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關燈
修的。

    從這裡你就可以看出,你怎麼能在‘六塵’裡面找到佛呢?這不等于在‘行邪道’嗎?如果你想在色相來見佛,以音聲來求見佛,那麼,你一天到晚,走的都是凡夫道,因為凡夫是依著六根生六識念念攀緣六塵的,前面不是講過了嗎?你‘不應當住著六塵來行布施’,你‘不應當住著六塵來生心’,你‘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你怎麼都沒有記住這個道理呢?到現在你求佛見佛,還是離不開‘六塵境界’,這不是走上了‘邪道’又是什麼呢?金剛經講到第二十六分,把這個偈頌‘是人行邪道’的道理解釋清楚了。

     再總結一下這個義理,這部金剛經說‘空’,說到第二十六分為止。

    ‘空’些什麼呢?‘空’‘我等四相’,把外面的‘六塵’‘空掉’不去住著;也把心内的‘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都‘空掉’,不生住著;一直空到這一分這裡為止。

    前面第五分佛問須菩提:‘可以身相見如來不?’須菩提答:‘不可以身相見如來’,到了十三分佛又問,‘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須菩提又說‘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

    這樣一說再說,到了二十六分,再次的解釋,你不可以色相見佛,不可以音聲求佛。

    前面第七分佛問:‘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答:‘如來無有定法可說’。

    在二十一分如來又說,要是你著相,說如來有所說法,你不是贊歎佛而是在毀謗佛。

    現在二十六分,佛又說你不能以色相見佛,你不能以音聲求佛。

    何以故?因為那是‘色塵境界’,那是‘聲塵境界’,在‘六塵境界’上,你又怎麼能見到佛,求到佛呢?這偈頌就是總結這些道理。

     我們再研究,須菩提的答詞。

    前面如來所問,須菩提都答得很對,‘不可以色身見如來’,也‘不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如來說法沒有定法可說,如來說法無法可說,他都答得很對。

    怎麼到了二十六分須菩提回答說:‘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呢?這個道理,就是順著如來過去的開示,應當以三十二相來觀想如來,就像他前面答覆世尊所問:‘有人以七寶布施,所得的福德多不多呢?’答曰:‘甚多。

    世尊!’這是順著如來的語氣答的,他自己并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

    等到了如來一說不對,指出你‘要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轉輪聖王即是如來。

    ’這時他才發現答錯了所以馬上改過口氣說:‘以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所以這段經文,看起來須菩提答覆如來所問的,好像有點自相矛盾,出爾反爾,好像不能表現須菩提被稱為‘解空第一’的機智、靈巧反映。

    實際上不是的,前面是須菩提順著如來的語氣回答的,答錯了,一經如來指出不對,他馬上就改過語氣,并不是他不知道這個道理,這是一種解釋。

    第二種解釋呢?他是權巧方便,請佛說法的,所以他才答說:‘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以便請如來糾正這個錯誤。

    好教我們這些初發心的人聽,叫我們不要執著「三十二相’是佛的真相,你要是執著三十二相就是如來,那轉輪聖王不是也有三十二相嗎?那轉輪聖王不也就是如來了嗎?可是轉輪聖王,還是個凡夫呀!須菩提不這麼假裝糊塗,如來就不會這麼樣的喝斥,所以須菩提是為了度衆生的方便,裝著不明白,等到如來呵斥說不對,他馬上改過語氣說:‘如我解佛所說義,不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這是須菩提為了讓衆生不去執著「三十二相’就是如來的真相,而方便推演酬唱的,這是第二種解釋。

    這并不是須菩提所答前後矛盾,出爾反爾的解釋。

    心印疏上說,金剛經講到第二十六分為止,在二十六分之前通通是講‘妙有’,‘妙有不有’,故于‘真空’而‘現有’,到了第二十七分以後,一直到完都是講‘真空’。

    ‘真空不空’,故于‘妙有’而‘現空’。

    這是更深進一層的解釋。

    淺顯一點的解釋是,前面第二十六分以前所講的,完全是‘真空’的道理,到了第二十七分以後,才講‘妙有’的道理,再把他融合起來,‘真空不空,即是妙有’;‘妙有不有,即是真空’。

    在‘真空’境上則‘無所住著’,‘離一切相’。

    在‘妙有’境上,則不舍離,莊嚴成佛因地,發菩提心廣修六度萬行。

    因此講到第二十六分又恐怕你們執著了一個‘豁達空’,我(道源長老自稱)一再的注意這個事情,所以處處告訴你們、提醒你們。

    金剛經并沒有說過‘豁達空’,也沒有說過‘惡取空’,也沒有說過‘斷滅空’。

    他講‘空’有用意,是要你遠離‘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

    ’的執著,這才是‘真空離相’的真義。

    ‘真空不空,即是妙有’,‘妙有不有,故無所取著,即是真空’,要我們依著這樣的道理,而生起信心,解悟其理,用功修行。

    而且處處較量‘受持讀誦’金剛經‘為他解說’金剛經的福德,目的還是在提醒我們,不可落入‘豁達空’、‘惡取空’、‘斷滅空’裡面。

    下面第二十七分以後,就要講‘妙有’的道理,你們要好好的深入研究,才不會落入‘偏空’、‘偏有’的任何一邊,這樣才不會修錯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