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世惡苦第三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于人鬼。
神明記識,自入三途。
無量苦惱,輾轉其中。
累劫難出,痛不可言。
三明淫惡以及因淫惡而引起之貪嗔等惡。
‘相因寄生’者,‘寄’者,托也,附也。
此句指衆生由于相互間之業因而出生于世。
《會疏》曰:‘世界安立,單陽不成,獨陰不育。
夫婦相因相成。
又父子相因,君臣相資。
凡天地之間,無獨立義。
故雲“相因寄生”。
’。
蓋指衆生皆有共業與别業。
因彼此有共同之業報,乃于同一時期同一世界而出生。
又因别業各各不同。
由于彼此個别宿業之緣,或為眷屬,或為仇敵。
同生于世,以償宿因。
故雲‘相因寄生’也。
‘壽命幾何’者,百年短暫,無常迅速。
人命在呼吸間,轉瞬即逝。
但世人颠倒,不識苦空無常,但求幻妄之樂。
如蛾撲火,自焚其身。
是以‘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懷邪惡,常念淫佚。
’‘邪’者橫邪不正。
‘惡’者惡毒不善。
《會疏》曰:‘邪謂邪曲,惡謂罪惡。
’‘淫佚’者,‘佚’音逸,同劮,婸也。
‘婸’者,淫也,放也。
(見《中華大字典》)‘淫’,蕩也,貪色不以禮交也。
又淫者,乃十惡之一。
淫為枷鎖,縛衆生故;淫為罪源,生諸厄故。
一切衆生皆因淫欲而入生死,故雲:生死根本,欲為第一。
如下引諸經論,皆備言淫欲之患。
《沙彌律》曰:‘在家五戒,惟制邪淫;出家十戒,全斷淫欲。
但幹犯世間一切男女,悉名破戒。
乃至世人因欲,殺身亡家。
出俗為僧,豈得更犯。
生死根本,欲為第一。
故經雲“淫泆而生,不如貞潔而死”。
’又《無量壽經鈔》曰:‘夫淫欲者,流轉生死之根源矣。
遠離解脫之因緣也。
如大賢雲:“生死牢獄,淫為枷鎖。
深縛有情,難出離故。
”如《智度論》雲:“淫欲者,雖不惱衆生,系縛心故,立為大罪。
”《瑜伽論》雲:“諸愛之中,欲愛為最。
若能治彼,餘自然伏。
如制強力,弱者自伏。
然此欲法有三種過:苦而似樂故;少味多災故;不淨似淨故。
”’又雲:‘何耽刹那之微樂,應受永劫之大苦。
’又《诃欲經》雲:‘女色者,世間之枷鎖,凡夫戀著,不能自拔;女色者,世間重患,凡夫因之,至死不免;女色者,世間之衰禍,凡夫遭之,無厄不至。
’ ‘煩滿胸中’,《會疏》曰:‘淫火内燃,胸熱心狂’也。
‘邪态外逸’。
淫邪蕩佚之态,流露于外也。
‘費損家财’,‘費’者耗也,‘損’者減也。
‘事為非法’,所為之事,不合法度甚至幹犯法律也。
‘所當求者,而不肯為’,不求自立,不務正業,不求出離,不知求福、求慧、求生淨土。
‘又或交結聚會’。
《淨影疏》曰:‘“交結聚”下,明造惡過。
為淫造作殺盜等事,是其過也。
’此下正明由于淫惡而引起殺盜等罪。
‘交結’者,勾結也。
‘聚會’,聚集邪衆也。
‘攻劫殺戮’。
凡以尖銳之物相刺皆曰戮。
此處指以槍矛等武器殺人也。
‘強奪’者,憬興雲:‘公然劫取’也。
‘迫脅’者,以威力相恐懼,即豪奪也。
是為盜惡。
如是廣行殺盜之惡,隻為‘歸給妻子’取悅于一婦人,以圖‘極身作樂’而已。
