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經功德分第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戊二、校量聞經功德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複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
若複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
這段經文是較量得聞金剛經的功德。
今先解釋‘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這是梵語。
經文上把一日分成三分,‘初日分’指早晨,‘中日分’指中午,‘後日分’指晚上。
今解釋經文:須菩提!假使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日之中,早晨以恒河沙數的身命布施;中午又以恒河沙數的身命布施;晚上也以恒河沙數的身命布施;如此身命布施經過百千萬億劫之久,每天在這三個時分中,皆如此布施,這種福德就難以計算了。
但是如果有人,得聞金剛經,生了清淨信心,而深信不疑,不違逆的去信受奉行,這種聞經生信的福德,勝過前面以身命布施的福德。
這是出自佛金口所說,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不異語者’。
佛這麼的較量,絕對是正确、真實、無誤的。
戊三、況顯兼說功德 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你聽了金剛經,能生清淨心,聽到那裡,信到那裡,不起疑惑,不起不信違逆之心,你這種聽經所得到的福德,尚且就勝過前面以無量身命布施的福德。
何況,你又能書寫、讀誦,為他人解說此經的義理。
在‘法華經’,‘法師品’上說:有五種法師,一者書寫的法師,二者受持的法師,三者讀經的法師,四者誦經的法師,五者解說的法師。
書寫的法師,是個什麼樣的法師呢?因為古時候,印刷術沒有發明,釋迦佛在世的時候,還沒有印刷術,所以佛經都是書寫的;以書寫經典的方式,把經典流通廣布。
這個書寫的法師,就是流通經典的法師。
這種書寫經典流通,也是一種修行,以現在來說,你發心印金剛經流通,就等于書寫經典一樣。
如果你寫的字體很好,又很工整,别人看見你的字,就生歡喜心,你這個字寫得特别好,有藝術價值,也可以引導衆生,聽金剛經。
你能書寫這部金剛經流通,又能受持金剛經的義理,讀誦其文,又為他人解說此經的義理。
這樣不但自己能明心見性,也能讓他人明心見性,這樣你所得的福德,就更遠遠地勝過前面以無量身命布施的福德。
丁二、釋義詳示(分四) 戊一、約教理顯德 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
‘以要言之’,就是最切要的說,‘是經’就是金剛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
’這句要是順著中國的文字來解釋,就是加重語氣,實際都是大數目,‘不可思議’是個大數目,‘不可稱量’、‘無邊’也都是大數目,總而言之,這部經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戊二、約行果顯德 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
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即于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
如來說法,是應機而說的。
古德雲:‘說法不應機,猶如閑言語。
’金剛經為什麼‘受持、讀誦、廣為人說’,會産生那麼大的無量功德呢?因為這部般若經是‘為發大乘者,為發最上乘者’而說的法門。
因為大乘行者,最上乘行者,才是真正的在修成佛的因。
發心很重要,心一發,一切行持都将随著這個發心而起修。
楞嚴經雲:‘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
’華嚴經雲:‘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維摩诘所說經雲:‘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随其心淨,則佛土淨。
’所以才說:‘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
’随你發心的不同,你所解的道理就有所不同。
金剛經屬于大乘經典,你發了大乘心,你就是一個大乘行者;你發了最上乘的心,你就是一個最上乘的行者。
這裡有二個‘發’,一個是‘為發大乘者說’——這個大乘者,是指權教大乘。
依教下所說,佛陀一代演教,總歸納為小教、始教、終教、頓教、圓教等五個教法的範圍。
權教大乘,正是始教所攝;始教中有二部,一為空宗,二為相宗;這個空宗就是般若空宗。
金剛經屬于般若部,這是對著始教空宗而說的,這正符合權教大乘法。
金剛經也是‘為發最上乘者說’——這個最上乘就是實教大乘。
實教大乘通于終教、頓教、圓教。
因為金剛經不隻是講二谛的道理,他連中道第一義谛的道理都有。
所以在解釋那個三連句的時候,‘佛說第一波羅密,即非第一波羅密,是名第一波羅密。
