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關燈
一、斷是名何必強說疑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前面講過‘佛說般若波羅密’,如來說法按世俗谛即有所說。

    按真谛上說‘即非般若波羅密’,一切說法無非是應機而起,是随順因緣而說。

    因緣所生法,無有自性,當體即空,這是真谛上說的。

    因為當體即空,才叫‘是名般若波羅密’所以隻是一個假名而已。

     這科是怕衆生對佛說法的真實之意,未能徹底的明白,恐怕會産生如下的疑問:第一、既然是假名而已,又何必要說他?第二、假如釋迦佛‘無所說’法,怎麼能攝化世間的衆生呢?第三、假如沒有世界,釋迦佛要在那裡現相成佛度衆生呢?這裡先解開第一個疑問,‘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佛恐怕衆生以為如來說法不立名相,又既然隻是名相而已,何必勉強說呢?故問須菩提:你的心意以為怎樣?你認為如來有所說法嗎?佛的意思是說,如果你固執取著佛說的文字名相,這樣一來就好像有法可說;假使你得義忘言,入了說法所指的‘實相般若’的奧妙處,那時你已得到自在、解脫了,那你又何必固執文字相的方便施設呢?所謂:歸家罷問程,到岸不須舟。

    如來說法隻不過讓你們借般若法船,渡過煩惱大海,然後得登解脫、自在的彼岸,這正是如來說法用意的微妙處。

    前面第七分,也曾經遇到這個問題‘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他不敢說如來沒有說法,因為如來天天在說法。

    所以須菩提隻回答說:‘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如來說法,是應機而說,你是什麼樣的根機,跟你說什麼樣的法來度你。

    那有一個固定的法可說呢?但是到了第十三分這裡,須菩提有更加甚深解悟,所以他很肯定的回答佛說:‘世尊!如來無所說。

    ’說法隻是一個語言之相,這隻是暫時所起的假相而已。

    說法之假相,當下生,當下滅,當體無住;緣生相生,緣滅相滅,那裡有個如來說法之相?你所要攝取學習的是:如來說法中,法所含的妙理,而不是要你執著這個說法的相。

    因此在真實處上看,說法隻是一個假名而已。

    雖然說法之相,是緣起、暫有的假相,但并不會妨礙如來方便說法,随機教化衆生的施設。

    假使你明白了前面所解釋的道理,這樣‘佛說般若波羅密’這個假名言說,也就不會妨礙,如來施設名言說法度化衆生的方便了。

    當知如來說法,說即無說,無說而說,是名中谛說法。

    這樣就把第一個疑問——既然是‘假名而已,又何必要說法’的疑問解開了。

    下面再解開第二個疑問。

     戊二、斷無說雲何攝界疑 須菩提!于意雲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

    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

    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前面須菩提回答世尊說:‘如來無所說’雖答:‘無所說’,并不是說佛一向不說法。

    所謂說法之目的,在于斷除衆生心中一切煩惱之病。

    病好後,就不需要法藥了,但是恐怕衆生又執藥成病,所以須菩提才回答世尊說:‘如來無所說’以此解開執藥成病的過失。

    這樣一來,又産生了第二個疑問,就是假使如來一向‘無所說’法,又怎樣來攝受教化三千大千世界的衆生呢?為了解開這個疑問,佛又問當機者:‘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微塵數目多不多呢?’須菩提回答說:‘甚多。

    世尊!’依佛法說,凡是‘有法’的存在,都離不開緣聚緣散的因緣法則。

    微塵是在因緣的條件上,由更微小的微細單位,再緣合成微塵的假相,如果要再更微細的分割和分析,他還是離不開因緣相的集聚。

    這個世界本來是由無量微塵積聚成相,而成為一個世界。

    微塵是小,世界是大,但總是離不開因緣和合,暫時現起的幻有假相。

    ‘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

    ’,大家要注意這段經文要緊接著念下去,讀下去,‘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微塵輾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