統己酉,重建地藏殿,及祖堂。
而觀音殿、天王殿,由指南上人架造,尚未落成,更為繼續,以竟厥功。
民國丙辰,複建方丈,并西樓三間,及大寮、工務寮。
乙未重修六和堂五間,癸亥重建五百羅漢堂,及裝金身,複購西房私産,為建報本堂、宏法堂,東庫房等處,通埭十三間。
甲子重新蘭若,精進培養農田,種植桑麻,殿堂煥然一新,百廢俱舉,由是立規宏法,集衆開堂,二時功課,三時念佛,寒暑不辍,遠近紳耆,同聲贊仰。
迨丁卯歲,爰有甯波七塔寺明校上人來寺,機教相投,老和尚遂将正法眼藏付囑護持焉。
功圓果滿,退閑自修。
茲者本寺檀越及剃法兩派,集議特為建立碑亭一座,将老和尚畢生偉業勒之貞石,永志不忘,以留紀念。
餘與老和尚,交遊有素,深知颠末,故樂為記載其事實焉。
誠所謂難師難徒,善行菩薩之道,利人利己,莊嚴佛土之因也! 七塔寺病僧院記 原夫菩薩三祇煉行,百劫修因,欲期四智圓成,必假二嚴俱備。
二嚴者,福之與慧也。
究之不出正助二行,正行以修慧,助行以求福。
是知求福之端,不一而足。
然雖方便無量,古雲:百福田中,以看病為第一。
至若成就病人,則更有不可思議者焉。
倘能成就乎超塵絕俗,立志修道者,其功德判若天淵。
昔薄拘羅尊者,以阿梨勒果,施一病僧,遂感五不死之報。
初生現異,母以為怪,置之熬盤,火不能燒;複置釜中,湯不能煮;複抛江中,水不能淹;巨魚吞之,魚不能噬;魚為人獲,剖腸得之,刀不能傷;投佛出家,證阿羅漢果,即此可為布施病僧,獲福之明證也。
蓋三界無安,衆苦逼迫,生老病死,舉世皆然。
惟舍俗出家,參方訪道之士,山川跋涉,冒寒暑以雲遊,病恙萦纏,罹痛苦而莫告,形影相吊,舉目無親,匪怙匪依,最可憐憫。
衲竊念乎此,不禁恻然!每欲創建病僧院,安處往來病僧,以便醫養幻軀,滋培道器,無奈經費維艱,有願莫償。
迨今秋有本寺護法陳大居士,内秘外現,性善心慈,來寺修建道場,與談及此,遂感夙因頓發,獨力贊成。
即日庀材,起造房舍,複捐赀置産,以為常年醫藥之需,由是十方病僧,受其惠澤,豈淺渺耶!凡養病諸師,當知感謝,應生慚愧。
須念四大無常,身為苦本,浮生若夢,幻質匪堅,色力剛強固宜勤修道業:疾苦困厄,尤當力故病魔,趁此一息尚存,四事具足,擊破末後牢關,跳出生死苦海,庶不負出家之志并護法成就之功也!聊摭數語,用泐諸石。
七塔寺普同塔記 夫出家之法,割愛辭親,離塵舍俗,參方訪道,撥草贍風,仆仆風塵,專為己躬大事,迢遙雲水,惟憑隻影前蹤,從上諸祖,建設叢林,雖為十方衲子參學起見,亦為老病死苦,庶養生就醫,各得其所,安身立命,自有其處。
而我七塔報恩禅寺,自前清光緒間,由地方紳耆公請先師慈運老和尚住持,遂矢志中興,十方道場,不十年百廢俱舉,規模完成,雖有如意寮以為診病之區,而養老堂、普同塔尚付阙如。
圓瑛民國十八年,接主報恩法席,遂與監院德軒,議及此事。
适有東鄉,同□庾山庵,莊嚴大師,與餘為道義交。
聞悉此事,欲以該庵獻與常住,起建普同塔,集議兩序,均表同情。
由是監院德軒,努力進行,閱二寒暑,而塔告成。
民國十九年,圓瑛移主天童,報恩一席,以本舟和尚為當選,迄今數載,塔院亦成。
今者拟辦養老堂于院内,廛氛寂靜,竹木幽深,晚年樂道,實得其所。
因記緣起于此,用勒諸石。
古華老和尚紀念碑記 夫三祇煉行,如來所以福慧雙嚴,六度冥懷,菩薩故能智悲并運。
作不請友,度有緣人。
開種種之法門,行時時之方便,以身作則,道化被乎遠方,舍己利他,功行垂于後世。
如我古華老和尚者,即其人欤!老和尚原籍慈溪,年二十四脫俗于普陀山,就普濟寺受具戒,遍參海内尊宿,機緣既至,飛錫本寺,印公老人一見器之,遂傳心印,令攝寺務。
于是乘大願輪,披精進铠,知搬柴運水,盡是禅機,悟執爨負舂,皆為佛事。
從此不舍苦行,以勵真修,中興福嚴常住,垂二十餘載;重建天中山西方殿,丁未重建大雄寶殿,宣統己酉,重建地藏殿,及祖堂。
而觀音殿、天王殿,由指南上人架造,尚未落成,更為繼續,以竟厥功。
民國丙辰,複建方丈,并西樓三間,及大寮、工務寮。
乙未重修六和堂五間,癸亥重建五百羅漢堂,及裝金身,複購西房私産,為建報本堂、宏法堂,東庫房等處,通埭十三間。
甲子重新蘭若,精進培養農田,種植桑麻,殿堂煥然一新,百廢俱舉,由是立規宏法,集衆開堂,二時功課,三時念佛,寒暑不辍,遠近紳耆,同聲贊仰。
迨丁卯歲,爰有甯波七塔寺明校上人來寺,機教相投,老和尚遂将正法眼藏付囑護持焉。
功圓果滿,退閑自修。
茲者本寺檀越及剃法兩派,集議特為建立碑亭一座,将老和尚畢生偉業勒之貞石,永志不忘,以留紀念。
餘與老和尚,交遊有素,深知颠末,故樂為記載其事實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