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跋
關燈
小
中
大
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願重悲深,何可思議!夫菩薩大悲,視大地衆生皆同一子,而于泥犁苦趣,尤加哀愍,專思救拔,悉令脫離,其婆心至德,豈言說譬喻所能及哉!誠不負忉利天宮,分身集會,世尊各各摩頂,囑度衆生,期預龍華聞法之使命也。
我國九華山,向稱菩薩道場,所有靈應事迹,不一而足。
爰有盧世侯居士,繪圖拾幅,弘一法師為題贊頌,流通今後,令見聞歡喜,各發菩提之心,奉菩薩為楷模,作衆生之依怙,以菩薩之心為心,以菩薩之願為願,以菩薩之行為行,願行成就,一一無非分身地藏,我佛世尊于常寂光中,摩頂攝受也。
今藏弘一法師六十壽誕,閩南菲島星洲缁素學者,集資重印斯圖,分發海内外,以為弘師壽,正所清暢師之懷,果能人人閱斯圖,人人學菩薩,何難化地獄為天堂,轉娑婆為極樂也哉!是為序。
大哉地藏,誓願宏深。
十方塵刹,到處分身。
九華垂迹,方便利生。
靈應昭著,亘古亘今。
盧君繪圖,弘師制贊。
相得益彰,人皆稱歎。
即此色塵,勿作珍玩。
薰菩提種,誕登道岸。
重刻地藏經序 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乃釋迦牟尼如來所說之孝經也。
我佛乘時應世,說法利生,不出戒定慧三無漏學,佛說孝為戒,以此一言,足證如來雖然舍俗出家,辭親割愛,仍以孝行為本。
果能持戒清修,則三業無虧,衆善具足,上報四恩,下濟三有,非獨得報現生父母之恩;即累世親恩,無不一生酬畢,其為孝之大至矣!豈與修定省之儀,奉甘旨之供者,所可同日語耶?我佛應火将熄,上升忉利天宮,為母說法,令見道迹,正以示出世之大孝。
放光普集分身地藏菩薩于天宮,舉其因地孝親之事迹,以為行孝之模範,故說此經。
流傳東震,受持轉盛。
天童寺莊嚴大師,為法心殷,利生念切,募資镂版,以廣流通。
問序于餘,餘以此經,乃苦海之慈航,昏衢之寶筏,多一版行世,即多令無數衆生發菩提心,離地獄苦,故勉竭枯禅,樂為之序。
中國淨土教史序 原夫淨土之為教也,肇始于釋迦世尊,實為殊特方便,超勝法門。
佛知衆生無始以來,未曾離念,莫出生死,故示以持念佛名,乃是以一念而息衆念,可使就路還家,親見彌陀慈父。
但憑六字洪名,六根都攝;能令三根普被,三界橫超。
其為行也簡,其收效也速,方便殊勝,為何如耶!故千經萬論,處處指陳,古聖前賢,人人信奉。
蓮池大師雲:‘舉其名兮兼衆德而俱備,專乎持也,統百行以無遺。
’大矣哉!圓頓法門,修行捷徑,三學具足,六度全該。
溯自慈光東照,聖教西來,而我國禅律諸宗,并行不悖,而淨宗為特盛者,以其收機之廣也;即各宗善知識,亦多贊揚念佛,歸心淨土。
或編注疏,或詠詩歌。
而淨宗古德,或開道場,或結蓮社,或集會念佛,或随方化衆:或以念佛心,證無生忍;或以淨土教,度有緣人;或念佛放光,或臨終現瑞,代不乏人。
惜其事散在部帙,人多未暇搜讨。
爰有張一留居士,生平專修淨業,于自利之餘,有志利他,譯述中國淨土教史,殊覺詳盡,欲公諸世。
此書流通,可以救正人心,可以轉移風俗,可以輔助政化,可以挽回劫運。
果得淨宗普及于當世,人人皆修淨業,自可化強暴為善良,轉亂世成淨土矣。
又豈佛教之幸,更屬世界之大幸也。
