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理實見分第五

關燈
經’也還是聽不懂,這樣講到‘楞嚴經’時,你聽了半天又費力,又冤枉,根本聽不懂,其實你懂了‘金剛經’的道理,‘楞嚴經’的道理你也會内心了然的。

    ‘楞嚴經’講的是什麼道理呢?‘即一切法離一切相’,不就是‘金剛經’上這一段經文‘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的道理嗎?即一切法離了一切法的相,你能不執著,你即一切法離一切相,那一切法不都變成法身理體,因法身遍一切處。

    那一切法不就是法身嗎?所以懂得了佛法,一切法都是佛法,應化身是虛妄之法,報身也是虛妄之法,如果你不用功,而去起惑,造業,将來堕落三惡道,那還不算冤枉。

    但是你用功,不了解佛法,天天在那裡拜佛,念‘金剛經’,結果得不到真實的利益,那才真冤枉。

    你不貪名不貪利,天天拜佛,天天念‘金剛經’結果不了解,你拜的那尊佛是什麼佛?他不是木頭雕刻的嗎?他不是泥巴塑的嗎?那尊佛是法身如來嗎?你天天拜他幹什麼呢?‘金剛經’是白紙印上黑字,你天天念他幹什麼呢?這麼一說,你這個心就沒有地方擱了。

    假如你說是泥塑或木雕的佛不拜,那麼要我上那兒去拜法身佛呢?這就要你透過那泥塑和木雕的佛像,不要去執著,乃至于釋迦佛生于印度對著須菩提說法,當面問須菩提:‘你可以在我這丈六金身,三十二相中見到法身如來嗎?’須菩提悟到這個道理,答說不可以。

    同樣的,你是否可以依著白紙黑字念的‘金剛經’而懂‘金剛經’的道理嗎?答案是不可以,因為白紙黑字是個生滅法。

    可是你要懂得這個道理,一切法都是佛法,白紙黑字印的‘金剛經’就是‘文字般若’,這‘金剛經’的‘文字般若’能出生一切諸佛,怎麼可以不念它呢?你要懂得這個道理來念‘金剛經’,那利益就更加大了,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啊!你說那泥塑和木雕的佛像不是佛嗎?不是佛,但是佛的法身遍一切處,還不遍到那泥塑木雕的佛像嗎?你懂得這個道理,那你所拜的泥塑,木雕的佛像,就是法身佛了,這就是‘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你就見到法身如來。

    這道理不是很容易明白了嗎?可是講起來,可真玄奧,所謂‘真空不空即是妙有,妙有不有即是真空’,就在這個地方講,‘諸相非相’就是真空,真空不是斷滅空,不是沒有的,因為見到法身如來,怎可以說是斷滅沒有了呢!但是我們要了解,法身如來不是報身如來,不是應身如來。

    報身、應身都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之法,這法身如來就是妙有,妙有不有就是真空,就是在那個‘諸相非相’那裡見到法身如來,不是離開一切相,另外去見到法身如來,所以說:‘即一切法離一切相,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這樣子你就見到法身如來。

    懂得這個道理,那你在用功跟你不懂得用功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金剛經’第三分,第四分,第五分離開‘心印疏’‘新眼疏’,我道源另外有一個研究心得,第三分離相度生,是教導我們發大願,即發彌勒菩薩偈頌的四種心。

    發了大願後,還得立大行,第四分無住行施即立大行,對一切衆生行财施、法施、無畏施,但不住相,這種無住行施叫立大行。

    第五分‘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叫證大果。

    我發了大願,不是空願,依願引行,引出那第四分的無住行施,依行填願,即填滿第三分的大願,結果功德圓滿,那你不就成佛了嗎?我度衆生要離相,我行布施要不住相,這就是‘若見諸相非相’了。

    為什麼我度無量、無數、無邊的衆生。

    ‘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衆生,實無衆生得滅度者’,因為‘諸相非相’。

    我為什麼行布施要不住一切法,不住六塵?‘菩薩應如是布施不著于相’,因為‘諸相非相’。

    這樣發願離相度生,這樣立行無住行施,那結果‘即見如來’,證了大果。

    講到這裡,全部‘金剛經’的道理都有了,即發願、修行、證果全部都有了,那麼下面的經文還要講不講呢?這就要看你是不是上根利智,你是上根利智的話,不要講也可以了,可是中下之根呢?不講還是不行。

    這三分所講的發大願你是發了,立大行還沒有做,證果還沒有講。

    這三分合起來就是下面就要講到的第六分,這分重點在于要我們生清淨的信仰心,這個信仰心還沒有建立起來,信、解、行、證第一部功夫還沒有得到,所以要講第六分(總結開示降住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