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講 正辨唯識與釋違理難

關燈
孤起’,種子生現行,須要下列三緣具備。

     二、等無間緣:等無間緣舊譯次第緣,新譯等無間,意思是‘密密遷移,等無間隙],這是指我們的心識生起,念念生滅,刹那不停,前念心為後念心開導,引令後念心生起,前念為後念的緣,後念亦為前念的緣,次第生起,故亦稱次第緣。

     三、所緣緣:所緣緣舊譯緣緣,這是心識攀緣外境的時候,此能攀緣之心,對所攀緣之境而生起,即是以境為其所緣。

    所緣緣這兩個緣字,前一個緣是境,後一個緣是四緣之一的緣。

    語雲:[境由心生,心因境起。

    ’心生之境是法境,屬于心法,引心生起之境是外境,屬于色法,二者全是心識攀緣的物件。

     四、增上緣:增上是增加或加強的意思,對于一法的生起,有扶助之義,所以也稱助緣。

    增上緣有順益、違損兩方面,自順益方面說,能促成一法生起或成長者,稱[與力增上緣’,不妨礙一法生生起或成長者,稱‘不障增上緣’;自違損方面說,此一法對他一法有妨害障礙者,如雨露是花木的順益增上緣,而霜雹為花木的違損增上緣。

     唯識學是以‘萬法唯識’立論,以一切法(色法及心法)的生起,皆是種子起現行的果,因此,種子是一切法的親因緣,。

    再者,心法生起,要四緣具足;色法生起,隻須因緣與增上緣兩種緣。

     三有情相續緣由——由諸業習氣,二取習氣具,前異熟既盡,複生餘異熟。

     唯識家解釋完了分别心生起的原因,外人仍不滿意,複問難曰:‘雖有内識而無外緣,由何而有生死相續?] 有情生死相續,在三界六道中輪回生死,是由于善惡業力所招感。

    而善惡之業,又是由于無貪等三善根、及貪嗔癡等諸煩惱所造作。

    前六識及其相應的心所,緣于外境的順違,而有造作的活動。

    外人問的意思是,如果隻有内識,而無外境,則心識緣何境而能起惑造業,如果沒有惑業,又何能有生死相續?果然如此,豈不是乍生死無因了嗎?因有外人此問,唯識家複說下一頌以釋其疑: [由諸業習氣,二取習氣具,前異熟既盡,複生餘異熟。

    ] 本頌的重點,在說明生死相續起于内因,非關外緣。

    生死輪回,起于造業,業就是行為的後果,行為有身、口、意三行,而以意行為主導。

    由于與意識相應的思心所的造作,而有種種或善、惡的業,這就是‘諸業’。

    習氣,是當造業時其氣分回薰藏識,留下了類似于本業的功能,此功能亦名習氣,也就是種子的異名。

    合有漏的善、不善等種子,即稱 [諸業習氣’。

    業是來自與前六識相應的思心所的造作,思心所與善法相應,即造作下種種善業;思心所與惡法相應,即造作下種種惡業。

    由善惡業所薰習的種子,稱為業種子,業種子又名‘有支習氣’。

     [二取習氣俱’,二取、即能取與所取。

    能取即是見分,所取即是相分。

    取是取著,這二取,都是思想上的一種執著——執見分為實我,執相分為實法,時間長久了,就成為習氣。

    生死相續,由于習氣,習氣總結為三種,一是名言習氣,二是我執習氣,三是有支習氣。

    諸業習氣的薰習的業種子,與二取習氣薰習的二取種子,同時儲藏于第八識中。

    在業習氣與二取習氣同俱的情況下,而有‘異熟果’的生起。

    這其間,二取習氣是生起異熟果的親因,業習氣是生起異熟果的助緣。

    茲将三種習氣意義再加以诠釋: 一、名言習氣:名言即名稱言說,有情世間,為了表達思想,構通意見,不免有名稱言說。

    薰習既久,就成為習氣。

    凡表示意義的語言文字,稱為表義名言;凡了别境界,用名言描述形容者,稱顯境後名言。

    這兩種各名言所薰成的種子,貯藏于第八識中,成為一種潛伏的勢力,此即為生起諸法的親因緣。

     二、我執習氣:這是一種執有實我的執著,我執有二種,一為俱生我執,是先天與生俱有的;一是分别我執,是後天卓分别生起者。

    這兩種習氣,六七兩識都有,起源于與四煩惱常俱的第七識,故第七識為我執習氣的根本。

    此我執習氣,也是生死之因。

     三、有支習氣:有支即十二有支,有支習氣即是業習氣,支者因義,為三有(三界)之因,能招感三界異熟果,下文将詳述。

     以上三種習氣,名言及我執習氣,屬于二取習氣,感的是等流果;有支習氣即諸業習氣,感的是異熟果。

     頌文第三、四句,‘前異熟既盡,複生餘異熟。

    ]由于業習氣與二取習氣,而招感異熟果(即生死輪回的阿賴耶識)的生起,但當一期生命告終,由于業習氣與二取習氣薰成的種子,又招感來世的異熟果。

    如此輾展相生,就是有情生死相續的緣由。

    現在以十二有支的惑、業、苦,來說明有情生死相續的情形: 一、無明支:無明即愚癡,即迷暗不明。

    此無明與第六識相應,就是能造作善惡業的愚癡無明。

    這是十二緣起的第一支,人生的一切痛苦煩惱,皆由此而生起。

     二、行支:行是造作的意思,是以無明而生起的蒙昧的意志活動,這種活動(行)的後果就是業。

    無明與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