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句話,釋迦佛說了二次為須菩提印證。
印證以後,他已經深解佛所說的義趣。
但是佛又恐怕我們這些末法時代的衆生不明白,所以說了再說,還是擔心我們不明白,這就再加以解釋,‘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于是中無實無虛。
’釋迦如來在然燈佛面前授了成佛之記,‘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個深奧難懂的義理,佛恐怕衆生一時轉不過來,恐怕衆生起了疑惑,而錯認為:無法發心,無法得記,無法成佛,由這一個錯認,而陷入在‘斷滅空’裡面。
為了遮斷這個疑惑,所以再引入中道實相,故說:‘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于是中無實無虛。
’如來所得的這個‘菩提法’,‘于是中’‘是’就是指‘菩提法’,于‘菩提法’中,是‘無實無虛’的。
他所得的這個‘菩提法’是個平等‘真如’之理,也叫‘實相’之理。
‘實相’也就是‘真如’,名字不一樣,義理是一個。
‘真如實相’是個平等之理,你不能說他實實在在‘有’,也不能說他實實在在‘無’。
你說‘有’就‘實’了,你說‘無’就‘虛’了。
這樣就不是平等之理了,這就變成不平等了。
這個‘無實無虛’,就是‘心經’上的那一句:‘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增不減。
’這句經文,就是‘真如’平等之理。
這個‘真如’平等之理,在聖不增,在凡不減。
你得到了菩提法,那個‘真如’平等之理,是不是增加了?沒有增加;不要說證到八地菩薩沒有增加,就是成佛了,也是沒有增加,永遠是不增的。
在凡夫份上,是不是減少了一部份?并沒有減少,如果減少了,就是個可壞之法,如果是可壞之法,我們永遠成不了佛。
現在我們雖然流轉生死,此道來彼道去,受苦無窮,但是我們的‘真如理體’,從來沒有減少過一點點。
因為‘真如理體’他不變動,所以才說,他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在聖位上他沒有增加一部份,在凡位上他也沒有減少過一部份。
這個‘不增不減’的‘真如理體’,就是‘無實無虛’。
為什麼說他沒有增?因為他是‘無實的’,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法可得。
同時他也是‘無虛’的,所以也不會減少一點點。
為什麼?前面說過:‘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因為‘真如理體’,他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色相可得。
别說凡夫法,就是一切生滅有為法,都是虛妄的,連化身佛的三十二相好,報身佛的無量相好,還是虛妄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
為什麼呢?‘真如理體’上,他沒有個實實在在的相,因為他雖是‘無實’,同時也是‘無虛’的。
‘虛’是沒有了叫做‘虛’。
‘真如理體’他不落于‘斷滅’。
什麼都沒有叫‘斷滅’。
但是‘真如理體’不是這個樣子的,所以下面佛才說,‘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這個地方是要我們澈底開悟,要我們能夠悟到一切法,他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法可得’因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你能夠了解‘虛假’的‘假相’,你才能‘悟’到‘真如理體’的真相。
這樣子就能了解‘一切法皆是佛法’的道理了。
就如‘心印疏’上所引證的:‘青青翠竹,即是真如,郁郁黃花,無非般若。
’你看見‘青青翠竹’的境界,他就是‘真如理體’的映現,你看見了‘郁郁黃花’,他就是‘實相般若’的映現,所以一切法都離不開‘真如理體’的變現。
換句話說,假使你不懂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的道理,那麼,你所說的佛法,也不是真實的佛法了。
這怎麼說呢?你好不容易發了‘菩提心’,要修道成佛,這個發心的确是難能可貴。
因為那些沒有聞到大乘佛法的人,他不知道怎樣來發‘菩提心’的;或者雖聞了大乘法多年,有些人還是不發菩提心;或者發了‘菩提心’,他沒有真實的發心說要修成佛道。
這樣一比較,你不是比這三種人幸運、難能可貴多了嗎?你發了‘要成佛’的心,雖然是難得可貴,但是你一著相,你發的‘菩提心’也不是真實的‘菩提心’了,你所求的佛道,也不是真實的佛道。
這又怎麼說呢?因為你一著相,這就成為分别妄想心,有了這樣的妄想心,又怎麼能成佛,怎麼去證菩提呢?所以說,你要是不懂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這個道理,你學的佛法,也不是真正的佛法。
你要是懂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這個道理,又不落入‘斷滅空’,‘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那你成佛快了。
因為你見到的如來,是法身如來,法身如來在那裡呢?‘諸法如義’就是法身如來。
一切法都是‘真如理體’,一切法都是如來的法身,這叫‘一切法皆是佛法’。
