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釋名題
關燈
小
中
大
聰明越不能學佛法,何以故?此叫‘世智辯聰’八難之一。
他學佛法,不能學,因為他太聰明反被聰明誤。
但世間法的人,都稱他有‘智慧’,可是不是‘般若’的‘智慧’,此處要保存著梵音,就是這個意思。
這是要你知道‘般若’的智慧,不是世間法的‘智慧’。
講到‘般若的智慧’,必須加上一個‘妙’字,叫‘妙智妙慧’,即不可思議的智慧。
‘妙’者不可思議也,不可思議的智慧叫‘般若’,尤其是在‘金剛經’上講‘般若’,它所包含的還有三種意義,這叫做‘三種般若’。
是那三種?就是(一)實相般若(二)觀照般若(三)文字般若。
‘實相般若’就是理體,智慧的理體,真理之體叫‘實相’;‘觀照般若’就是智慧的智慧,因為‘觀照’是智慧,‘般若’也是智慧。
‘觀照’就是心内所起正當觀想,此正當的觀想就是散發出來的始覺智,而始覺智照其本覺理,就叫‘觀照般若’。
要觀察人人本具的本覺理體,必須用智慧來觀照,所以能觀照的智慧叫‘觀照般若’,所觀照的智慧叫做‘實相般若’。
現再講‘文字般若’,‘文字般若’就是‘金剛經’,‘金剛經’上有文字故。
釋迦牟尼佛在世所說的‘金剛經’,他的語言就是‘文字般若’,結集在經典上的梵文也是叫‘文字般若’,翻譯成中國文字的也叫‘文字般若’,但要弄清楚的是,必須由‘金剛經’翻譯過來的文字才叫‘文字般若’,何以故?因世間法的經書多得很,儒教也有經,道教也有經,現在世間的學問書更是多得不可思議,那都是‘文字’,不能叫‘文字般若’,因為他讀了很多文字的書,他的學問增加了,他那學問就是‘世智辯聰’的智慧,越是學問大,他越不能學佛,這叫聰明反被聰明誤,所以它隻能叫‘文字’,不能叫‘般若’。
那麼‘金剛經’上的文字呢?叫做‘文字般若’。
他怎麼叫‘文字般若’呢?因你研究‘金剛經’上的文字,你才能發現‘實相般若’的理體,你才可以修行起‘觀照般若’的智慧,也就是說,這個‘文字般若’能顯明出‘觀照般若’和‘實相般若’,故‘金剛經’上的文字叫‘文字般若’。
但是還有一點你必須注意,‘金剛經’上的文字,要我們即文字而離文字,處處要破相,要掃相,要觀空。
要能即文字相而離文字相,這個文字才叫‘般若’,要是不能即文字相而離文字相,所研究的金剛經就著了文字相。
将來講‘金剛經’時,聽衆越多,著相也著的越厲害,那所講的‘金剛經’隻講了‘文字’,不是講‘文字般若’了,為什麼?因著了文字相,這一點道理要記清楚。
以上所講的三種般若叫‘實相般若’、‘觀照般若’、‘文字般若’,再跟前面所講的‘金剛’比喻配合起來。
‘金剛’叫金剛寶,‘其體最堅’,比喻什麼呢?即比喻‘實相般若’,真理之體是最堅固的。
我們凡夫無始劫就在流轉生死,此道來,彼道去,一時天上,一時人間,一時畜生,一時地獄餓鬼,我們在六道裡一直輪回到現在,可是本覺的理體即‘實相般若’卻沒有變動。
其不變動的原因,是‘其體最堅’,就如金剛寶,用什麼東西也破壞不了它,也染污不了它。
比如地獄是最污濁的地方,即使我們堕到地獄,實相理體還是沒有變動,因‘其體最堅’就像金剛寶一樣。
它要是變動了呢?變動了我們也不用去學佛法了,因我們的本覺理體壞了,‘實相般若’破掉了,被流轉壞了,流轉壞了又怎能成佛呢?我們已失去了成佛的本錢。
我們要怎樣才能成佛呢?那我們就得慶幸自己有這個本覺理體,也就是‘實相般若’,雖然流轉生死,并沒有壞,因‘其體最堅’之故。
金剛寶‘其用最利’這是比喻‘觀照般若’,你不去研究佛經,不會起觀照,若你研教聞法起了觀照,也就是始覺智被啟發出來了。
何以始覺智一啟發出來,還要去觀照本覺理體呢?這問題若你一旦豁然大徹大悟了,你才明白原來我自己有個‘實相般若’。
何以過去沒有發現呢?因過去被無明煩惱所障蔽住了。
現在這無明煩惱又如何呢?要講這無明煩惱可多了,光講其名相、法相幾天也講不完,要‘斷’它又談何容易呢?這是由于你沒有起‘觀照般若’,沒有把始覺智慧啟發出來,始覺智一旦被啟發起來,它能斷