大乘起信論講義序 夫衆生莫不有身,亦莫不有心,雖天然之本具,實真妄以難明,多皆錯認蕞爾軀殼之身為身,攀緣妄想之心為心,将本有常住法身,妙明真心,迷而不覺。
良繇無始一念妄動,瞥起無明,久處長夜,遺真認妄,是之謂颠倒衆生,自取輪轉者也。
如圓覺經雲:‘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
’楞嚴所謂:‘認悟中迷,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惟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無差别,如來說為可憐愍者。
’故不惜老婆舌頭,說出種種聲教,無非為一大事因緣,欲令衆生返迷歸悟,覺無明之夢,破長夜之昏,親見本有真心,悟入佛之知見而後已。
蓋此本有心,法華謂之諸法實相,宗門呼為本來面目,即衆生之慧命,諸佛之知見,迷之則生死不休,悟之則涅槃本有。
佛雲:大地衆生,本來是佛,雖終日迷,實終日不離乎此者也。
二六時中,吃飯穿衣,聞聲見色,豈非這個法身真心,在六根門頭,放光動地者耶!慨自鶴樹潛輝,獅弦絕響,如來滅後,六百餘載,正法将寝,邪說競興,大乘之旨,晦而不彰。
爰有馬鳴菩薩,乘大願輪,因時利見,運慈悲心,出廣長舌,闡揚大乘的旨,發起衆生正信,造大乘起信論,論分五分,旨本一心,開二門,明三大,從真起妄,返妄歸真,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文約義豐,了如指掌;戒定慧三學俱該,上中下三根普益,究之者何疑不除?何執不舍?誠末法之慧燈,迷津之寶筏也。
瑛忝入佛門,究心教典,于茲二十三載。
竊歎法門寥落,世道陵遲,如不培植僧才,發揚佛理,必至法運人心,兩難挽救矣。
是以特就本寺創辦佛教講習所,招集海内有志學者,首講是論,冀得夙植大乘善根者,從此增長成熟,早得解脫;即未種者,亦令投種,如果上根利智,一曆耳根,自可深信大乘之理,不外吾人身心日用中也。
講畢侍者昌法,将所錄講義,呈請修飾,欲付棗梨。
餘止之曰:其中所講,多集舊疏,俱屬古人糟粕,何必多此葛藤?衆固請不已,隻得勉從其願,并叙緣起于此。
重刻阿難陀忏悔淫欲成道圖序 華嚴經偈雲:‘三界上下法,我說皆是心。
離于諸心法,更無有可得。
’是知一心能生萬法,萬法不出一心,一切染淨,依正因果,無不從心建立。
心造天堂,心造地獄,心為罪薮,心是道源,即于阿難陀忏悔淫欲成道圖,可以證矣。
阿難陀為佛胞弟,淨飯王與納孫陀利為妃,愛染情深,淫業障重,佛憐而度之,令得出家。
奈情絲未斷,欲火仍然,身雖出家,心不入道,欲舍梵行,仍為白衣。
佛以度人者當度其心,于是運大神力,提攜阿難陀至忉利天,天人正報之身,清淨美麗,及依報世界,種種莊嚴,各各天宮,皆有男女,唯有一天宮,獨有天女,未有天男,阿難陀問天女曰:‘何以此天無有男子?’答曰:‘我等天男,即淨飯王第二太子阿難陀,今在人間修行,經三十載,當生此天。
’阿難陀聞言,心中暗喜,即時将思念孫陀利及為國王之念一齊放下,立意精修梵行,求生利忉。
然雖向道,仍伏愛根,此以愛舍愛,未斷淫機,曷離苦果?佛複帶遊地獄,見諸獄罪人苦不可言,目不忍睹,行至油鍋地獄,盛油滿鍋,鍋大約裡許,二鬼用小火煮油,唯此獄無人受罪,阿難陀問故?鬼曰:将油燒沸,以煮罪人。