’如果用二谛的道理解釋,就是‘為發大乘心’的弟子說。
如果解釋到中道第一義谛上,這種三谛的道理,就是‘為發實教的大乘菩薩’說的。
頓教比終教更高一步,金
若複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
這段經文是較量得聞金剛經的功德。
今先解釋‘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這是梵語。
經文上把一日分成三分,‘初日分’指早晨,‘中日分’指中午,‘後日分’指晚上。
今解釋經文:須菩提!假使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日之中,早晨以恒河沙數的身命布施;中午又以恒河沙數的身命布施;晚上也以恒河沙數的身命布施;如此身命布施經過百千萬億劫之久,每天在這三個時分中,皆如此布施,這種福德就難以計算了。
但是如果有人,得聞金剛經,生了清淨信心,而深信不疑,不違逆的去信受奉行,這種聞經生信的福德,勝過前面以身命布施的福德。
這是出自佛金口所說,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不異語者’。
佛這麼的較量,絕對是正确、真實、無誤的。
戊三、況顯兼說功德 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你聽了金剛經,能生清淨心,聽到那裡,信到那裡,不起疑惑,不起不信違逆之心,你這種聽經所得到的福德,尚且就勝過前面以無量身命布施的福德。
何況,你又能書寫、讀誦,為他人解說此經的義理。
在‘法華經’,‘法師品’上說:有五種法師,一者書寫的法師,二者受持的法師,三者讀經的法師,四者誦經的法師,五者解說的法師。
書寫的法師,是個什麼樣的法師呢?因為古時候,印刷術沒有發明,釋迦佛在世的時候,還沒有印刷術,所以佛經都是書寫的;以書寫經典的方式,把經典流通廣布。
這個書寫的法師,就是流通經典的法師。
這種書寫經典流通,也是一種修行,以現在來說,你發心印金剛經流通,就等于書寫經典一樣。
如果你寫的字體很好,又很工整,别人看見你的字,就生歡喜心,你這個字寫得特别好,有藝術價值,也可以引導衆生,聽金剛經。
你能書寫這部金剛經流通,又能受持金剛經的義理,讀誦其文,又為他人解說此經的義理。
這樣不但自己能明心見性,也能讓他人明心見性,這樣你所得的福德,就更遠遠地勝過前面以無量身命布施的福德。
丁二、釋義詳示(分四) 戊一、約教理顯德 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
‘以要言之’,就是最切要的說,‘是經’就是金剛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
’這句要是順著中國的文字來解釋,就是加重語氣,實際都是大數目,‘不可思議’是個大數目,‘不可稱量’、‘無邊’也都是大數目,總而言之,這部經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戊二、約行果顯德 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
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即于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
如來說法,是應機而說的。
古德雲:‘說法不應機,猶如閑言語。
’金剛經為什麼‘受持、讀誦、廣為人說’,會産生那麼大的無量功德呢?因為這部般若經是‘為發大乘者,為發最上乘者’而說的法門。
因為大乘行者,最上乘行者,才是真正的在修成佛的因。
發心很重要,心一發,一切行持都将随著這個發心而起修。
楞嚴經雲:‘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
’華嚴經雲:‘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維摩诘所說經雲:‘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随其心淨,則佛土淨。
’所以才說:‘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
’随你發心的不同,你所解的道理就有所不同。
金剛經屬于大乘經典,你發了大乘心,你就是一個大乘行者;你發了最上乘的心,你就是一個最上乘的行者。
這裡有二個‘發’,一個是‘為發大乘者說’——這個大乘者,是指權教大乘。
依教下所說,佛陀一代演教,總歸納為小教、始教、終教、頓教、圓教等五個教法的範圍。
權教大乘,正是始教所攝;始教中有二部,一為空宗,二為相宗;這個空宗就是般若空宗。
金剛經屬于般若部,這是對著始教空宗而說的,這正符合權教大乘法。
金剛經也是‘為發最上乘者說’——這個最上乘就是實教大乘。
實教大乘通于終教、頓教、圓教。
因為金剛經不隻是講二谛的道理,他連中道第一義谛的道理都有。
所以在解釋那個三連句的時候,‘佛說第一波羅密,即非第一波羅密,是名第一波羅密。
’如果用二谛的道理解釋,就是‘為發大乘心’的弟子說。
如果解釋到中道第一義谛上,這種三谛的道理,就是‘為發實教的大乘菩薩’說的。
頓教比終教更高一步,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