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往生第四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菩薩戒弟子郓城夏蓮居會集各譯敬分章次
金剛乘三昧耶戒弟子黃念祖敬解
菩薩往生第四十二
前之三輩與邊地疑城,皆論凡夫往生。
今品廣明十方菩薩往生之數無量。
彌顯淨土妙法,聖凡齊收,利鈍悉被。
普勸衆生,求生極樂也。
彌勒菩薩白佛言:今此娑婆世界,及諸佛刹不退菩薩當生極樂國者,其數幾何?佛告彌勒:于此世界,有七百二十億菩薩,已曾供養無數諸佛,植衆德本,當生彼國。
諸小行菩薩,修習功德,當往生者,不可稱計。
首彌勒大士叩問,此土他方不退菩薩(即阿鞞跋緻)今當往生之數。
佛答此土往生菩薩,其中大行者七百二十億菩薩。
小行者不計其數。
‘小行’者,《無量壽經鈔》雲:‘小行等者,十信菩薩名為小行,對不退故。
’蓋謂不退菩薩名為大行菩薩,十信稱為小行菩薩,以升沉不定也。
不但我刹諸菩薩等,往生彼國。
他方佛土亦複如是。
從遠照佛刹,有十八俱胝那由他菩薩摩诃薩,生彼國土。
東北方寶藏佛刹,有九十億不退菩薩,當生彼國。
從無量音佛刹、光明佛刹、龍天佛刹、勝力佛刹、師子佛刹、離塵佛刹、德首佛刹、仁王佛刹、華幢佛刹,不退菩薩當往生者,或數十百億,或數百千億,乃至萬億。
以上明他方十一佛刹之名,及往生菩薩之數。
此下複标第十二、第十三兩佛刹。
《會疏》曰:‘十三次序,為出世前後,為約方所,其義未明。
’故今亦不必深究。
經中舉本土及他方十三刹,此十三刹僅為無量刹土中之略例。
其第十二佛名無上華。
彼有無數諸菩薩衆,皆不退轉。
智慧勇猛,已曾供養無量諸佛,具大精進,發趣一乘。
于七日中,即能攝取百千億劫,大士所修堅固之法。
斯等菩薩,皆當往生。
其第十三佛名日無畏,彼有七百九十億大菩薩衆,諸小菩薩及比丘等,不可稱計,皆當往生。
十方世界諸佛名号及菩薩衆當往生者,但說其名,窮劫不盡。
上文采自《魏譯》。
若參證《唐譯》,則此處第一句‘其第十二佛’,應指第十二佛刹。
(例如《魏譯》‘其第二佛名曰寶藏’。
《唐譯》則為‘寶藏佛國’。
)至于第十二佛土顯往生菩薩之德,亦是例舉。
‘堅固之法’者,不退轉法也。
至于不退菩薩亦往生極樂,其義為何?如《大論》中:‘問曰:菩薩法應度衆生,何以但至清淨無量壽佛世界中。
答曰:菩薩有二種:一者,有慈悲心多為衆生。
二者多集諸佛功德。
樂多集諸佛功德者,至一乘清淨無量壽世界。
好多為衆生者,至無佛法衆處。
’又《論注》雲:‘未證淨心菩薩者,初地已上七地已還諸菩薩也。
此菩薩亦能現身,若百若千若萬若億,若百千萬億無佛國土施作佛事。
要須作心入三昧乃能。
非不作心。
以作心故,名為未得淨心。
此菩薩願生安樂淨土,即見阿彌陀佛。
見阿彌陀佛時,與上地諸菩薩畢竟
今品廣明十方菩薩往生之數無量。
彌顯淨土妙法,聖凡齊收,利鈍悉被。
普勸衆生,求生極樂也。
彌勒菩薩白佛言:今此娑婆世界,及諸佛刹不退菩薩當生極樂國者,其數幾何?佛告彌勒:于此世界,有七百二十億菩薩,已曾供養無數諸佛,植衆德本,當生彼國。
諸小行菩薩,修習功德,當往生者,不可稱計。
首彌勒大士叩問,此土他方不退菩薩(即阿鞞跋緻)今當往生之數。
佛答此土往生菩薩,其中大行者七百二十億菩薩。
小行者不計其數。
‘小行’者,《無量壽經鈔》雲:‘小行等者,十信菩薩名為小行,對不退故。
’蓋謂不退菩薩名為大行菩薩,十信稱為小行菩薩,以升沉不定也。
不但我刹諸菩薩等,往生彼國。
他方佛土亦複如是。
從遠照佛刹,有十八俱胝那由他菩薩摩诃薩,生彼國土。
東北方寶藏佛刹,有九十億不退菩薩,當生彼國。
從無量音佛刹、光明佛刹、龍天佛刹、勝力佛刹、師子佛刹、離塵佛刹、德首佛刹、仁王佛刹、華幢佛刹,不退菩薩當往生者,或數十百億,或數百千億,乃至萬億。
以上明他方十一佛刹之名,及往生菩薩之數。
此下複标第十二、第十三兩佛刹。
《會疏》曰:‘十三次序,為出世前後,為約方所,其義未明。
’故今亦不必深究。
經中舉本土及他方十三刹,此十三刹僅為無量刹土中之略例。
其第十二佛名無上華。
彼有無數諸菩薩衆,皆不退轉。
智慧勇猛,已曾供養無量諸佛,具大精進,發趣一乘。
于七日中,即能攝取百千億劫,大士所修堅固之法。
斯等菩薩,皆當往生。
其第十三佛名日無畏,彼有七百九十億大菩薩衆,諸小菩薩及比丘等,不可稱計,皆當往生。
十方世界諸佛名号及菩薩衆當往生者,但說其名,窮劫不盡。
上文采自《魏譯》。
若參證《唐譯》,則此處第一句‘其第十二佛’,應指第十二佛刹。
(例如《魏譯》‘其第二佛名曰寶藏’。
《唐譯》則為‘寶藏佛國’。
)至于第十二佛土顯往生菩薩之德,亦是例舉。
‘堅固之法’者,不退轉法也。
至于不退菩薩亦往生極樂,其義為何?如《大論》中:‘問曰:菩薩法應度衆生,何以但至清淨無量壽佛世界中。
答曰:菩薩有二種:一者,有慈悲心多為衆生。
二者多集諸佛功德。
樂多集諸佛功德者,至一乘清淨無量壽世界。
好多為衆生者,至無佛法衆處。
’又《論注》雲:‘未證淨心菩薩者,初地已上七地已還諸菩薩也。
此菩薩亦能現身,若百若千若萬若億,若百千萬億無佛國土施作佛事。
要須作心入三昧乃能。
非不作心。
以作心故,名為未得淨心。
此菩薩願生安樂淨土,即見阿彌陀佛。
見阿彌陀佛時,與上地諸菩薩畢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