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丙二、住心無住(分二)
丁一、略明(分二)
戊一、無住福勝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
若複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于忍。
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這段經文,我們要先注意這地方是菩薩與菩薩較量功德,不是與凡夫行布施的功德來較量。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
’——須菩提!假若有個菩薩,他拿七寶來行布施,這七寶很多,充滿恒河沙數的三千大千世界,通通拿來做布施。
‘若複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于忍。
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假若另外有一個行菩薩道的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于忍。
’這個菩薩所得的功德,勝過前面那個以七寶布施的菩薩。
這位‘知一切法無我,得成于忍’的菩薩,怎麼會勝呢?因為他‘知一切法無我’,不但知‘人無我’,而且知‘法無我’,這是由于他‘我執’‘法執’都空掉了。
‘得成于忍。
’——這個地方就是講證果,他證得什麼果呢?他證得‘無生忍’。
這四大科,信、解、行、證,前三科都有明文指出。
這科是講證果,明文就在‘得成于忍’這一句。
現在解釋這個‘忍’有三種,第一叫‘生忍’,第二叫‘法忍’,第三叫‘無生忍’。
‘生忍’就是‘衆生忍’,我們初發菩提心,修行六度萬行的法門,這‘六度’裡面的第三度,就是‘忍辱’,他是對于辱境現前,你要修忍耐,‘忍’就是忍耐,‘辱’是侮辱。
意思是辱境現前,就是有侮辱我的衆生現前了,那時你就要忍,這叫做‘生忍’,也叫做‘衆生忍’。
‘衆生忍’——就是這個衆生罵我,我能忍,他打我,我能忍;嫉妒我,障礙我,我能忍;乃至于他像歌利王割截我的身體,傷害我的生命,我也能忍!這樣子,你修‘衆生忍’的功夫,就修到了極點。
他傷害我的生命,我不動念頭,這個‘衆生忍’的功夫就成就了。
‘禅門日誦’有摘錄彌勒菩薩的忍辱偈:‘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随緣了,有人罵老拙,老拙隻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幹了,他也省力氣,我也無煩惱,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這知消息,何愁道不了。
’這句詩偈所表現的,就是修‘衆生忍’最好的模範,最好的寫照。
從這首詩偈你就可以看出彌勒菩薩,肚裡容量有多大,你就會體會出,何以彌勒菩薩會為世間人,那麼的尊敬與喜愛的原因。
世間有一些不講理的人,我沒有惹他,他卻來找我的麻煩呢!因為他隻是一個凡夫,凡夫他隻是活在煩惱裡面,他不是聖人,所以凡夫要來找我的麻煩,他要跟我結上冤家;我不跟他結,他罵我,我就說好,他打我,就任由他打,為什麼要忍耐呢?因為我是在修‘聖人’之‘行’,‘解脫’之道——佛道。
金剛經第十六分上,就講到,如果有人‘輕賤’你、打你、罵你、侮辱你,他就是來給你‘消業障’的;你能忍辱,他就把你的業障給消掉了。
這有什麼不好呢?而且将來你還能‘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那他不就是你的善知識嗎?所以你反而要感謝他,成就你修‘忍辱波羅蜜’才對呢!在彌勒菩薩的忍辱偈中:‘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随緣了。
’他對衣食都很淡薄,看得很開,放得很下,凡事都很随緣,不生計較。
‘有人罵老拙,老拙隻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老拙’是彌勒菩薩自稱,我是個坐動無能的老人。
有人罵老拙,老拙隻說好。
為什麼‘說好’?因為這還好,他還沒有動手打老拙,是故‘說好’。
有人打老拙,我就自己睡倒,讓你打。
‘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幹了。
’口水吐到我的臉上,随他自幹了。
為什麼呢?唉呀!他發了大心,吐口水在我的臉上,費了那麼大的力氣,我要是把他擦掉,那不是對不起他嗎?唉!你盡管吐吧!我讓他自己幹掉好了。
能忍辱忍到這種地步,‘忍辱度’就成就了,能這樣的忍,這個時候,心中還有什麼‘我執’‘法執’存在呢?‘他也省力氣,我也無煩惱。
’他罵我一句,我還他一句;他就會罵第二句,我再還他一句;他還會罵第三句,這樣就會罵個沒完。
他打我,我還手,他還是會還手再打,這樣子打下去,就很費力氣了。
他罵我,我就說好,他打我,我睡倒讓他打,這樣他就不打也不罵了。
這一來,他不是省了力氣,我也免了煩惱嗎?能夠這樣的忍辱,才不會被現前的一切‘逆境’所轉,不被現前的‘逆境’所轉,就不會生煩惱。
‘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
’你有這樣忍辱的智慧,你便能得到受用無窮的利益,這便是‘不可說’的‘微妙法寶’。
‘若知道消息,何愁道不了。
’假若你能參透這裡面的奧妙,何愁你的道業不能成就呢?這是解釋彌勒菩薩修‘衆生忍’的偈子。
我們是個凡夫,要學忍辱,就要從‘衆生忍’學起。