問油多火小,燒到何時始沸?鬼曰:此獄罪人,今在人間修道,滿三十年,上生忉利,享受天福,千年福盡,下墜此獄,彼時油沸。
又問是何人?鬼曰:是佛胞弟,未修無漏,未出輪回,阿難陀聞言大驚,悔過自責,願
我國九華山,向稱菩薩道場,所有靈應事迹,不一而足。
爰有盧世侯居士,繪圖拾幅,弘一法師為題贊頌,流通今後,令見聞歡喜,各發菩提之心,奉菩薩為楷模,作衆生之依怙,以菩薩之心為心,以菩薩之願為願,以菩薩之行為行,願行成就,一一無非分身地藏,我佛世尊于常寂光中,摩頂攝受也。
今藏弘一法師六十壽誕,閩南菲島星洲缁素學者,集資重印斯圖,分發海内外,以為弘師壽,正所清暢師之懷,果能人人閱斯圖,人人學菩薩,何難化地獄為天堂,轉娑婆為極樂也哉!是為序。
大哉地藏,誓願宏深。
十方塵刹,到處分身。
九華垂迹,方便利生。
靈應昭著,亘古亘今。
盧君繪圖,弘師制贊。
相得益彰,人皆稱歎。
即此色塵,勿作珍玩。
薰菩提種,誕登道岸。
重刻地藏經序 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乃釋迦牟尼如來所說之孝經也。
我佛乘時應世,說法利生,不出戒定慧三無漏學,佛說孝為戒,以此一言,足證如來雖然舍俗出家,辭親割愛,仍以孝行為本。
果能持戒清修,則三業無虧,衆善具足,上報四恩,下濟三有,非獨得報現生父母之恩;即累世親恩,無不一生酬畢,其為孝之大至矣!豈與修定省之儀,奉甘旨之供者,所可同日語耶?我佛應火将熄,上升忉利天宮,為母說法,令見道迹,正以示出世之大孝。
放光普集分身地藏菩薩于天宮,舉其因地孝親之事迹,以為行孝之模範,故說此經。
流傳東震,受持轉盛。
天童寺莊嚴大師,為法心殷,利生念切,募資镂版,以廣流通。
問序于餘,餘以此經,乃苦海之慈航,昏衢之寶筏,多一版行世,即多令無數衆生發菩提心,離地獄苦,故勉竭枯禅,樂為之序。
中國淨土教史序 原夫淨土之為教也,肇始于釋迦世尊,實為殊特方便,超勝法門。
佛知衆生無始以來,未曾離念,莫出生死,故示以持念佛名,乃是以一念而息衆念,可使就路還家,親見彌陀慈父。
但憑六字洪名,六根都攝;能令三根普被,三界橫超。
其為行也簡,其收效也速,方便殊勝,為何如耶!故千經萬論,處處指陳,古聖前賢,人人信奉。
蓮池大師雲:‘舉其名兮兼衆德而俱備,專乎持也,統百行以無遺。
’大矣哉!圓頓法門,修行捷徑,三學具足,六度全該。
溯自慈光東照,聖教西來,而我國禅律諸宗,并行不悖,而淨宗為特盛者,以其收機之廣也;即各宗善知識,亦多贊揚念佛,歸心淨土。
或編注疏,或詠詩歌。
而淨宗古德,或開道場,或結蓮社,或集會念佛,或随方化衆:或以念佛心,證無生忍;或以淨土教,度有緣人;或念佛放光,或臨終現瑞,代不乏人。
惜其事散在部帙,人多未暇搜讨。
爰有張一留居士,生平專修淨業,于自利之餘,有志利他,譯述中國淨土教史,殊覺詳盡,欲公諸世。
此書流通,可以救正人心,可以轉移風俗,可以輔助政化,可以挽回劫運。
果得淨宗普及于當世,人人皆修淨業,自可化強暴為善良,轉亂世成淨土矣。
又豈佛教之幸,更屬世界之大幸也。
大乘起信論講義序 夫衆生莫不有身,亦莫不有心,雖天然之本具,實真妄以難明,多皆錯認蕞爾軀殼之身為身,攀緣妄想之心為心,将本有常住法身,妙明真心,迷而不覺。
良繇無始一念妄動,瞥起無明,久處長夜,遺真認妄,是之謂颠倒衆生,自取輪轉者也。