‘極身’者,望西雲:‘極謂疲也。
’故極身者,疲勞其身也。
‘如是之惡,著于人鬼’。
‘著’者昭著。
義寂雲:‘謂顯中作惡者,著于人。
隐中作惡者,著于鬼故。
’又《會疏》曰:‘人謂人間,官吏刑罰。
鬼謂鬼神,冥官照見。
’神明幽記,諸天亦記。
造惡之人,豈能幸免。
于是‘自入三途’矣。
‘自’者自然,具決定之義。
其四者,世間人民不念修善。
兩舌、惡口、妄言、绮語。
憎嫉善人,敗壞賢明。
不孝父母,輕慢師長。
朋友無信,難得誠實。
尊貴自大,謂己有道。
橫行威勢,侵易于人,欲人畏敬。
不自慚懼,難可降化,常懷驕慢。
賴其前世,福德營護。
今世為惡,福德盡滅。
壽命終盡,諸惡繞歸。
又其名籍,記在神明。
殃咎牽引,無從舍離。
但得前行,入于火镬。
身心摧碎,神形苦極。
當斯之時,悔複何及。
四明妄語之惡。
‘妄語’者,《智論》曰:‘妄語者,不淨心欲诳他。
覆隐實,出異語,生口業,是名妄語。
’又《大乘義章》曰:‘言不當實,故稱為妄。
妄有所談,故名妄語。
’故知心存欺诳,口出不實之言,即名妄語。
又口之四過,亦即十惡中口業之四惡,名為兩舌、惡口、妄言(即妄語)、绮語。
《淨影疏》曰:‘口之四過,不應法故,通名妄語。
’今經明标五惡。
故以妄語攝餘三者,合名一惡。
但經意隐誡十惡,故列舉其餘三惡。
蓋于合中複有開也。
‘兩舌’者,新譯離間語。
《四分律》雲:‘彼此鬥亂,令他破也。
’天台雲:‘遘扇彼此,乖和合也。
’又《大乘義章》雲:‘言乖彼此,謂之為兩。
兩朋之言依于舌,故曰兩舌。
’是謂煽動離間,搬弄是非也。
‘惡口’者,新譯為粗惡語。
《法界次第》曰:‘惡言加彼,令他受惱,名為惡口。
’又《大乘義章七》雲:‘言辭粗野,目之為惡。
惡從口生,故名惡口。
’是謂以惱他之心,出粗惡之言,令人受惱,名惡口也。
‘妄言’即妄語,新譯虛诳語。
解見前。
又如《梵網》雲:‘不見言見,見言不見。
’如是違心不實之言,即妄語也。
‘绮語’者,新譯為雜穢語,《俱舍論》雲:‘一切染心所發諸語,名雜穢語。
’又《大乘義章》曰:‘邪言不正,其猶绮色。
從喻立稱,故名绮語。
’又《無量壽經箋注》雲:‘绮語,一切含淫意不正之言詞也。
後世騷人積習,多喜以美人香草寓言。
凡涉于閨閣者,皆謂之绮語。
’又《十業道章》雲:‘說染言詞,名雜穢語。
若不染心,绮飾文辭,歌贊實德,非不善也。
’ 望西雲:‘凡此妄語,世人喜犯,不顧來報。
如南山雲:“此戒人多意犯。
良由妄業重積,識種尤多。
故随塵境,動便虛構。
”’繼雲:‘又行基菩薩雲:“口虎害人,舌劍斷命。
如口如鼻,死後無咎。
”’令人之口如鼻之無言,免生過咎。
如《智度論》雲:‘如佛說,妄語有十罪。
何等為十:一、口氣臭。
二、善神遠之,非人得便。
三、雖有實語,人不信受。
四、智人謀議,常不參預。
五、常被诽謗,醜惡之聲周聞天下。
六、人所不敬,雖有教敕,人不承用。
七、常多憂愁。
八、種诽謗業因緣。
九、身壞命終當堕地獄。
十、若出為人,常被诽謗。
’可見妄語之惡業,廣生過咎。
死堕地獄,慎莫輕忽。
‘憎嫉善人’。
‘憎’者憎惡,‘嫉’者妒嫉。
此下至‘尊貴自大’等八句古有二釋:一者,《嘉祥疏》雲:‘“憎嫉善人”明惡口。
“敗壞賢明”明妄語。
“不孝二親”(《魏譯》作二親)明作惡人造逆。
