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修堅持第四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具萬德,普被群機,故雲‘廣大’。
以念佛故,善根福德,頓同諸佛,神妙難思,故雲‘微妙’。
‘一切諸佛之所稱贊’。
此有二義:一者,如本經第廿三品,十方無量諸佛,各各稱贊無量壽佛不可思議功德。
二者,如《阿彌陀經》曰:‘彼諸佛等,亦稱贊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國土,五濁惡世......為諸衆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十方諸佛皆贊釋尊演說是經。
且此經原名《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故知如是經法,實為十方如來所稱贊護念。
故釋尊咐囑彌勒等作大守護。
‘大’者指超越群倫。
以此法門第一希有,可名為大。
于此守護,可名為大。
又此守護,勝于護持頭目,超越常情,乃名為大。
又《唐譯》雲:‘汝阿逸多,我以此法門及諸佛法,囑累于汝。
汝當修行。
......我今為大囑累,當令是法。
久住不滅。
’世尊作大囑累,是故彌勒大士等。
應作大守護也。
慈氏大士于無量壽會上,受佛咐囑,故知大士當來下生,必宏本經。
為諸有情長夜利益,莫令衆生淪堕五趣,備受危苦。
應勤修行,随順我教。
當孝于佛,常念師恩。
當令是法久住不滅。
當堅持之,無得毀失。
無得為妄,增減經法。
世尊如此殷重咐囑者,蓋末法中唯此能惠衆生以真實之利也。
故囑守護,為一切有情,作生死海中之明燈。
導諸衆生,出離苦海。
故雲‘長夜利益’。
賴此妙法,則可令各類衆生速離生死,不堕五趣,免受衆苦。
故咐囑彌勒等,護持是經。
‘應勤修行’以下,表為究竟二利,自覺覺他,但當遵順佛語,堅持經法。
精勤修習,仰報佛恩。
‘随順我教,當孝于佛,常念師恩’三句,均指遵師重道,依教奉行。
力誡行人,不可師心自用,違背本師,離經叛道。
當知普利之道,首在‘當令是法久住不滅’。
為令久住,故雲‘當堅持之,無得毀失,無得為妄,增減經法’。
蓋離經一字,便同魔說。
常念不絕,則得道捷。
我法如是,作如是說。
如來所行,亦應随行。
種修福善,求生淨刹。
上經八句,實為全經之總結,淨宗修行之綱要。
世尊此會所說之長行,于此告終。
故知此八句,實為淨宗之末後句,全經之結束語也。
此八句理事齊彰,正助并顯。
如來秘藏,和盤托出。
首雲‘常念不絕’者,‘常念’首指常念本經。
如本經《往生正因品》中,劈頭第一句便雲:‘聞此經典,受持讀誦,書寫供養,晝夜相續,求生彼刹。
’正是此處‘常念不絕’之意。
《非是小乘品》雲:‘于此經中,生導師想’又《受菩提記品》雲:‘由于此法不聽聞故,有一億菩薩,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有衆生,于此經典,書寫、供養、受持、讀誦,于須臾頃,為他演說......彼人臨終,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大火,亦能超過,生彼國土。
’世尊悲心無盡,普攝無餘,故頻以持念本經為勸也。
世尊力勸持念本經者,蓋經中所宣正是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之無上大法。
行人但能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必得往生,萬修萬去。
故知行人受持此經者,即應依教奉行,如佛訓誨,真為生死,發菩提心,深信切願,持佛名号。
故知‘常念不絕’,究竟所指,則在常念此一句名号也。
‘不絕’者,淨念相繼也。
行人果能真實發心,老實念佛,唯此一句,念念相繼。
則必定‘如染香人,身有香氣’。
臨命終時,佛來接引。
慈悲加佑,令心不亂。
決定往生,迳登不退。
圓生四土,究竟涅槃。
故佛慈示‘常念不絕,則得道捷’。
‘捷’者迅速捷疾也。
又如捷徑,指徑路也。
是謂持名一法,乃修行之徑路,老實持名則得道迅速也。
蓋以信願持名之法,心作心是,果覺因心,故得道捷。
因唯此持名念佛之法,是彌陀大願之本,最易下手,最易成就,故稱易行法,号徑中徑也。
‘我法如是,作如是說’,此兩句,真是‘佛語梵雷震’‘說法師子吼’。
直似金剛王寶劍,割盡一切情見,全顯如來本心。
