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關燈
上,道理要先去悟到,再去證入,你連悟都沒有悟,又怎麼能證入呢?所以要先有個悟處,再去證入。

    在宗下的頓教禅宗,他是以悟為期,你要了生死,必須要先求開悟;了脫生死的門路都沒有悟清楚,又怎麼去了生死呢?‘開悟’這回事不是‘依文解義’可以解釋清楚的。

    下面還有一個公案,可以給我們作一個參考。

    就是你‘依文解義’,解得再好,如果碰到真實境界,還是用不上。

    就是‘德山吃點心’的公案。

    德山禅師他是四川人,他研究金剛經研究得最好,也講得很好,而且自己注了一部金剛經的注解,叫‘金剛經疏鈔’,也叫做‘金剛經青龍疏鈔’,有一百二十卷那麼多。

    他在四川講經說法,大轉法輪的時候,聽說中國南方有頓教禅宗出現,‘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德山禅師聽了大光火,認為這還得了,這一定是,狂妄之徒來擾亂佛門的正法。

    于是他動起護法之念,就發了一個大願,要去降伏他們。

    他把自己注解的‘金剛經疏鈔’一百二十卷,一下子,就擔起一大擔來,離開四川,要到中國的南方去降伏他們。

    那時候交通不便利,都用步行的,肩上挑起了疏鈔,就上路了。

    在路途中,正好遇見一個賣油滋點心的老太婆。

    油滋點心是什麼點心呢?就是用粘米作成的餅子,擱在油鍋裡面煎,再抹一點糖,這麼就可以吃了。

    德山趕路,肚子也餓了,正好有這個點心可以充饑一下。

    他就把擔子放下來,要去買這個油滋點心。

    這可說是他因緣好,碰見了善知識,這個老太婆來曆不簡單,就問德山說:‘你這位出家師父啊!你擔這一大擔,是什麼東西呢?’德山回答說:‘這是佛經的注解,叫做“金剛經疏鈔”。

    是解釋金剛經的注解。

    ’老太婆說:‘這樣說起來,你一定是一位法師了,依我看來,金剛經的注解有這樣多,那麼,這位注解的人,一定是飽學佛法,請問法師,這是什麼人注解的呢?’德山說:‘這是我自己注解的。

    ’老太婆說:‘那更了不得,看來你對金剛經一定很有研究,我對金剛經有一個問題想向你請教,如果法師答得出來,我的油滋點心,免費供養法師,要是法師答不出來,你給我錢,我也不賣。

    ’這個德山禅師一想,我今天應該受你的供養了,你問别的經,我可能答不出來,現在你問的是金剛經,我是研究金剛經的專家,經上的道理,我已摸了很久了,那有答不出來的道理呢!德山就開口說:‘你問吧!’老太婆就說: ‘金剛經上,是不是有這麼的三句,叫做“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經上是有這麼的三句,這叫做“三心不可得”啊!’ ‘這三心既然都不可得,那麼法師,你今天要買點心,你要點那一個心呢?’ 這一問把德山禅師問得開不了口。

    因為他這一百二十卷‘青龍疏鈔’裡頭,沒有解釋到‘實相般若’真實境界上,他隻是‘依文解義’的在文字上分别而已,他自己沒有親證過‘實相般若’的境界,因為你‘依文解義’都是人家的,所以被明眼人一問就問倒了。

    他做夢沒想到,老太婆會問出這一句,就被難倒了。

    所以說‘依文解義’都是人家的,抄人家的注解,都是過去古人的,不是自己的。

    這就是為什麼,宗門下要你自己去‘明心見性’,要你自己去開悟,原因就在此。

    也隻有這樣經過‘觀照’而‘悟’到的,這才是真正屬于你自己的。

    德山禅師被老太婆這一問,答不出來,當下慚愧了。

    就說:‘你真是了不起!你對佛法有很深的研究,你問的問題,我答不出來,我很佩服你,我自己感到很慚愧,老太太!你能不能告訴我,你是跟那一位善知識學的呢?’老太婆說:‘我們這裡附近,有一間龍潭寺,裡面有一位龍潭禅師,我是向他學了一點點的道理。

    ’于是德山就去找龍潭禅師。

    龍潭禅師是宗門下‘明心見性’的善知識,比‘依文解義’的法師高明得多了。

    一交談之下,德山他越談越有趣,就住下來向龍潭禅師這位善知識親近。

    有一天,他去龍潭禅師的方丈室請開示,談到已經天黑了,龍潭禅師就說,今天太晚了,回去休息吧,德山就告辭。

    一出門,天黑看不見,龍潭禅師說,我給你一個紙燈,好讓你照路,點燃了以後,德山禅師剛剛接過來,龍潭禅師突然間,向紙燈一吹,‘噗’一聲,燈熄了,這下一吹滅,德山禅師當下‘明心見性’,大徹大悟。

    為什麼吹滅紙燈就‘明心見性’呢?這個公案是要你去‘參’。

    如果用文字的道理來解釋,恐怕會誤了别人,你用解釋來‘解’他,你以為你開悟了,其實不是。

    ‘解’還是‘依文解義’,隻有到‘文字般若’這地方而已。

    我們學教的人,都是拿一個紙燈,用他來照照路,紙燈在心外頭,心裡面本來有光嘛!你把你心裡的光放出來看看,放不來所以要吹滅紙燈,目的就是要你放下‘文字障’,不要執著。

    你以為‘依文解義’解得好,就認為你懂得佛法,實際上那些都是佛的,不是你自己的。

    吹滅了紙燈德山法師就大徹大悟,後來,才出了一個德山禅師,大宏禅宗頓教,成了一代的大禅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