“朋友無信”,明其不忠,成上妄語。
“尊貴自大”成其惡口。
“謂已
神明記識,自入三途。
無量苦惱,輾轉其中。
累劫難出,痛不可言。
三明淫惡以及因淫惡而引起之貪嗔等惡。
‘相因寄生’者,‘寄’者,托也,附也。
此句指衆生由于相互間之業因而出生于世。
《會疏》曰:‘世界安立,單陽不成,獨陰不育。
夫婦相因相成。
又父子相因,君臣相資。
凡天地之間,無獨立義。
故雲“相因寄生”。
’。
蓋指衆生皆有共業與别業。
因彼此有共同之業報,乃于同一時期同一世界而出生。
又因别業各各不同。
由于彼此個别宿業之緣,或為眷屬,或為仇敵。
同生于世,以償宿因。
故雲‘相因寄生’也。
‘壽命幾何’者,百年短暫,無常迅速。
人命在呼吸間,轉瞬即逝。
但世人颠倒,不識苦空無常,但求幻妄之樂。
如蛾撲火,自焚其身。
是以‘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懷邪惡,常念淫佚。
’‘邪’者橫邪不正。
‘惡’者惡毒不善。
《會疏》曰:‘邪謂邪曲,惡謂罪惡。
’‘淫佚’者,‘佚’音逸,同劮,婸也。
‘婸’者,淫也,放也。
(見《中華大字典》)‘淫’,蕩也,貪色不以禮交也。
又淫者,乃十惡之一。
淫為枷鎖,縛衆生故;淫為罪源,生諸厄故。
一切衆生皆因淫欲而入生死,故雲:生死根本,欲為第一。
如下引諸經論,皆備言淫欲之患。
《沙彌律》曰:‘在家五戒,惟制邪淫;出家十戒,全斷淫欲。
但幹犯世間一切男女,悉名破戒。
乃至世人因欲,殺身亡家。
出俗為僧,豈得更犯。
生死根本,欲為第一。
故經雲“淫泆而生,不如貞潔而死”。
’又《無量壽經鈔》曰:‘夫淫欲者,流轉生死之根源矣。
遠離解脫之因緣也。
如大賢雲:“生死牢獄,淫為枷鎖。
深縛有情,難出離故。
”如《智度論》雲:“淫欲者,雖不惱衆生,系縛心故,立為大罪。
”《瑜伽論》雲:“諸愛之中,欲愛為最。
若能治彼,餘自然伏。
如制強力,弱者自伏。
然此欲法有三種過:苦而似樂故;少味多災故;不淨似淨故。
”’又雲:‘何耽刹那之微樂,應受永劫之大苦。
’又《诃欲經》雲:‘女色者,世間之枷鎖,凡夫戀著,不能自拔;女色者,世間重患,凡夫因之,至死不免;女色者,世間之衰禍,凡夫遭之,無厄不至。
’ ‘煩滿胸中’,《會疏》曰:‘淫火内燃,胸熱心狂’也。
‘邪态外逸’。
淫邪蕩佚之态,流露于外也。
‘費損家财’,‘費’者耗也,‘損’者減也。
‘事為非法’,所為之事,不合法度甚至幹犯法律也。
‘所當求者,而不肯為’,不求自立,不務正業,不求出離,不知求福、求慧、求生淨土。
‘又或交結聚會’。
《淨影疏》曰:‘“交結聚”下,明造惡過。
為淫造作殺盜等事,是其過也。
’此下正明由于淫惡而引起殺盜等罪。
‘交結’者,勾結也。
‘聚會’,聚集邪衆也。
‘攻劫殺戮’。
凡以尖銳之物相刺皆曰戮。
此處指以槍矛等武器殺人也。
‘強奪’者,憬興雲:‘公然劫取’也。
‘迫脅’者,以威力相恐懼,即豪奪也。
是為盜惡。
如是廣行殺盜之惡,隻為‘歸給妻子’取悅于一婦人,以圖‘極身作樂’而已。
‘極身’者,望西雲:‘極謂疲也。
’故極身者,疲勞其身也。
‘如是之惡,著于人鬼’。
‘著’者昭著。
義寂雲:‘謂顯中作惡者,著于人。
隐中作惡者,著于鬼故。
’又《會疏》曰:‘人謂人間,官吏刑罰。