你看見‘青青’的‘翠竹’與‘郁郁’的‘黃花’也是佛法,佛法遍滿整個‘真如理體’。
就像蘇東坡開了悟所說的:‘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淨法身。
’他住在山上,夜裡幽靜得很,他打坐修行,聽到山邊小溪的流水,嘩啦嘩啦的在那裡流著,忽然開悟。
悟到那就是如來在說法,溪水的聲音無非是如來的‘廣長舌相’在那裡說法。
早晨起來,看見山林青翠的景色,就悟到了這是如來的清淨法身,這就是他悟入‘一切法皆是佛法’。
看見溪水,溪水是佛法,看見山水,山水也是佛法,看見山林青翠的景色,就悟到這就是如來的清淨法身,這就是悟入‘一切法皆是佛法’的境界。
你如果明白一切法‘無實’則‘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一切法‘無虛’則‘一切法皆是佛法’。
從這個地方你就不難明白,為什麼如來所得的‘菩提法’,他‘實實在在無所得’,因為‘有所得’就‘有實實在在’的‘菩提法’,而‘如來所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于是中無實無虛。
’他是‘無實’的,所以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因此他沒有一個‘所得’,雖無所得,但他不落于‘虛無’,不落于‘斷滅’。
你明白這個道理,就能悟到‘一切法無所得’的究竟真相了。
這樣就能把‘法執’空掉,‘法執’空了,反過來,就可以看見‘一切法都是佛法’了。
為什麼呢?因為你所悟的‘法空’不是‘斷滅空’,他是‘真空’。
‘真空不空’即是‘妙有’,這樣子,這‘一切法’都變成‘妙有’了,這個樣子的‘一切法’就不是凡夫執著的‘一切法’了,也不是二乘落在‘法執’上的‘一切法’了,這個‘一切法’是透過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道理,轉過身來所悟入的‘一切法皆是佛法’,這裡的‘一切法’,就如同華嚴經所講的‘一真法界’的境界一樣。
‘一真法界’就是‘真如實相’,‘真如’他遍一切處,遍一切處他都是‘一真法界’。
這時‘一切法’與‘一真法界’已完全融為一體,這就是‘真空妙有’的境界。
你修行到了這個地步,就可以行也禅,坐也禅,語默動靜體安然,一切處,一切時,都是你的清淨法身了。
這就是你悟到了‘一切法皆是佛法’的境界。
這下面講的就是再總結歸于中道,在科文叫‘結示中道’。
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這段經文,在金剛經上來講,叫三連句。
佛說的一切法包括什麼法都有,凡夫法也有,聖人法也有。
因為他還在凡夫法裡面,所以才要去轉凡成聖;因為有聖人法,他才去發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衆生呢!說到這個地方,一切法都有,是有個‘菩提法’可得,又怎麼說‘無所得’呢?又說:‘即非一切法。
’呢?因為一切法‘無實’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一切法‘無虛’所以‘一切法皆是佛法。
’一切法皆從因緣生,因緣所生法,無有自性,無自性則當體‘即空即有即中道’。
‘是故名一切法。
’是名佛所說一切法真實相。
所以佛說‘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這個‘即空即有’的道理,就是中道第一義谛。
講到這裡,把‘得記離相’這一科講完了。
我們修行用功,一定要離相才能降伏妄心,所以這一科講‘得記’也要‘離相’。
這下面第二科是講:感得的果報要離相。
己二、感報離相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
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人身長大’是假藉他來作譬喻而說的。
須菩提已深深的悟解了‘法身無相’的‘義趣’,故馬上說,如來說‘人身長大’,隻是一個假相,‘即為非大身’隻是假名‘大身’而已。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
’佛隻說到這裡,須菩提沒有等佛說完,就接著說:‘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講到這裡就是說明:感得的果報也要離相。
感得的果報,就是‘大身’相的果報,‘大身’相就是報身佛,佛三祇修因,百劫種相好,有如是因,感得如是的果報,得了一個世間最高的‘大身’的果報。
這個報身佛的相好,你不能執著這個相。
因為在‘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立場上來看,那裡會有個報身佛的相可得呢?下面說明,為什麼須菩提沒有等佛說完,就接著說明原因。
因為在第十分中的經文,世尊也說了這麼一段:‘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于意雲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
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所以在這裡須菩提一聽佛又說這個話,不等世尊說完,他就接著解釋了,‘須菩提言’,須菩提說:‘世尊!你說的那個‘人身長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你說
