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可能就跟他結了冤。
佛法是講因果的,所謂: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他來侮辱我,這是‘果’,一定也有‘因’,我今生雖然沒有侮辱他,前生可能有侮辱過他,這就是‘因’——這是‘前因’。
那麼前生我侮辱過他,今生他侮辱我,我前生罵他,打他,今生他駕我,打我,這就等于還他的債,你心裡能夠這樣的生起‘智慧觀照’,心中不就清涼自在了嗎?這不是很好嗎?從今以後,你已經不欠他的債了,這樣你就可以好好修行了,這不是很好嗎?按金剛經十六分上解釋呢?這個來侮辱我的人,他是來幫我消‘罪業’的,我前生造了‘罪業’,應該堕落‘三惡道’的,我現在努力用功修行,我沒有惹他,他來侮辱我,他侮辱我就是給我消‘罪業’的。
‘罪業’消了,我就不會堕‘三惡道’了,而且反過來助我将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我不但不報複他,而且還要感謝他,他是我的‘逆境善知識’,是來幫助我修‘忍辱波羅蜜’的,你能用這種的智慧去修‘忍辱度’,這樣,任何的辱境現前,也就不成為障礙了,那你的道業也就跨前一步了。
這叫做‘衆生忍’。
第二種叫‘法忍’,就是對寒、熱、饑、渴等無情之法,都能忍,叫‘法忍’。
天氣太熱,熱得你不能用功;天氣太冷,冷得你不能用功;渴了找不到水喝;餓了沒飯吃。
這些也是‘逆境’現前,‘逆境’現前我能忍,天最熱的時候,我要對治他,我不能被這個‘熱’的‘法’所轉;到了冬天最冷的時候,再冷我也要對治他,我不能被這個‘冷’的‘法’所轉;甚至生活非常的艱苦,水源非常的缺乏;吃飯不飽,我也要忍下來,安心修道,這就是‘法忍’。
對這不順心的‘法’現前,我也不讓他成為我修道的障礙,我要忍下去,我還是照樣的修行下去,這就是‘法忍’。
第三個叫做‘無生法忍’,這是深的功夫。
一切法本來不生,本來不滅;有生有滅,是我們妄想把他分别出來的。
你心中不起分别,那有個衆生來侮辱我呢?是因為你有分别妄想心,才對衆生相,生出是非取舍,因為有個妄想心在,才分别這個待我好,那個待我不好。
那個待我不好的就是侮辱我,但是你能反過來,把他當做是幫助你修‘忍辱波羅蜜’,這樣他卻變成增長你忍辱功夫的助緣了。
所以說‘境緣無好醜,好醜生于心。
’一切都是你自己分别出來的。
一切法從因緣生,緣生相生,緣滅相滅,生滅不停,那有個真實的‘衆生相’可得呢?這就是觀‘衆生’他本來‘不生’,這就叫做‘無生’,這一切法他是從因緣生的,無有自性、自體,也是當體即空的,那有個‘熱’的‘法’那有個‘冷’的‘法’可得呢?這就叫做‘無生’的‘智慧觀照’也叫做‘無生法忍’。
一切境緣,轉眼就過去了,你不起妄想分别,就能夠在‘冷’‘熱’之中而得到自在了。
‘無生法忍’的‘忍’字,怎樣講呢?這‘忍’字有二個解釋,一叫‘忍可’,一叫‘安忍’;‘忍可’就是真正認識也就是開了智慧,這叫‘忍可’;‘安忍’就是不動了,‘不動’,就是得了‘定力’,得了‘三昧’。
我們現在講‘無生法忍’,隻是‘依文解義’在那兒講,我們真正‘忍可’了沒有呢?心裡頭沒有真正的明白過來,智慧不現前,沒有大徹大悟過,這就表示你還沒有‘忍可’。
所以我們講的時候,頭頭是道,說‘一切法本來不生,本來不滅。
’到了‘逆境’現前了,就受不了。
為什麼會受不了呢?因為你沒有真正的大徹大悟過,沒有真正的‘忍可’了‘無生法’。
如果你真正的‘忍可’了‘無生法’,又能‘安忍’,就不會被境界所轉,對‘有生有滅之法’,就不會起心動念,這樣你就得了‘定力’,得了‘三昧’了。
現在把這‘忍’字的二種意義合起來,他就是‘定慧一如’的功夫。
‘忍可’就是你有了‘智慧’,‘安忍’就是你有了‘定力’;‘定’與‘慧’合為一的功夫,就叫做‘定慧一如’。
按菩薩道修行的階段來看,這個‘無生法忍’有淺有深,最淺的是初住位菩薩,登了住位以後,他就安住不動了。
佛門把衆生分三大類,一種叫‘邪定聚’,一種叫‘不定聚’,一種叫‘正定聚’。
‘邪定聚’他定于邪,像邪魔外道一樣,你跟他講說佛法,他不聽,他開口就毀謗,那些都是‘邪定聚’的衆生。
‘不定聚’的衆生怎樣呢?他遇到外道,就去學外道,遇到佛法,就來學佛法,學了佛法,是進進退退,這樣子叫做‘不定聚’的衆生。
修學佛法的十信位菩薩,也是進進退退,修十信圓滿後,入了初住,他就能安住不動了。
什麼是‘正定聚’的衆生呢?就是指證到十住位的菩薩,他是安住不動了,單進不退,這就是‘正定聚’的衆生。
那麼他再進一步去修行,破一分無明,親證一分法身,能親證法身,就是已到了初地以上菩薩,初地叫做‘歡喜地’。
他怎麼大生歡喜呢?因為他親見一部份的法身。
法身是什麼樣子呢?我們沒有親見到,所以不曉得。
我們現在隻是‘依文解義’來了解
