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述

關燈
一雨所滋,普潤萬物。

    世界之人,能行佛教大乘持戒之度,則人人身不行惡事,口不道惡言,意不起惡念,群趨道德之正軌,共享和平之幸福,自可化幹戈為玉帛矣。

    何以故?人修持戒而度毀犯故。

     忍辱亦有三種:一、事忍:忍字工夫,本是難做的,即看字樣,便知是難。

    上是一個刃,刃者,尖刀也;下是一個心,以尖刀揮在心上,試問難過不難過,此過得去,忍得住,便是工夫。

    辱有多種:侮辱、淩辱、打辱、罵辱,乃至殺辱,總而言之,是為逆境。

     事忍者:但凡辱境之來,必定不可與其計較,總要退一步,讓三分,持起忍力而忍之,此名力忍。

    若忍力不足,忍不住心中嗔怒勃起,當更作一反忍,不要嗔恨于人、自當反責諸己,定是我之不好,所以受辱,若細思自己,的确無有不好處。

    乃他無故加辱,又當反想,或是我前世辱他,今生應當還報,不然,何以他不辱餘人,獨辱于我?如是反責、反想,是名反忍。

    此兩者雖能忍之于心,不與計較,不圖報複,然心中猶記得受辱之事,未及于忘;再當進一層,并将辱事不懷于心,如鏡照像,過而不留,是名忘忍。

    伯夷叔齊不念舊惡,即此忍之工夫,所以稱為古之賢人。

    此三者,雖工夫漸次增進皆屬事忍。

     二、理忍者:依理觀察,本來無我,此身四大假合,妄有功用,衆生妄執實我,我見既存,人見斯立,人我對待,順逆境起,凡拂逆之來,亦執實有受辱之我,加辱之人,中間辱境,不了一切,皆如夢幻,無有真實。

    佛教人忍辱之法,即觀此身,夢幻本非實我,我見既泯,人見亦亡,人我兩空,辱境何在?不但無辱可忍,即能忍之我,亦不可得,此亦名觀忍。

     三、慈忍:慈者慈愍,既受其辱,不但不圖報、不嗔恨,更生慈愍之心,愍其愚癡,妄行加辱于人。

    若遇不忍之人,或力量比其較大者,即當受報複之苦,又造加辱之惡因,縱使人人不與計較,依因感果,必招惡報。

    如是愍其受苦,多方勸谕,種種教化,而度其心,令得改惡從善。

    此即佛教冤親平等,雖是冤家也要度他。

    如釋迦如來,過去劫中,為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節節支解,不生嗔恨,還要發願,将來成佛先行度他,佛先度脫陳如,即歌利王後身是也。

    世界之人,能行佛教大乘忍辱之度,則人人處辱如無,待冤如親,又何有争論殺伐之事,則法庭軍隊,皆成虛設矣。

    何以故?人修忍辱而度嗔恨故。

    此忍辱度工夫,世人持身涉世,逆境居多,最要學的。

     精進亦有三種:一、莊嚴精進:誓成無上佛道,勤修福慧莊嚴佛果,經三大阿僧祇(譯無數)劫,難行能行,難舍能舍,難忍能忍,一心精進,皆不退轉。

    二、攝善精進:誓斷無盡煩惱,誓修一切善行,諸惡莫作,衆善奉行,乃至不惜穿針之福,一心精進,全不放逸。

    三、度生精進:誓學無量法門,誓度無邊衆生,如地藏菩薩發願雲:衆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經恒沙劫,一心精進,全無疲倦。

    世界之人,能修佛教大乘精進之度,則人人見善如不及,利生為己任,廣行方便,莊嚴佛土,世界自呈一種好現象矣。

    何以故?人修精進而度懈怠故。

     禅定亦有三種:一、凡夫禅:三界之内,有情衆生,厭下(指欲界六天,及餘五趣)苦粗障,欣上(指上色界、無色界、二十二天)淨妙離,乃修四禅天、四空天、八種世間禅定,雖然漸次增進,總屬有漏,未出三界,不成聖果。

    二、二乘禅:即阿羅漢,辟支佛二種人修證,視三界如火宅,見生死如冤家,乃抱厭世主義,以求獨善其身,趣向偏空,耽著寂定。

    三、大乘禅:即大心菩薩發大願、修大行,不舍塵勞,而作佛事,終日對境,不被境轉。

    如雲:長安雖鬧,我國(指自心)安然,又所謂: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也。

    世界之人能修佛教大乘禅定之度,則人人攝心在定,不為财色所動,雖處塵勞,不被塵勞所染矣。

    何以故?人修禅定而度散亂故。

     智慧亦有三種:一、我空智:大根衆生,了知諸法本來無我,此身四大和合,假名為我,猶如幻人,無有真實,而能破除我執,名我空智。

    二、法空智,了知世出世間,一切諸法,皆因衆生真心随緣之所顯現,如夢中境,夢時非無,及至于醒,了不可得。

    一切諸法,迷時觀之似有,悟後觀之?其性本來自空,不執實有,而能破除法執,名法空智。

    三、俱空智:了知我法皆空,若住于空,亦屬執空之病,是為空結未除,并空亦空,即金剛經雲:‘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乃得俱空智。

    世界之人,能修佛教大乘智慧,則人人了知我法皆空,不起執著,不生憎愛,貪嗔癡等諸惡濁心,一切皆除,自可轉黑暗世界而成光明世界矣。

    何以故?人修智慧而度愚癡故。

     總上六度妙行,大乘真宗與人生社會均有莫大裨益,可以維持國民道德,日進于至善之地,可以補助國家政治法律之不逮。

    果地球上各國政府而能崇尚佛教,以此化世,則民奚患不良,國何憂不治,安用汲汲然籌戰備、練隊伍;獨不思軍事愈進步,則世界愈紛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