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關燈


    為了紀念這兩位尊者與白馬馱經這殊勝的因緣,就把鴻盧寺改名為‘白馬寺’用以紀念佛經是用白馬馱運來的。

    現在我們中國的塔廟都叫寺,但是在印度國内,他并不叫寺,他叫做塔廟。

    廟本來就是佛門的名字,看金剛經上所記載‘如佛塔廟’就能證明這一點,因此作為一個佛弟子,見到了佛塔佛廟,都應生起恭敬心,虔誠禮拜。

    這一段經文,佛陀告訴我們,如果有講說金剛經的地方,或受持讀誦金剛經的地方,我們也要去恭敬供養,就好像供養佛塔佛廟一樣。

     己二、何況盡持 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

    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何況有人,能夠受持、讀誦全部的金剛經。

    ‘受’是受其文,‘持’是持其義。

    領納于心叫‘受’,憶念不忘叫‘持’。

    ‘受’與‘持’都是受持其義。

    對著本子念叫‘讀誦’,不看本子,把經文背誦到心裡面去,朗誦于口,叫‘誦經’。

    我們早上起來作早課叫‘課誦’,不叫課讀,因為這都是背在心裡,而誦出口的。

    ‘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再叫一聲當機者,‘當知其人’,你應當知道這個盡能受持讀誦金剛經的人。

    ‘成就’二字就是圓滿具足,無欠無缺,這叫‘成就’。

    成就‘最上’之法,也就是已親證了如來的法身,成就了法身之法。

    那麼法身之法又是什麼法呢?他就是無漏無為法,此法離名絕相,再無一法能加之其上,所以叫‘最上’。

    法身是無漏無為法,無法替他取名,也不能指出他是什麼相,他本身是離名絕相的,但是為了要讓衆生知道,給他取個‘法身’這個名字,實際上,這個名字也是勉強安上的。

    法身是絕相離名的無相之身,一切世出世法,無法高于其上,故叫做‘最上之法’。

    ‘第一’二字是講報身之法,心印疏解釋他叫做‘萬德莊嚴’,有無量的相好,為衆聖中尊,可堪稱為第一。

    這個報身佛的身,是由萬種功德所莊嚴出來的,有無量數的相好。

    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

    登了初地的菩薩就是聖人,二地三地乃至八地九地,乃至等覺都叫聖人。

    這些地上菩薩都叫衆聖,佛在衆聖之中稱為獨尊,沒有人能超過佛,所以才稱為‘第一之法’。

    ‘希有’是指化身之法,又叫随類現身,希奇少有,所以叫做‘希有之法’。

    這個應化身,他在天上說法就現天人之身,在人間說法,就現人身。

    佛在人間應化身所現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相,是轉輪聖王的相。

    轉輪聖王是人間第一有福德相的人,但是還是個人相。

    釋迦佛到天上說法,如地藏經是在忉利天說的,這時佛所現的相好,絕不隻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而已,這是他按天上的人而現的佛相。

    如果應化身要去度六道的衆生,他就示現六道衆生的相去度他們,他可以神通自在的,随類現身去度化一切衆生,所以說他為‘希有之法’。

    合足來說佛的法身、報身、應化身之法,通通圓滿具足成就了,就稱為‘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誰能成就呢?就是盡能受持、讀誦全部金剛經的人,這有包括為他人如法解說金剛經的人,是這個人所成就的。

     再看經文,‘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倘若這個地方有金剛經在,這個‘所在之處’不管是在什麼地方,無論是在講堂、佛殿,凡是有放著金剛經的地方,就應該恭敬供養。

    為什麼呢?因為‘經典所在之處’就是三寶所在之處。

    要知道經典就是法寶,‘即為有佛’。

    這怎說呢?因經典能傳達佛法,法是佛之慧命法身,為佛金口所宣;研讀經典就等于佛在當面為你說法,因此經典就是佛的法身舍利一樣,所以說‘即為有佛’,就如同佛寶一樣。

    ‘若尊重弟子’,‘若’字,作‘及’字解。

    ‘尊重弟子’,即如來之可尊可重之弟子,指一切賢聖僧,也就是僧寶。

    因此有金剛經所在之處,具有三寶備足,就可知道此處之殊勝,到此将戊二、‘取劣況勝’一科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