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關燈
個如來不是變成了凡夫了嗎?凡夫有‘我等四相’,所以才在凡夫位呀!這裡總結前文第三分釋迦如來,答覆‘降心離相’的問題說你要發心普度一切衆生,就一定要離相,要以‘實無有衆生得滅度者’的‘智慧’去‘度衆生’。

    第三分的文,釋迦如來是開導‘發菩提心’的‘善男子善女人’。

    教他們用這樣的方法,去降伏妄心,安住真心,釋迦如來他自己也是這樣成佛的;他過去就是這樣發心,這樣修行,這樣證果的。

    前面的經文,一再的說,你心中存有‘我等四相’,你就不叫做‘菩薩’。

    你有‘我等四相’的執著,成得了佛嗎?你‘我等四相’未空掉,連菩薩都當不成,又怎麼能當佛呢?所以如來才說,我成了佛,我心中絕對沒有‘我等四相’在,既然沒有‘我等四相’,我又怎麼會‘生心動念’,執著我是個‘能度’衆生的‘佛’,衆生是為我‘所度’的‘衆生’呢!我怎麼會有‘能’‘所’的分别呢!這是絕對沒有的。

    從這裡我們可以了解到釋迦佛,教我們要如是信,如是解,如是行,如是證。

    你發心要去度衆生,但是你要遠離度衆生的相,不生執著,這就對了。

    ‘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

    ’釋迦如來最初誕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聲唱言:‘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第一次開口說話,就是驚天動地的獅子吼了,但是,卻提出了一個‘我’字出來。

    他成了佛,就跟大家說:‘我是一切智人,你們一定要相信我說的法。

    ’佛處處說法,他都說‘我’;你要曉得,如來說‘有我’,是依著世間法,對著「執著’‘有我’的衆生說的,如來說‘我’是‘假名’字的‘我’。

    實際上如來并沒有執著有個‘我相’在心裡。

    雖說‘有我’,他并沒有執著有個‘我’。

    所以如來說‘有我’,是為了方便度衆生而說的,因為順著世間法,不能不說‘有我’,如果如來不這樣子說,對著衆生他要怎麼樣來稱呼自己呢?所以實實在在這隻是一個假名字的‘我’。

    如來心裡面并沒有這個‘我執’,所以說‘即非有我。

    ’可是凡夫總是以為有一個‘我’。

    因為凡夫他著相著習慣了,他順著他著相的習慣,就認為如來也一定在那裡‘度一切衆生’。

    釋迦佛常常說他是度衆生的佛,那佛一定有個‘我’。

    這是凡夫心中錯解的觀念,這都是凡夫著相著習慣的原故,就是因為凡夫‘我執’深重,所以才叫做凡夫。

    ‘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這個‘凡夫’就是衆生,為什麼叫做‘衆生’呢?因為他有衆多的生死,才叫做‘衆生’。

    為什麼會叫做‘凡夫’呢?因為他是一個凡常之夫,隻是一個平常的一個衆生,在生死輪回之中,不得了脫,又沒有高尚志願,所以叫做‘凡夫’。

    但是依著佛法上講,他‘即非凡夫。

    ’這是什麼道理呢?在‘世俗谛’上講,他名字叫‘凡夫’,凡夫當體即是空的‘即名凡夫’。

    站在‘心、佛、衆生、三無差别’的觀點上講,他凡夫的佛性被無明煩惱所覆蓋,如果有一天他發心修行,斷除無明煩惱妄想執著,他也有成佛的一天。

    所以叫‘即非凡夫。

    ’如果他了解‘即非凡夫’,他馬上發大菩提心,修行佛道,這時他就不再是普通的凡夫了——‘即非凡夫’,因為他已發了大菩提心,至少已有‘菩薩心’,這跟凡夫是不同的,他不再隻是停留在著相的凡夫裡面,這時他隻是一個假名的凡夫了,‘是名凡夫’,隻是一個假名凡夫而已。

    佛對著大家說,佛沒有著「我相’,也沒有著「度衆生相’。

    因為你執著有所度的對象,一定會有能度者的執著。

    我既然不執著能度之念,所以也不會執著有衆生為我所度;如來也沒有執著被我所度的凡夫。

    這是佛以佛的立場跟這些在法會上的菩薩講的,不是站在凡夫的立場上講的。

    下面第二十六分所講的,就是要來詳細說明,這個‘降心離相’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