鬼謂鬼神,冥官照見。
’神明幽記,諸天亦記。
造惡之人,豈能幸免。
于是‘自入三途’矣。
‘自’者自然,具決定之義。
其四者,世間人民不念修善。
兩舌、惡口、妄言、绮語。
憎嫉善人,敗壞賢明。
不孝父母,輕慢師長。
朋友無信,難得誠實。
尊貴自大,謂己有道。
橫行威勢,侵易于人,欲人畏敬。
不自慚懼,難可降化,常懷驕慢。
賴其前世,福德營護。
今世為惡,福德盡滅。
壽命終盡,諸惡繞歸。
又其名籍,記在神明。
殃咎牽引,無從舍離。
但得前行,入于火镬。
身心摧碎,神形苦極。
當斯之時,悔複何及。
四明妄語之惡。
‘妄語’者,《智論》曰:‘妄語者,不淨心欲诳他。
覆隐實,出異語,生口業,是名妄語。
’又《大乘義章》曰:‘言不當實,故稱為妄。
妄有所談,故名妄語。
’故知心存欺诳,口出不實之言,即名妄語。
又口之四過,亦即十惡中口業之四惡,名為兩舌、惡口、妄言(即妄語)、绮語。
《淨影疏》曰:‘口之四過,不應法故,通名妄語。
’今經明标五惡。
故以妄語攝餘三者,合名一惡。
但經意隐誡十惡,故列舉其餘三惡。
蓋于合中複有開也。
‘兩舌’者,新譯離間語。
《四分律》雲:‘彼此鬥亂,令他破也。
’天台雲:‘遘扇彼此,乖和合也。
’又《大乘義章》雲:‘言乖彼此,謂之為兩。
兩朋之言依于舌,故曰兩舌。
’是謂煽動離間,搬弄是非也。
‘惡口’者,新譯為粗惡語。
《法界次第》曰:‘惡言加彼,令他受惱,名為惡口。
’又《大乘義章七》雲:‘言辭粗野,目之為惡。
惡從口生,故名惡口。
’是謂以惱他之心,出粗惡之言,令人受惱,名惡口也。
‘妄言’即妄語,新譯虛诳語。
解見前。
又如《梵網》雲:‘不見言見,見言不見。
’如是違心不實之言,即妄語也。
‘绮語’者,新譯為雜穢語,《俱舍論》雲:‘一切染心所發諸語,名雜穢語。
’又《大乘義章》曰:‘邪言不正,其猶绮色。
從喻立稱,故名绮語。
’又《無量壽經箋注》雲:‘绮語,一切含淫意不正之言詞也。
後世騷人積習,多喜以美人香草寓言。
凡涉于閨閣者,皆謂之绮語。
’又《十業道章》雲:‘說染言詞,名雜穢語。
若不染心,绮飾文辭,歌贊實德,非不善也。
’ 望西雲:‘凡此妄語,世人喜犯,不顧來報。
如南山雲:“此戒人多意犯。
良由妄業重積,識種尤多。
故随塵境,動便虛構。
”’繼雲:‘又行基菩薩雲:“口虎害人,舌劍斷命。
如口如鼻,死後無咎。
”’令人之口如鼻之無言,免生過咎。
如《智度論》雲:‘如佛說,妄語有十罪。
何等為十:一、口氣臭。
二、善神遠之,非人得便。
三、雖有實語,人不信受。
四、智人謀議,常不參預。
五、常被诽謗,醜惡之聲周聞天下。
六、人所不敬,雖有教敕,人不承用。
七、常多憂愁。
八、種诽謗業因緣。
九、身壞命終當堕地獄。
十、若出為人,常被诽謗。
’可見妄語之惡業,廣生過咎。
死堕地獄,慎莫輕忽。
‘憎嫉善人’。
‘憎’者憎惡,‘嫉’者妒嫉。
此下至‘尊貴自大’等八句古有二釋:一者,《嘉祥疏》雲:‘“憎嫉善人”明惡口。
“敗壞賢明”明妄語。
“不孝二親”(《魏譯》作二親)明作惡人造逆。
“朋友無信”,明其不忠,成上妄語。
“尊貴自大”成其惡口。
“謂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