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出生分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丁三、較量持福(分三)
戊一、能較量
須菩提!于意雲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這第八分是講較量持經的福德。
先講什麼是‘三千大千世界’,佛經上所講的‘三千大千世界’就是釋迦佛教化的一個區域,釋迦佛在印度的南贍部洲是個‘小化身佛’,教化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乃‘大化身佛’所居之國土。
是以須爾山為中心,四面有四大部洲,有一個太陽,一個月亮,合起來為一個‘小世界’,這是佛經上講的這個世界最小的單位,合此‘小世界’一千個名為‘小千世界’,再合此‘小千世界’一千個,名為‘中千世界’。
再合此‘中千世界’一千個,名為‘大千世界’。
為什麼‘大千世界’上面再加個‘三千’呢?這是因為此‘大千世界’有三個疊數,成自小千、中千、大千故稱為‘三千大千世界’。
今看經文‘須菩提!于意雲何?’,須菩提在你心意之下,以為怎樣?‘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甯為多不?’‘若’是假設之詞,就是說假若有這麼一個人,‘滿’是充滿,擁有充滿了‘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七寶’在‘彌陀經’上有明文說是: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
這‘七寶’充滿了‘三千大千世界’,多得不可思議,但是他全部都獻出來,以用在布施上,這個人所得的福德,可以不可以算多呢?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須菩提說,這個人得到的福德太多了。
‘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這是須菩提自己征問自己解答,世尊問我這個人得到的福德多不多?我是順著世尊的口氣回答:‘甚多,世尊’,為什麼我要回答‘甚多’呢?‘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我是依著世間法的福德事相說的,而不是依著福德本性說的;世間法的福德是著相的福德,不會超過人天有漏之因,甚多也有限。
福德的本性是‘無相’的,也就是‘實相般若’的種性,圓滿成就,則為無漏,乃不可限量也。
‘是故如來說福德多’,這段經文還是須菩提說的,‘新眼疏’上教我們一個讀法即‘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這個讀法的解釋是:以此之故,如來,我才說福德多,我是按福德之世相,世間法的事相講的。
若不按‘新眼疏’‘是故如來說福德多’,就是如來你說福德多,須菩提把責任推到如來那一方面去了,因為他恐怕世尊說他著相,我是順著你如來說的,如來你問若人擁有充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在布施上,有沒有功德,你一定說福德多,所以我順如來而答覆的,我并沒有著相,是故如來你說福德多,你前面明明說福德多,所以我說福德多,不加逗點也可以解釋得通。
戊二、所較量 若複有人,于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被。
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 這段經文是少了一句‘佛言’兩個字,因此可在此經文加上‘佛言:若複有人......’或是加個須菩提,這樣就通順了,‘新眼疏’上有這樣的說明。
‘佛言若複有人’佛說假如再有這麼一個人,‘于此經中受持’,在此‘金剛經’中對‘金剛經’的經文能讀熟,能領納于心曰‘受’,對‘金剛經’經文内所含的義理,能憶念不忘曰‘持’,就是說他自己領受行持此‘金剛經’,自己得了自利,‘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
他不但受持全部‘金剛經’,乃至半部,乃至一分,最少‘乃至四句偈’,他又可以利他‘為他人說’全部‘金剛經’,半部,一分,最少乃至僅四句偈的‘金剛經’,‘其福德勝彼’,這‘受持’‘為他人說’的這個人,所得的福德,勝過前面擁有充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在布施上的那個人,這就是較量福德。
以下有兩個疑點要了解,第一個疑點是:‘于此經中’,這部‘金剛經’三十二分才說到第八分,正宗分分四大科,才說到第一科,才講了四分之一,這部‘金剛經’還沒有說完,此處就說全部‘金剛經’,此經究竟是指什麼經呢?這是指第五分和第六分,已經說到‘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深奧的道理,能夠一念生淨信,就
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這第八分是講較量持經的福德。
先講什麼是‘三千大千世界’,佛經上所講的‘三千大千世界’就是釋迦佛教化的一個區域,釋迦佛在印度的南贍部洲是個‘小化身佛’,教化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乃‘大化身佛’所居之國土。
是以須爾山為中心,四面有四大部洲,有一個太陽,一個月亮,合起來為一個‘小世界’,這是佛經上講的這個世界最小的單位,合此‘小世界’一千個名為‘小千世界’,再合此‘小千世界’一千個,名為‘中千世界’。
再合此‘中千世界’一千個,名為‘大千世界’。
為什麼‘大千世界’上面再加個‘三千’呢?這是因為此‘大千世界’有三個疊數,成自小千、中千、大千故稱為‘三千大千世界’。
今看經文‘須菩提!于意雲何?’,須菩提在你心意之下,以為怎樣?‘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甯為多不?’‘若’是假設之詞,就是說假若有這麼一個人,‘滿’是充滿,擁有充滿了‘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七寶’在‘彌陀經’上有明文說是: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
這‘七寶’充滿了‘三千大千世界’,多得不可思議,但是他全部都獻出來,以用在布施上,這個人所得的福德,可以不可以算多呢?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須菩提說,這個人得到的福德太多了。
‘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這是須菩提自己征問自己解答,世尊問我這個人得到的福德多不多?我是順著世尊的口氣回答:‘甚多,世尊’,為什麼我要回答‘甚多’呢?‘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我是依著世間法的福德事相說的,而不是依著福德本性說的;世間法的福德是著相的福德,不會超過人天有漏之因,甚多也有限。
福德的本性是‘無相’的,也就是‘實相般若’的種性,圓滿成就,則為無漏,乃不可限量也。
‘是故如來說福德多’,這段經文還是須菩提說的,‘新眼疏’上教我們一個讀法即‘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這個讀法的解釋是:以此之故,如來,我才說福德多,我是按福德之世相,世間法的事相講的。
若不按‘新眼疏’‘是故如來說福德多’,就是如來你說福德多,須菩提把責任推到如來那一方面去了,因為他恐怕世尊說他著相,我是順著你如來說的,如來你問若人擁有充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在布施上,有沒有功德,你一定說福德多,所以我順如來而答覆的,我并沒有著相,是故如來你說福德多,你前面明明說福德多,所以我說福德多,不加逗點也可以解釋得通。
戊二、所較量 若複有人,于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被。
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 這段經文是少了一句‘佛言’兩個字,因此可在此經文加上‘佛言:若複有人......’或是加個須菩提,這樣就通順了,‘新眼疏’上有這樣的說明。
‘佛言若複有人’佛說假如再有這麼一個人,‘于此經中受持’,在此‘金剛經’中對‘金剛經’的經文能讀熟,能領納于心曰‘受’,對‘金剛經’經文内所含的義理,能憶念不忘曰‘持’,就是說他自己領受行持此‘金剛經’,自己得了自利,‘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
他不但受持全部‘金剛經’,乃至半部,乃至一分,最少‘乃至四句偈’,他又可以利他‘為他人說’全部‘金剛經’,半部,一分,最少乃至僅四句偈的‘金剛經’,‘其福德勝彼’,這‘受持’‘為他人說’的這個人,所得的福德,勝過前面擁有充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在布施上的那個人,這就是較量福德。
以下有兩個疑點要了解,第一個疑點是:‘于此經中’,這部‘金剛經’三十二分才說到第八分,正宗分分四大科,才說到第一科,才講了四分之一,這部‘金剛經’還沒有說完,此處就說全部‘金剛經’,此經究竟是指什麼經呢?這是指第五分和第六分,已經說到‘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深奧的道理,能夠一念生淨信,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