’這句話,釋迦佛說了二次為須菩提印證。
印證以後,他已經深解佛所說的義趣。
但是佛又恐怕我們這些末法時代的衆生不明白,所以說了再說,還是擔心我們不明白,這就再加以解釋,‘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于是中無實無虛。
’釋迦如來在然燈佛面前授了成佛之記,‘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個深奧難懂的義理,佛恐怕衆生一時轉不過來,恐怕衆生起了疑惑,而錯認為:無法發心,無法得記,無法成佛,由這一個錯認,而陷入在‘斷滅空’裡面。
為了遮斷這個疑惑,所以再引入中道實相,故說:‘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于是中無實無虛。
’如來所得的這個‘菩提法’,‘于是中’‘是’就是指‘菩提法’,于‘菩提法’中,是‘無實無虛’的。
他所得的這個‘菩提法’是個平等‘真如’之理,也叫‘實相’之理。
‘實相’也就是‘真如’,名字不一樣,義理是一個。
‘真如實相’是個平等之理,你不能說他實實在在‘有’,也不能說他實實在在‘無’。
你說‘有’就‘實’了,你說‘無’就‘虛’了。
這樣就不是平等之理了,這就變成不平等了。
這個‘無實無虛’,就是‘心經’上的那一句:‘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增不減。
’這句經文,就是‘真如’平等之理。
這個‘真如’平等之理,在聖不增,在凡不減。
你得到了菩提法,那個‘真如’平等之理,是不是增加了?沒有增加;不要說證到八地菩薩沒有增加,就是成佛了,也是沒有增加,永遠是不增的。
在凡夫份上,是不是減少了一部份?并沒有減少,如果減少了,就是個可壞之法,如果是可壞之法,我們永遠成不了佛。
現在我們雖然流轉生死,此道來彼道去,受苦無窮,但是我們的‘真如理體’,從來沒有減少過一點點。
因為‘真如理體’他不變動,所以才說,他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在聖位上他沒有增加一部份,在凡位上他也沒有減少過一部份。
這個‘不增不減’的‘真如理體’,就是‘無實無虛’。
為什麼說他沒有增?因為他是‘無實的’,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法可得。
同時他也是‘無虛’的,所以也不會減少一點點。
為什麼?前面說過:‘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因為‘真如理體’,他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色相可得。
别說凡夫法,就是一切生滅有為法,都是虛妄的,連化身佛的三十二相好,報身佛的無量相好,還是虛妄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
為什麼呢?‘真如理體’上,他沒有個實實在在的相,因為他雖是‘無實’,同時也是‘無虛’的。
‘虛’是沒有了叫做‘虛’。
‘真如理體’他不落于‘斷滅’。
什麼都沒有叫‘斷滅’。
但是‘真如理體’不是這個樣子的,所以下面佛才說,‘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這個地方是要我們澈底開悟,要我們能夠悟到一切法,他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法可得’因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你能夠了解‘虛假’的‘假相’,你才能‘悟’到‘真如理體’的真相。
這樣子就能了解‘一切法皆是佛法’的道理了。
就如‘心印疏’上所引證的:‘青青翠竹,即是真如,郁郁黃花,無非般若。
’你看見‘青青翠竹’的境界,他就是‘真如理體’的映現,你看見了‘郁郁黃花’,他就是‘實相般若’的映現,所以一切法都離不開‘真如理體’的變現。
換句話說,假使你不懂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的道理,那麼,你所說的佛法,也不是真實的佛法了。
這怎麼說呢?你好不容易發了‘菩提心’,要修道成佛,這個發心的确是難能可貴。
因為那些沒有聞到大乘佛法的人,他不知道怎樣來發‘菩提心’的;或者雖聞了大乘法多年,有些人還是不發菩提心;或者發了‘菩提心’,他沒有真實的發心說要修成佛道。
這樣一比較,你不是比這三種人幸運、難能可貴多了嗎?你發了‘要成佛’的心,雖然是難得可貴,但是你一著相,你發的‘菩提心’也不是真實的‘菩提心’了,你所求的佛道,也不是真實的佛道。
這又怎麼說呢?因為你一著相,這就成為分别妄想心,有了這樣的妄想心,又怎麼能成佛,怎麼去證菩提呢?所以說,你要是不懂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這個道理,你學的佛法,也不是真正的佛法。
你要是懂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這個道理,又不落入‘斷滅空’,‘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那你成佛快了。
因為你見到的如來,是法身如來,法身如來在那裡呢?‘諸法如義’就是法身如來。
一切法都是‘真如理體’,一切法都是如來的法身,這叫‘一切法皆是佛法’。
