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得無說分第七

關燈
上,還有佛,這佛成了佛才叫做‘無上’,這是對菩薩有上之覺,才叫做‘無上’。

    什麼叫做‘正等’呢?對著聲聞、緣覺二乘人的遍覺就叫‘正等’。

    他所證的覺不是邪覺,而是‘正覺’,二乘人隻是自利而不肯利衆生,偏到一邊去,所以如來超過了二乘之覺,故叫‘正等’。

    怎樣叫做‘正覺’呢?對著凡夫、外道的不覺、邪覺就叫做‘正覺’;對二乘隻自利而不利他的偏覺,叫‘正等正覺’,對菩薩有上之覺就叫做‘無上、正等、正覺’。

    這都是對待的假名詞,沒有一定的什麼法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或叫個‘無上、正等、正覺’,以上是須菩提領悟出來而答覆的。

    ‘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如來自成佛後,說法說到‘金剛經’的法會上已說了四十年了,前面說‘無有定法’,其實如來是天天在說法,不是沒有說法,隻是沒有一個一定的法門在跟你說而已。

    為什麼呢?如來說法是應機逗教,看你是個什麼根機,就跟你說什麼法,你是個人天乘,就跟你說人天乘的法,你是二乘,就跟你說二乘法,你是個大乘就跟你說大乘的法,這叫做觀機逗教,應病施藥,就像名醫治病沒有一定的藥方,如來就是個大醫王,他觀衆生的根機而說法,那有一定的法可說! 己三、征起釋成 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别! 這個‘何以故’是須菩提長老自己征問自己解釋的,為什麼我說如來證得菩提果,沒有定法叫菩提果呢?因為如來所說的法,沒有定法可說。

    ‘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如來天天在說法,連所說的菩提果法‘皆不可取’,為什麼呢?如來凡有所說,皆為随順衆生的機宜方便引渡,非‘金剛般若’真實的義理,故‘皆不可取’,因一執著就錯誤了。

    ‘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我為什麼要用這個靈活的句子,而不說死闆闆的句子呢?因為‘非法’者,非有法也,‘非非法’者,非空法也,因此說‘非法’不對,說‘非非法’也不對,因如來所說之法,密說顯說,無不令遠離‘空’‘有’二邊,會歸中道,如來所說之法,有時說空,有時說有,皆是因病施藥,都是針對衆生的根性而說的,既然無定法可說,所以‘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所以者何?’為什麼皆不可取,不可說呢?‘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别’。

    ‘一切賢聖’就是大乘三賢十聖菩薩,所謂‘三賢’者,即十住、十行、十回向位的菩薩,‘聖’者,就是十地菩薩都成了‘聖人’,故稱為‘聖’者。

    經文中的意思就是這些三賢十聖的菩薩,‘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别’,這句話不順中國的文法,這段文很難消,要注意‘無為’者,即無所作為,故名‘無為’,你不可執著,一執著就變成‘有為法’了。

    與‘有所作為’相對,就是‘無所作為’,就是‘無為法’,不可取,不可說。

    既然不可取、不可說,在沒有成佛之前,怎麼有個‘三賢十聖的菩薩’階位呢?這就是個差别位,三賢不是十聖,十聖還不是佛,他證得差别位,他是大乘菩薩,決不能著相,一著相他就不能叫做菩薩了,前面‘金剛經’上經文又有說,你要是有我等四相即非菩薩了。

    因你不能著相,你這個菩薩才能進步。

    他證到的果位雖有差别,但這個差别,其實是無差别,為什麼?因他是依著「無為法’而修的,所修雖同,所證得果位賢聖不同,前後淺深有異,這是因為根機有異,因此所悟遲速也不同,在沒有證到圓滿的地方就必然會有個差别相。

    譬如十住、十行、十回向菩薩,這是三賢的差别,或是十地菩薩,初地菩薩乃至八地、九地、十地菩薩有個差别,但全部都依著「無為法’而修而證的差别,這差别即是無差别,何以故?因一有差别相,你不可取,說三賢菩薩證了什麼菩提果,一取著就錯,随著變為‘有為法了’。

    怎樣錯呢?你不能說如來跟三賢菩薩說的,是有什麼一定的法,不能這樣說,說了就錯了,所以說‘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别’,雖然有差别,賢位菩薩,聖位菩薩,但是結果都是依著「無為法’而修而證得的,這就是無差别之中的差别,還是‘不可取’‘不可說’一再地解釋沒有定法可得,沒有定法可說,第七分講完,也就是‘成就淨信心’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