如圓覺經雲:‘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
’楞嚴所謂:‘認悟中迷,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惟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無差别,如來說為可憐愍者。
’故不惜老婆舌頭,說出種種聲教,無非為一大事因緣,欲令衆生返迷歸悟,覺無明之夢,破長夜之昏,親見本有真心,悟入佛之知見而後已。
蓋此本有心,法華謂之諸法實相,宗門呼為本來面目,即衆生之慧命,諸佛之知見,迷之則生死不休,悟之則涅槃本有。
佛雲:大地衆生,本來是佛,雖終日迷,實終日不離乎此者也。
二六時中,吃飯穿衣,聞聲見色,豈非這個法身真心,在六根門頭,放光動地者耶!慨自鶴樹潛輝,獅弦絕響,如來滅後,六百餘載,正法将寝,邪說競興,大乘之旨,晦而不彰。
爰有馬鳴菩薩,乘大願輪,因時利見,運慈悲心,出廣長舌,闡揚大乘的旨,發起衆生正信,造大乘起信論,論分五分,旨本一心,開二門,明三大,從真起妄,返妄歸真,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文約義豐,了如指掌;戒定慧三學俱該,上中下三根普益,究之者何疑不除?何執不舍?誠末法之慧燈,迷津之寶筏也。
瑛忝入佛門,究心教典,于茲二十三載。
竊歎法門寥落,世道陵遲,如不培植僧才,發揚佛理,必至法運人心,兩難挽救矣。
是以特就本寺創辦佛教講習所,招集海内有志學者,首講是論,冀得夙植大乘善根者,從此增長成熟,早得解脫;即未種者,亦令投種,如果上根利智,一曆耳根,自可深信大乘之理,不外吾人身心日用中也。
講畢侍者昌法,将所錄講義,呈請修飾,欲付棗梨。
餘止之曰:其中所講,多集舊疏,俱屬古人糟粕,何必多此葛藤?衆固請不已,隻得勉從其願,并叙緣起于此。
重刻阿難陀忏悔淫欲成道圖序 華嚴經偈雲:‘三界上下法,我說皆是心。
離于諸心法,更無有可得。
’是知一心能生萬法,萬法不出一心,一切染淨,依正因果,無不從心建立。
心造天堂,心造地獄,心為罪薮,心是道源,即于阿難陀忏悔淫欲成道圖,可以證矣。
阿難陀為佛胞弟,淨飯王與納孫陀利為妃,愛染情深,淫業障重,佛憐而度之,令得出家。
奈情絲未斷,欲火仍然,身雖出家,心不入道,欲舍梵行,仍為白衣。
佛以度人者當度其心,于是運大神力,提攜阿難陀至忉利天,天人正報之身,清淨美麗,及依報世界,種種莊嚴,各各天宮,皆有男女,唯有一天宮,獨有天女,未有天男,阿難陀問天女曰:‘何以此天無有男子?’答曰:‘我等天男,即淨飯王第二太子阿難陀,今在人間修行,經三十載,當生此天。
’阿難陀聞言,心中暗喜,即時将思念孫陀利及為國王之念一齊放下,立意精修梵行,求生利忉。
然雖向道,仍伏愛根,此以愛舍愛,未斷淫機,曷離苦果?佛複帶遊地獄,見諸獄罪人苦不可言,目不忍睹,行至油鍋地獄,盛油滿鍋,鍋大約裡許,二鬼用小火煮油,唯此獄無人受罪,阿難陀問故?鬼曰:将油燒沸,以煮罪人。
問油多火小,燒到何時始沸?鬼曰:此獄罪人,今在人間修道,滿三十年,上生忉利,享受天福,千年福盡,下墜此獄,彼時油沸。
又問是何人?鬼曰:是佛胞弟,未修無漏,未出輪回,阿難陀聞言大驚,悔過自責,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