他學佛法,不能學,因為他太聰明反被聰明誤。
但世間法的人,都稱他有‘智慧’,可是不是‘般若’的‘智慧’,此處要保存著梵音,就是這個意思。
這是要你知道‘般若’的智慧,不是世間法的‘智慧’。
講到‘般若的智慧’,必須加上一個‘妙’字,叫‘妙智妙慧’,即不可思議的智慧。
‘妙’者不可思議也,不可思議的智慧叫‘般若’,尤其是在‘金剛經’上講‘般若’,它所包含的還有三種意義,這叫做‘三種般若’。
是那三種?就是(一)實相般若(二)觀照般若(三)文字般若。
‘實相般若’就是理體,智慧的理體,真理之體叫‘實相’;‘觀照般若’就是智慧的智慧,因為‘觀照’是智慧,‘般若’也是智慧。
‘觀照’就是心内所起正當觀想,此正當的觀想就是散發出來的始覺智,而始覺智照其本覺理,就叫‘觀照般若’。
要觀察人人本具的本覺理體,必須用智慧來觀照,所以能觀照的智慧叫‘觀照般若’,所觀照的智慧叫做‘實相般若’。
現再講‘文字般若’,‘文字般若’就是‘金剛經’,‘金剛經’上有文字故。
釋迦牟尼佛在世所說的‘金剛經’,他的語言就是‘文字般若’,結集在經典上的梵文也是叫‘文字般若’,翻譯成中國文字的也叫‘文字般若’,但要弄清楚的是,必須由‘金剛經’翻譯過來的文字才叫‘文字般若’,何以故?因世間法的經書多得很,儒教也有經,道教也有經,現在世間的學問書更是多得不可思議,那都是‘文字’,不能叫‘文字般若’,因為他讀了很多文字的書,他的學問增加了,他那學問就是‘世智辯聰’的智慧,越是學問大,他越不能學佛,這叫聰明反被聰明誤,所以它隻能叫‘文字’,不能叫‘般若’。
那麼‘金剛經’上的文字呢?叫做‘文字般若’。
他怎麼叫‘文字般若’呢?因你研究‘金剛經’上的文字,你才能發現‘實相般若’的理體,你才可以修行起‘觀照般若’的智慧,也就是說,這個‘文字般若’能顯明出‘觀照般若’和‘實相般若’,故‘金剛經’上的文字叫‘文字般若’。
但是還有一點你必須注意,‘金剛經’上的文字,要我們即文字而離文字,處處要破相,要掃相,要觀空。
要能即文字相而離文字相,這個文字才叫‘般若’,要是不能即文字相而離文字相,所研究的金剛經就著了文字相。
将來講‘金剛經’時,聽衆越多,著相也著的越厲害,那所講的‘金剛經’隻講了‘文字’,不是講‘文字般若’了,為什麼?因著了文字相,這一點道理要記清楚。
以上所講的三種般若叫‘實相般若’、‘觀照般若’、‘文字般若’,再跟前面所講的‘金剛’比喻配合起來。
‘金剛’叫金剛寶,‘其體最堅’,比喻什麼呢?即比喻‘實相般若’,真理之體是最堅固的。
我們凡夫無始劫就在流轉生死,此道來,彼道去,一時天上,一時人間,一時畜生,一時地獄餓鬼,我們在六道裡一直輪回到現在,可是本覺的理體即‘實相般若’卻沒有變動。
其不變動的原因,是‘其體最堅’,就如金剛寶,用什麼東西也破壞不了它,也染污不了它。
比如地獄是最污濁的地方,即使我們堕到地獄,實相理體還是沒有變動,因‘其體最堅’就像金剛寶一樣。
它要是變動了呢?變動了我們也不用去學佛法了,因我們的本覺理體壞了,‘實相般若’破掉了,被流轉壞了,流轉壞了又怎能成佛呢?我們已失去了成佛的本錢。
我們要怎樣才能成佛呢?那我們就得慶幸自己有這個本覺理體,也就是‘實相般若’,雖然流轉生死,并沒有壞,因‘其體最堅’之故。
金剛寶‘其用最利’這是比喻‘觀照般若’,你不去研究佛經,不會起觀照,若你研教聞法起了觀照,也就是始覺智被啟發出來了。
何以始覺智一啟發出來,還要去觀照本覺理體呢?這問題若你一旦豁然大徹大悟了,你才明白原來我自己有個‘實相般若’。
何以過去沒有發現呢?因過去被無明煩惱所障蔽住了。
現在這無明煩惱又如何呢?要講這無明煩惱可多了,光講其名相、法相幾天也講不完,要‘斷’它又談何容易呢?這是由于你沒有起‘觀照般若’,沒有把始覺智慧啟發出來,始覺智一旦被啟發起來,它能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