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淨業障分第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戊四、約功用顯德
複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堕惡道。
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段經文是在說明,金剛經能夠成就,消業障的功德力。
佛再進一步告訴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金剛經,‘若為人輕賤’,‘輕賤’是個總名詞,裡面包括了很多被辱的逆境,也就是碰到這種逆境,你不要生退道的心。
前文說過,你‘能受持讀誦’金剛經,所得的功德,是無量無邊的。
現在,這個末法時代的‘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
’為什麼不但不得人家的尊重,反而受到别人的‘輕賤’呢?佛就給我們解開這個疑惑說:‘是人先世罪業,應堕惡道。
’所謂‘罪業’就是身、口、意起了惡的行為,所造的業,叫‘罪業’。
‘業’總括來說,分為二種;三界以外叫‘無為業’,三界以内叫‘有為業’。
三界内的‘有為業’又分為三種,即善業、惡業、不動業;上二界,他所修的‘四禅八定’叫不動業,這是‘禅定之業’;在欲界中有二種業,一是善業,一是惡業。
這經文裡的‘罪業’就是惡業。
這是他前世造了罪業,本來應該去受罪業的果報,堕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受苦。
因為他這個惡業還未成熟,這個業力暫時沒有牽引他去受三惡道的苦報,但是他前世也造過善業,所以就先轉生為人。
剛好他又碰到金剛經,又發心受持讀誦,這是善業,是善因善果,據理來說應該得到好的果報才對。
可是為什麼反而會受到人家的‘輕賤’呢?‘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
’這是由于你,受持金剛經,讀誦金剛經,産生了不可思議的功用,給你消掉過去所造的罪業。
因為你前世所造的罪業,馬上就要成熟了,接著就要去受苦報了。
但是由于你受持讀誦金剛經的功德,起了不可思議的力量,才使你過去世的惡業,轉變為‘重罪輕報’,才會受到人家的‘輕賤’。
這個‘輕賤’包括了,忌妒障礙,甚至欺負你,壓迫你,罵你,打你。
但是這種苦,比那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中所受的苦,那真是算不了什麼啊!可是你受過了這個‘重罪輕報’的苦頭後,就可以把‘應堕三惡道’中受重報的苦果給他轉掉了,這叫做‘重罪輕報’,所以才會受到人家的‘輕賤’。
這是金剛經,有不可思議的功德,把那個罪業消掉了。
你應受三惡道的果報可免掉了,反過來還會得個好的果報。
得個什麼好的果報呢?‘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當得’就是當來要得到,當來就是未來;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法,得到‘無上、正等、正覺’之果,這樣,你不就成佛也有份了嗎?這就是說,因為别人‘輕賤’你,但是卻幫了你一個大忙。
幫了什麼大忙呢?第一,他幫忙你,把過去所造應堕三惡道的罪業,給你消滅了。
第二,你可以‘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因為你受持讀誦金剛經,先得個‘菩提法’,依之修行,以後再得個‘菩提果’。
這麼說這‘輕賤’你的這個人,不是也幫了你一個大忙嗎?在佛法上講,‘輕賤’你的這個人,他也是你的善知識;他是什麼樣的善知識呢?叫做‘逆境的善知識’。
就像提婆達多,處處障礙釋迦佛一樣;釋迦佛說:‘他是成就我修忍辱度的善知識’,但是卻是‘逆境的善知識’。
我們既然了解了這個道理,再看前面第十五分的道理:‘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
’我們的心,一定要死心塌地,完全的相信佛語,不可以起懷疑。
前面也有講過,隻要你能生起‘一念清淨的信心’,這個‘一念’的功德,就超過你親近承事、供養百千萬億諸佛的那個福德。
‘一念清淨心’,時間雖短,但是這個清淨心,我們到底生了沒有,還不知道。
所以那個超過供養百千萬億諸佛的福德,有沒有得到,我們還不知道。
可是這句‘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
’這一段經文,可說是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我們是得到了這個功德。
我們聽到這部經,能夠信心清淨,信受而不違逆,講到那裡,信到那裡,這個時候,我們馬上就得到無量恒河沙數的福德,這是絕對得到的。
既然‘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就有那麼多的福德,為什麼我們現在還落在薄地凡夫位呢?整天都在苦苦惱惱呢?受持讀誦金剛經又受人‘輕賤’呢?一想到這一連串的逆境和遭遇,信心難免就會有所動搖。
現在就是要來分析這個道理,叫你絕對不要生懷疑。
因為福跟罪,是對待而立的:有福就沒有罪,有罪就沒有福。
有些人是福與罪,夾雜在一起,或者是福多罪少,或者是罪多福少。
我們要相信,宿世一定有點善根,不然的話,沒有善根,你根本就遇不到金剛經,對金剛經也不會‘信心不逆’。
為什麼你會生到這個末法時代呢?一定是罪業深重,将來罪業成熟了,就會牽著你去受苦報。
要怎麼樣來消掉這個罪業呢?你能‘聞此經典,信心不逆。