修道的人,為什麼也會被人侮辱呢?我沒有侮辱他,為什麼他要來侮辱我呢?你要曉得,我們在流轉生死中,前生前世
若複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于忍。
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這段經文,我們要先注意這地方是菩薩與菩薩較量功德,不是與凡夫行布施的功德來較量。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
’——須菩提!假若有個菩薩,他拿七寶來行布施,這七寶很多,充滿恒河沙數的三千大千世界,通通拿來做布施。
‘若複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于忍。
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假若另外有一個行菩薩道的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于忍。
’這個菩薩所得的功德,勝過前面那個以七寶布施的菩薩。
這位‘知一切法無我,得成于忍’的菩薩,怎麼會勝呢?因為他‘知一切法無我’,不但知‘人無我’,而且知‘法無我’,這是由于他‘我執’‘法執’都空掉了。
‘得成于忍。
’——這個地方就是講證果,他證得什麼果呢?他證得‘無生忍’。
這四大科,信、解、行、證,前三科都有明文指出。
這科是講證果,明文就在‘得成于忍’這一句。
現在解釋這個‘忍’有三種,第一叫‘生忍’,第二叫‘法忍’,第三叫‘無生忍’。
‘生忍’就是‘衆生忍’,我們初發菩提心,修行六度萬行的法門,這‘六度’裡面的第三度,就是‘忍辱’,他是對于辱境現前,你要修忍耐,‘忍’就是忍耐,‘辱’是侮辱。
意思是辱境現前,就是有侮辱我的衆生現前了,那時你就要忍,這叫做‘生忍’,也叫做‘衆生忍’。
‘衆生忍’——就是這個衆生罵我,我能忍,他打我,我能忍;嫉妒我,障礙我,我能忍;乃至于他像歌利王割截我的身體,傷害我的生命,我也能忍!這樣子,你修‘衆生忍’的功夫,就修到了極點。
他傷害我的生命,我不動念頭,這個‘衆生忍’的功夫就成就了。
‘禅門日誦’有摘錄彌勒菩薩的忍辱偈:‘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随緣了,有人罵老拙,老拙隻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幹了,他也省力氣,我也無煩惱,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這知消息,何愁道不了。
’這句詩偈所表現的,就是修‘衆生忍’最好的模範,最好的寫照。
從這首詩偈你就可以看出彌勒菩薩,肚裡容量有多大,你就會體會出,何以彌勒菩薩會為世間人,那麼的尊敬與喜愛的原因。
世間有一些不講理的人,我沒有惹他,他卻來找我的麻煩呢!因為他隻是一個凡夫,凡夫他隻是活在煩惱裡面,他不是聖人,所以凡夫要來找我的麻煩,他要跟我結上冤家;我不跟他結,他罵我,我就說好,他打我,就任由他打,為什麼要忍耐呢?因為我是在修‘聖人’之‘行’,‘解脫’之道——佛道。
金剛經第十六分上,就講到,如果有人‘輕賤’你、打你、罵你、侮辱你,他就是來給你‘消業障’的;你能忍辱,他就把你的業障給消掉了。
這有什麼不好呢?而且将來你還能‘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那他不就是你的善知識嗎?所以你反而要感謝他,成就你修‘忍辱波羅蜜’才對呢!在彌勒菩薩的忍辱偈中:‘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随緣了。
’他對衣食都很淡薄,看得很開,放得很下,凡事都很随緣,不生計較。
‘有人罵老拙,老拙隻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老拙’是彌勒菩薩自稱,我是個坐動無能的老人。
有人罵老拙,老拙隻說好。
為什麼‘說好’?因為這還好,他還沒有動手打老拙,是故‘說好’。
有人打老拙,我就自己睡倒,讓你打。
‘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幹了。
’口水吐到我的臉上,随他自幹了。
為什麼呢?唉呀!他發了大心,吐口水在我的臉上,費了那麼大的力氣,我要是把他擦掉,那不是對不起他嗎?唉!你盡管吐吧!我讓他自己幹掉好了。
能忍辱忍到這種地步,‘忍辱度’就成就了,能這樣的忍,這個時候,心中還有什麼‘我執’‘法執’存在呢?‘他也省力氣,我也無煩惱。
’他罵我一句,我還他一句;他就會罵第二句,我再還他一句;他還會罵第三句,這樣就會罵個沒完。
他打我,我還手,他還是會還手再打,這樣子打下去,就很費力氣了。
他罵我,我就說好,他打我,我睡倒讓他打,這樣他就不打也不罵了。
這一來,他不是省了力氣,我也免了煩惱嗎?能夠這樣的忍辱,才不會被現前的一切‘逆境’所轉,不被現前的‘逆境’所轉,就不會生煩惱。
‘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
’你有這樣忍辱的智慧,你便能得到受用無窮的利益,這便是‘不可說’的‘微妙法寶’。
‘若知道消息,何愁道不了。
’假若你能參透這裡面的奧妙,何愁你的道業不能成就呢?這是解釋彌勒菩薩修‘衆生忍’的偈子。
我們是個凡夫,要學忍辱,就要從‘衆生忍’學起。
修道的人,為什麼也會被人侮辱呢?我沒有侮辱他,為什麼他要來侮辱我呢?你要曉得,我們在流轉生死中,前生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