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述

關燈
智,提起全副精神。

    如貓捕鼠相似,一心專注于鼠,毫無少懈,若能如此,了生脫死必矣。

     一切法門,欲了生死,須斷惑業。

    惟念佛法門,不斷惑業,亦可了脫生死,是為帶業往生,此乃念佛法門之特色,以全仗佛力之故蒙佛接引,帶業往生。

    但帶業往生一事,有許多懷疑者,未斷苦因,安得脫離苦果?昔有國王問那先和尚雲:‘念佛可以帶業往生,是事人所難信。

    ’那先曰:‘大王,大石置水沉否?’王曰:‘必沉’。

    那先曰:‘要他不沉,其可得乎?’王曰:‘不可。

    ’那先曰:‘若以大石置大船上,何難渡海直達彼岸!’王便領悟。

    此即仗佛力,故有殊勝之用。

    世間複有念佛行人,以為自己業障深重,不能往生極樂,但求修修來世,此乃自暴自棄,立錯了願頭也。

    又汝我念佛,不可以為可以帶業往生,就肆無忌憚,随便作業,千萬不可存此心,此心即是堕落之因,自當随緣消舊業,更莫作新愆。

     念佛一法,無論上智下愚,乃至勞動工作之人,都可修得,并不妨礙,可謂極方便之法門。

    昔湖南有一黃打鐵者,心想前世不修今世苦,今世如若不修,來生更苦,遂請求一僧,教以方便修行之法,可以不礙工作者,方能辦到,否則無暇。

    其僧即教以念佛法門,掣風箱時,可以念佛,打鐵時,亦可念佛,乃至吃飯睡眠,未睡著時皆可念佛。

    黃打鐵一一依教,念過數日,心大歡喜,覺得念佛之法甚善。

    平日站在火爐邊覺得熱,打鐵時覺得辛苦,一自念佛以來,不知熱,不覺苦,由是更加精進。

    念了三年,世緣已畢,淨業成就,預知臨終時至,乃剃頭沐浴更衣,依舊打鐵,時至說偈語:‘釘釘铛铛,久煉成鋼,太平将近,我往西方。

    ’遂念佛一聲,打鐵一槌,即時立亡,異香滿室,天樂鳴空,彌陀接引往生矣。

     汝我既已出家,不事農工各業,每日清閑無事,又已聞悉念佛法門,是具有大善根者。

    苟不趁此生,發心念佛,求出生死,誠不若愚夫愚婦老實念佛得生淨土;汝我豈可甘心,令此特殊法門,無上妙寶,為一般愚夫愚婦之所獨得耶?應當大家發起深信,切願實行,念佛求出娑婆,求生極樂,早成佛道,廣度衆生,方不負居住念佛門庭,亦不負自己出家一場,望祈垂聽,則幸甚矣! 佛教禅宗 禅宗乃是佛教最上乘之法,釋迦牟尼佛十九出家,三十成道,說法四十九年,乃謂之教,是傳有言之道。

    末後靈山會上,拈花示衆,衆皆默然,乃謂之宗,是傳無言之道。

    惟有摩诃(譯為大)迦葉尊者,默契心宗,破顔含笑,佛印證之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付囑摩诃迦葉。

    ’迦葉是禅宗第一代祖,由是心心相印,燈燈相傳,傳至二十八代,菩提達摩大師,航海西來,傳佛心印,不立語言文字,教外别傳,即傳此禅宗。

     宗教二門,即佛教中之差别,教有五乘,宗惟一心,教是有言,宗是無言,如儒書所雲:‘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不可得而聞,即無言之道也。

     佛教即雲:‘大道本無言’。

    禅宗,即無言之大道也。

    達摩初至中華,于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

    二祖神光求法,達摩不發一言,神光跪地,積雪齊腰,尚不起立,仍不得初祖一言開示,于是取出戒刀斷臂求法,以示誠懇。

     初祖問曰:‘仁者斷臂何為?’求大師與我安心。

    初祖伸手雲:‘将心來與汝安!’二祖即時回光返照,豁然大悟,乃曰:‘覓心了不可得!’初祖雲:‘與汝安心竟!’由是遞代相傳,皆是以心印心,傳至六祖惠能,遂傳(青原、南嶽)二支,後則禅分五派(曹洞宗、沩仰宗、法眼宗、臨濟宗、雲門宗。

    ),此叙述禅宗之源流也。

     禅宗之奧妙,就是不立語言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是謂頓教法門;頓悟、頓修、頓證,不落窠臼,單提一句話頭,要離心意識參,參到山窮水盡時,自有出身之路。

     佛教大乘真宗 佛教者,釋迦牟尼佛開示衆生之言教也;又名佛學,即佛氏度生之學說,對治貪嗔癡三毒,而得解脫衆生生死輪回之苦。

    其學說判為大小兩乘,小乘但話三界無常苦空無我,小機之人聞之,願斷三毒,願出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但求自利,獨善其身,此等之人,不負社會國家種種責任,而于群衆,亦不妨礙。

     大乘,則說萬法唯心,衆生即佛,大根之人聞之,誓修六度,自離三毒,志在利他,不舍衆生。

    此等之人,而于社會國家,大有關系,能為群衆,作大導師。

    以上二種學說,對今日之時代,現前之社會,應闡大乘之真宗,方足以挽人海之思潮,而作中流之砥柱。

    惟是大乘之理,本極高深,初機聞之,殊難信受,必宜細心研究,當有可信之處,經雲:‘佛法大海,信為能入。

    ’佛教大乘真宗,不外唯心二字,故先說萬法唯心。

    楞嚴經雲: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心為諸法之體,諸法是心之用,從體起用用不離體。

    喻如世間種種金器,依金所成,金是衆器之體,衆器是金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