佛法是講因果的,所謂: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他來侮辱我,這是‘果’,一定也有‘因’,我今生雖然沒有侮辱他,前生可能有侮辱過他,這就是‘因’——這是‘前因’。
那麼前生我侮辱過他,今生他侮辱我,我前生罵他,打他,今生他駕我,打我,這就等于還他的債,你心裡能夠這樣的生起‘智慧觀照’,心中不就清涼自在了嗎?這不是很好嗎?從今以後,你已經不欠他的債了,這樣你就可以好好修行了,這不是很好嗎?按金剛經十六分上解釋呢?這個來侮辱我的人,他是來幫我消‘罪業’的,我前生造了‘罪業’,應該堕落‘三惡道’的,我現在努力用功修行,我沒有惹他,他來侮辱我,他侮辱我就是給我消‘罪業’的。
‘罪業’消了,我就不會堕‘三惡道’了,而且反過來助我将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我不但不報複他,而且還要感謝他,他是我的‘逆境善知識’,是來幫助我修‘忍辱波羅蜜’的,你能用這種的智慧去修‘忍辱度’,這樣,任何的辱境現前,也就不成為障礙了,那你的道業也就跨前一步了。
這叫做‘衆生忍’。
第二種叫‘法忍’,就是對寒、熱、饑、渴等無情之法,都能忍,叫‘法忍’。
天氣太熱,熱得你不能用功;天氣太冷,冷得你不能用功;渴了找不到水喝;餓了沒飯吃。
這些也是‘逆境’現前,‘逆境’現前我能忍,天最熱的時候,我要對治他,我不能被這個‘熱’的‘法’所轉;到了冬天最冷的時候,再冷我也要對治他,我不能被這個‘冷’的‘法’所轉;甚至生活非常的艱苦,水源非常的缺乏;吃飯不飽,我也要忍下來,安心修道,這就是‘法忍’。
對這不順心的‘法’現前,我也不讓他成為我修道的障礙,我要忍下去,我還是照樣的修行下去,這就是‘法忍’。
第三個叫做‘無生法忍’,這是深的功夫。
一切法本來不生,本來不滅;有生有滅,是我們妄想把他分别出來的。
你心中不起分别,那有個衆生來侮辱我呢?是因為你有分别妄想心,才對衆生相,生出是非取舍,因為有個妄想心在,才分别這個待我好,那個待我不好。
那個待我不好的就是侮辱我,但是你能反過來,把他當做是幫助你修‘忍辱波羅蜜’,這樣他卻變成增長你忍辱功夫的助緣了。
所以說‘境緣無好醜,好醜生于心。
’一切都是你自己分别出來的。
一切法從因緣生,緣生相生,緣滅相滅,生滅不停,那有個真實的‘衆生相’可得呢?這就是觀‘衆生’他本來‘不生’,這就叫做‘無生’,這一切法他是從因緣生的,無有自性、自體,也是當體即空的,那有個‘熱’的‘法’那有個‘冷’的‘法’可得呢?這就叫做‘無生’的‘智慧觀照’也叫做‘無生法忍’。
一切境緣,轉眼就過去了,你不起妄想分别,就能夠在‘冷’‘熱’之中而得到自在了。
‘無生法忍’的‘忍’字,怎樣講呢?這‘忍’字有二個解釋,一叫‘忍可’,一叫‘安忍’;‘忍可’就是真正認識也就是開了智慧,這叫‘忍可’;‘安忍’就是不動了,‘不動’,就是得了‘定力’,得了‘三昧’。
我們現在講‘無生法忍’,隻是‘依文解義’在那兒講,我們真正‘忍可’了沒有呢?心裡頭沒有真正的明白過來,智慧不現前,沒有大徹大悟過,這就表示你還沒有‘忍可’。
所以我們講的時候,頭頭是道,說‘一切法本來不生,本來不滅。
’到了‘逆境’現前了,就受不了。
為什麼會受不了呢?因為你沒有真正的大徹大悟過,沒有真正的‘忍可’了‘無生法’。
如果你真正的‘忍可’了‘無生法’,又能‘安忍’,就不會被境界所轉,對‘有生有滅之法’,就不會起心動念,這樣你就得了‘定力’,得了‘三昧’了。
現在把這‘忍’字的二種意義合起來,他就是‘定慧一如’的功夫。
‘忍可’就是你有了‘智慧’,‘安忍’就是你有了‘定力’;‘定’與‘慧’合為一的功夫,就叫做‘定慧一如’。
按菩薩道修行的階段來看,這個‘無生法忍’有淺有深,最淺的是初住位菩薩,登了住位以後,他就安住不動了。
佛門把衆生分三大類,一種叫‘邪定聚’,一種叫‘不定聚’,一種叫‘正定聚’。
‘邪定聚’他定于邪,像邪魔外道一樣,你跟他講說佛法,他不聽,他開口就毀謗,那些都是‘邪定聚’的衆生。
‘不定聚’的衆生怎樣呢?他遇到外道,就去學外道,遇到佛法,就來學佛法,學了佛法,是進進退退,這樣子叫做‘不定聚’的衆生。
修學佛法的十信位菩薩,也是進進退退,修十信圓滿後,入了初住,他就能安住不動了。
什麼是‘正定聚’的衆生呢?就是指證到十住位的菩薩,他是安住不動了,單進不退,這就是‘正定聚’的衆生。
那麼他再進一步去修行,破一分無明,親證一分法身,能親證法身,就是已到了初地以上菩薩,初地叫做‘歡喜地’。
他怎麼大生歡喜呢?因為他親見一部份的法身。
法身是什麼樣子呢?我們沒有親見到,所以不曉得。
我們現在隻是‘依文解義’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