以佛心印,印證本經,故雲‘我法如是,作如是說’。
直截說來,此之二句即印證前之‘常念不絕,則得道捷
以念佛故,善根福德,頓同諸佛,神妙難思,故雲‘微妙’。
‘一切諸佛之所稱贊’。
此有二義:一者,如本經第廿三品,十方無量諸佛,各各稱贊無量壽佛不可思議功德。
二者,如《阿彌陀經》曰:‘彼諸佛等,亦稱贊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國土,五濁惡世......為諸衆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十方諸佛皆贊釋尊演說是經。
且此經原名《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故知如是經法,實為十方如來所稱贊護念。
故釋尊咐囑彌勒等作大守護。
‘大’者指超越群倫。
以此法門第一希有,可名為大。
于此守護,可名為大。
又此守護,勝于護持頭目,超越常情,乃名為大。
又《唐譯》雲:‘汝阿逸多,我以此法門及諸佛法,囑累于汝。
汝當修行。
......我今為大囑累,當令是法。
久住不滅。
’世尊作大囑累,是故彌勒大士等。
應作大守護也。
慈氏大士于無量壽會上,受佛咐囑,故知大士當來下生,必宏本經。
為諸有情長夜利益,莫令衆生淪堕五趣,備受危苦。
應勤修行,随順我教。
當孝于佛,常念師恩。
當令是法久住不滅。
當堅持之,無得毀失。
無得為妄,增減經法。
世尊如此殷重咐囑者,蓋末法中唯此能惠衆生以真實之利也。
故囑守護,為一切有情,作生死海中之明燈。
導諸衆生,出離苦海。
故雲‘長夜利益’。
賴此妙法,則可令各類衆生速離生死,不堕五趣,免受衆苦。
故咐囑彌勒等,護持是經。
‘應勤修行’以下,表為究竟二利,自覺覺他,但當遵順佛語,堅持經法。
精勤修習,仰報佛恩。
‘随順我教,當孝于佛,常念師恩’三句,均指遵師重道,依教奉行。
力誡行人,不可師心自用,違背本師,離經叛道。
當知普利之道,首在‘當令是法久住不滅’。
為令久住,故雲‘當堅持之,無得毀失,無得為妄,增減經法’。
蓋離經一字,便同魔說。
常念不絕,則得道捷。
我法如是,作如是說。
如來所行,亦應随行。
種修福善,求生淨刹。
上經八句,實為全經之總結,淨宗修行之綱要。
世尊此會所說之長行,于此告終。
故知此八句,實為淨宗之末後句,全經之結束語也。
此八句理事齊彰,正助并顯。
如來秘藏,和盤托出。
首雲‘常念不絕’者,‘常念’首指常念本經。
如本經《往生正因品》中,劈頭第一句便雲:‘聞此經典,受持讀誦,書寫供養,晝夜相續,求生彼刹。
’正是此處‘常念不絕’之意。
《非是小乘品》雲:‘于此經中,生導師想’又《受菩提記品》雲:‘由于此法不聽聞故,有一億菩薩,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有衆生,于此經典,書寫、供養、受持、讀誦,于須臾頃,為他演說......彼人臨終,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大火,亦能超過,生彼國土。
’世尊悲心無盡,普攝無餘,故頻以持念本經為勸也。
世尊力勸持念本經者,蓋經中所宣正是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之無上大法。
行人但能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必得往生,萬修萬去。
故知行人受持此經者,即應依教奉行,如佛訓誨,真為生死,發菩提心,深信切願,持佛名号。
故知‘常念不絕’,究竟所指,則在常念此一句名号也。
‘不絕’者,淨念相繼也。
行人果能真實發心,老實念佛,唯此一句,念念相繼。
則必定‘如染香人,身有香氣’。
臨命終時,佛來接引。
慈悲加佑,令心不亂。
決定往生,迳登不退。
圓生四土,究竟涅槃。
故佛慈示‘常念不絕,則得道捷’。
‘捷’者迅速捷疾也。
又如捷徑,指徑路也。
是謂持名一法,乃修行之徑路,老實持名則得道迅速也。
蓋以信願持名之法,心作心是,果覺因心,故得道捷。
因唯此持名念佛之法,是彌陀大願之本,最易下手,最易成就,故稱易行法,号徑中徑也。
‘我法如是,作如是說’,此兩句,真是‘佛語梵雷震’‘說法師子吼’。
直似金剛王寶劍,割盡一切情見,全顯如來本心。
以佛心印,印證本經,故雲‘我法如是,作如是說’。
直截說來,此之二句即印證前之‘常念不絕,則得道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