你看見‘青青’的‘翠竹’與‘郁郁’的‘黃花’也是佛法,佛法遍滿整個‘真如理體’。
就像蘇東坡開了悟所說的:‘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淨法身。
’他住在山上,夜裡幽靜得很,他打坐修行,聽到山邊小溪的流水,嘩啦嘩啦的在那裡流著,忽然開悟。
悟到那就是如來在說法,溪水的聲音無非是如來的‘廣長舌相’在那裡說法。
早晨起來,看見山林青翠的景色,就悟到了這是如來的清淨法身,這就是他悟入‘一切法皆是佛法’。
看見溪水,溪水是佛法,看見山水,山水也是佛法,看見山林青翠的景色,就悟到這就是如來的清淨法身,這就是悟入‘一切法皆是佛法’的境界。
你如果明白一切法‘無實’則‘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一切法‘無虛’則‘一切法皆是佛法’。
從這個地方你就不難明白,為什麼如來所得的‘菩提法’,他‘實實在在無所得’,因為‘有所得’就‘有實實在在’的‘菩提法’,而‘如來所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于是中無實無虛。
’他是‘無實’的,所以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因此他沒有一個‘所得’,雖無所得,但他不落于‘虛無’,不落于‘斷滅’。
你明白這個道理,就能悟到‘一切法無所得’的究竟真相了。
這樣就能把‘法執’空掉,‘法執’空了,反過來,就可以看見‘一切法都是佛法’了。
為什麼呢?因為你所悟的‘法空’不是‘斷滅空’,他是‘真空’。
‘真空不空’即是‘妙有’,這樣子,這‘一切法’都變成‘妙有’了,這個樣子的‘一切法’就不是凡夫執著的‘一切法’了,也不是二乘落在‘法執’上的‘一切法’了,這個‘一切法’是透過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道理,轉過身來所悟入的‘一切法皆是佛法’,這裡的‘一切法’,就如同華嚴經所講的‘一真法界’的境界一樣。
‘一真法界’就是‘真如實相’,‘真如’他遍一切處,遍一切處他都是‘一真法界’。
這時‘一切法’與‘一真法界’已完全融為一體,這就是‘真空妙有’的境界。
你修行到了這個地步,就可以行也禅,坐也禅,語默動靜體安然,一切處,一切時,都是你的清淨法身了。
這就是你悟到了‘一切法皆是佛法’的境界。
這下面講的就是再總結歸于中道,在科文叫‘結示中道’。
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這段經文,在金剛經上來講,叫三連句。
佛說的一切法包括什麼法都有,凡夫法也有,聖人法也有。
因為他還在凡夫法裡面,所以才要去轉凡成聖;因為有聖人法,他才去發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衆生呢!說到這個地方,一切法都有,是有個‘菩提法’可得,又怎麼說‘無所得’呢?又說:‘即非一切法。
’呢?因為一切法‘無實’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一切法‘無虛’所以‘一切法皆是佛法。
’一切法皆從因緣生,因緣所生法,無有自性,無自性則當體‘即空即有即中道’。
‘是故名一切法。
’是名佛所說一切法真實相。
所以佛說‘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這個‘即空即有’的道理,就是中道第一義谛。
講到這裡,把‘得記離相’這一科講完了。
我們修行用功,一定要離相才能降伏妄心,所以這一科講‘得記’也要‘離相’。
這下面第二科是講:感得的果報要離相。
己二、感報離相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
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人身長大’是假藉他來作譬喻而說的。
須菩提已深深的悟解了‘法身無相’的‘義趣’,故馬上說,如來說‘人身長大’,隻是一個假相,‘即為非大身’隻是假名‘大身’而已。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
’佛隻說到這裡,須菩提沒有等佛說完,就接著說:‘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講到這裡就是說明:感得的果報也要離相。
感得的果報,就是‘大身’相的果報,‘大身’相就是報身佛,佛三祇修因,百劫種相好,有如是因,感得如是的果報,得了一個世間最高的‘大身’的果報。
這個報身佛的相好,你不能執著這個相。
因為在‘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立場上來看,那裡會有個報身佛的相可得呢?下面說明,為什麼須菩提沒有等佛說完,就接著說明原因。
因為在第十分中的經文,世尊也說了這麼一段:‘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于意雲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
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所以在這裡須菩提一聽佛又說這個話,不等世尊說完,他就接著解釋了,‘須菩提言’,須菩提說:‘世尊!你說的那個‘人身長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