’就能消掉這個罪業;你再進一步的去‘受持、讀誦、為他人解說’此金剛經,以此功德力,就可以把這個罪業消掉了。
經文有明文為證:‘
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段經文是在說明,金剛經能夠成就,消業障的功德力。
佛再進一步告訴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金剛經,‘若為人輕賤’,‘輕賤’是個總名詞,裡面包括了很多被辱的逆境,也就是碰到這種逆境,你不要生退道的心。
前文說過,你‘能受持讀誦’金剛經,所得的功德,是無量無邊的。
現在,這個末法時代的‘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
’為什麼不但不得人家的尊重,反而受到别人的‘輕賤’呢?佛就給我們解開這個疑惑說:‘是人先世罪業,應堕惡道。
’所謂‘罪業’就是身、口、意起了惡的行為,所造的業,叫‘罪業’。
‘業’總括來說,分為二種;三界以外叫‘無為業’,三界以内叫‘有為業’。
三界内的‘有為業’又分為三種,即善業、惡業、不動業;上二界,他所修的‘四禅八定’叫不動業,這是‘禅定之業’;在欲界中有二種業,一是善業,一是惡業。
這經文裡的‘罪業’就是惡業。
這是他前世造了罪業,本來應該去受罪業的果報,堕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受苦。
因為他這個惡業還未成熟,這個業力暫時沒有牽引他去受三惡道的苦報,但是他前世也造過善業,所以就先轉生為人。
剛好他又碰到金剛經,又發心受持讀誦,這是善業,是善因善果,據理來說應該得到好的果報才對。
可是為什麼反而會受到人家的‘輕賤’呢?‘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
’這是由于你,受持金剛經,讀誦金剛經,産生了不可思議的功用,給你消掉過去所造的罪業。
因為你前世所造的罪業,馬上就要成熟了,接著就要去受苦報了。
但是由于你受持讀誦金剛經的功德,起了不可思議的力量,才使你過去世的惡業,轉變為‘重罪輕報’,才會受到人家的‘輕賤’。
這個‘輕賤’包括了,忌妒障礙,甚至欺負你,壓迫你,罵你,打你。
但是這種苦,比那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中所受的苦,那真是算不了什麼啊!可是你受過了這個‘重罪輕報’的苦頭後,就可以把‘應堕三惡道’中受重報的苦果給他轉掉了,這叫做‘重罪輕報’,所以才會受到人家的‘輕賤’。
這是金剛經,有不可思議的功德,把那個罪業消掉了。
你應受三惡道的果報可免掉了,反過來還會得個好的果報。
得個什麼好的果報呢?‘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當得’就是當來要得到,當來就是未來;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法,得到‘無上、正等、正覺’之果,這樣,你不就成佛也有份了嗎?這就是說,因為别人‘輕賤’你,但是卻幫了你一個大忙。
幫了什麼大忙呢?第一,他幫忙你,把過去所造應堕三惡道的罪業,給你消滅了。
第二,你可以‘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因為你受持讀誦金剛經,先得個‘菩提法’,依之修行,以後再得個‘菩提果’。
這麼說這‘輕賤’你的這個人,不是也幫了你一個大忙嗎?在佛法上講,‘輕賤’你的這個人,他也是你的善知識;他是什麼樣的善知識呢?叫做‘逆境的善知識’。
就像提婆達多,處處障礙釋迦佛一樣;釋迦佛說:‘他是成就我修忍辱度的善知識’,但是卻是‘逆境的善知識’。
我們既然了解了這個道理,再看前面第十五分的道理:‘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
’我們的心,一定要死心塌地,完全的相信佛語,不可以起懷疑。
前面也有講過,隻要你能生起‘一念清淨的信心’,這個‘一念’的功德,就超過你親近承事、供養百千萬億諸佛的那個福德。
‘一念清淨心’,時間雖短,但是這個清淨心,我們到底生了沒有,還不知道。
所以那個超過供養百千萬億諸佛的福德,有沒有得到,我們還不知道。
可是這句‘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
’這一段經文,可說是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我們是得到了這個功德。
我們聽到這部經,能夠信心清淨,信受而不違逆,講到那裡,信到那裡,這個時候,我們馬上就得到無量恒河沙數的福德,這是絕對得到的。
既然‘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就有那麼多的福德,為什麼我們現在還落在薄地凡夫位呢?整天都在苦苦惱惱呢?受持讀誦金剛經又受人‘輕賤’呢?一想到這一連串的逆境和遭遇,信心難免就會有所動搖。
現在就是要來分析這個道理,叫你絕對不要生懷疑。
因為福跟罪,是對待而立的:有福就沒有罪,有罪就沒有福。
有些人是福與罪,夾雜在一起,或者是福多罪少,或者是罪多福少。
我們要相信,宿世一定有點善根,不然的話,沒有善根,你根本就遇不到金剛經,對金剛經也不會‘信心不逆’。
為什麼你會生到這個末法時代呢?一定是罪業深重,将來罪業成熟了,就會牽著你去受苦報。
要怎麼樣來消掉這個罪業呢?你能‘聞此經典,信心不逆。
’就能消掉這個罪業;你再進一步的去‘受持、讀誦、為他人解說’此金剛經,以此功德力,就可以把這個罪業消掉了。
經文有明文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