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谕策進第三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菩薩戒弟子郓城夏蓮居會集各譯敬分章次
金剛乘三昧耶戒弟子黃念祖敬解
勸谕策進第三十三
上品顯極樂殊勝超絕,淨定安樂,令衆欣慕,發願求生。
本品則說娑婆穢惡,衆生障重,三毒熾盛,因惑造業,苦報無盡,沉溺苦海,痛不可言。
故哀勸厭離。
誨谕衆生止惡行善,精進行道,求生安樂。
世人共争不急之務。
于此劇惡極苦之中,勤身營務,以自給濟。
尊卑、貧富、少長、男女,累念積慮,為心走使。
無田憂田,無宅憂宅,眷屬财物,有無同憂。
有一少一,思欲齊等。
适小具有,又憂非常。
水火盜賊,怨家債主,焚漂劫奪,消散磨滅。
心悭意固,無能縱舍。
命終棄捐,莫誰随者。
貧富同然,憂苦萬端。
上段首明此土衆生普皆憂惱,勸令厭離。
‘共争不急之務’,指世人皆共争無關緊要之俗務,不重本身急迫之大事。
不知無常迅速,生死事大。
但貪名利,故憂苦萬端,無有出期。
如《會疏》曰:‘夫物有本末,事有緩急。
以辦了一大事為急先務。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覓安下處,而後卻出幹事。
抵暮昏黑,則有投宿之地。
先覓安下處者,修淨土之謂也。
抵暮昏黑者,大限到來之謂也。
有投宿之地者,生蓮花中,不落惡趣之謂也。
然諸人緩于火急之事,走不急之經營。
大命将盡,雖悔何益。
’ ‘劇惡極苦’。
‘劇’者,甚也。
《濁世惡苦品》曰:‘唯此五惡世間,最為劇苦。
’又曰:‘如是五惡五痛五燒,譬如大火,焚燒人身。
’惡是因,苦是果。
殺盜淫妄酒,是為劇惡。
造惡感受惡果,名為五痛五燒,如火燒身,故曰極苦。
又《會疏》曰:‘人世炎炎,猶如火聚,故雲劇惡極苦。
’ ‘勤身營務,以自給濟’。
《會疏》曰:‘營謂經營,專力于事雲務。
以是勤勞其身,故雲動身。
’‘給’者,相足也。
以物饒足為給。
又‘給’者,供給也。
‘濟’者度也。
故知經義為:勤勞其身,經營事務,求能自給自足,以度此生。
如《會疏》曰:‘士農工商,為給自身,故雲以自給濟。
給,供給也。
濟,周濟也。
’ ‘尊卑、貧富、少長、男女’,指芸芸世人之種種類類也。
世人位高者尊,位低者卑;财多者富,财少者貧;年老者長,年幼者少,種種不同之男男女女,無不同此愚癡貪欲之心,苦心積慮,憂念重重,奔波勞碌,無有已時。
故曰:‘累念積慮,為心走使。
’義寂師曰:‘累念于既往,積慮于未至,故雲累念積慮。
常為欲心所驅役,嘈雜奔波,故雲為心走使。
’意謂思憶過去是‘累念’,憂慮未來名‘積慮’。
故此心念,無有安時。
因心有所欲,身必随之。
例如欲購愛物,則不顧擁擠雜亂,奔波排隊。
故曰為心走使,指為此欲心而奔走也。
如《嘉祥疏》以‘心财相積不舍’,釋‘累念積慮’。
以‘勤求無甯’釋‘為心走使’。
蓋謂積于心念之中,俱是财物,故名累念積慮。
勤欲求得,故身心不安,是名‘為心走使’。
又憬興曰:‘為心走使者,如渴鹿逐于陽炎,翳眼弄于空華,皆為愛水之心,不了病華,而走馳故。
’陽炎即陽焰,乃沙漠中出現之幻相。
遠望似水,渴鹿渴馬等求水心切,趨赴求飲,惟是徒勞。
又如有翳之病目,于虛空中妄見空華,思欲把捉。
不知本自無花,故雲‘為心走使’。
‘走使’者,即俗雲奔波勞碌也。
‘無田憂田’,直至‘憂苦萬端’,一大段皆是‘累念積慮’一句之詳演。
‘田’者田地。
‘宅’者家宅。
‘眷屬’者,家屬、親屬、傭仆等。
‘财物’者,家财産業等資生之器物也。
以上皆所憂之境。
無者欲有,思欲得之。
但已有者,又懼其無。
亦複同憂。
欲海難填,患得患失,故雲‘有無同憂’。
‘有一少一,思欲齊等’者,例如已有一萬元存款,見人有兩萬元,則思更有一萬元;已有一電視機,見人有二,便欲更有一電視機,與之齊等。
思而未得,故以為憂。
思而能得,憂亦不止。
因欲無止境,故永有不足之憂也。
且稍具有,便欲常保,恐遭禍變,慮其複失。
故雲‘适小具有,又憂非常’。
‘非常’者,即下之水火盜賊、焚漂劫奪等非常之禍也。
‘水火’,指水火之災。
‘盜賊’,指搶奪與偷竊之禍。
‘怨家’,指與我結怨之家。
‘債主’,指我欠債未還之人。
以上種種,皆可突生非常之禍。
如火能焚燒,水能漂沒,盜能劫奪,賊能偷竊,恕家報仇,債主索欠。
甚至俄頃之間,全非我有,舊日财富,蕩然無餘,故雲‘焚漂劫奪,消散磨滅’。
《會疏》曰:‘焚謂焚燒,兵火失火等難。
漂謂漂流,洪水風波等難。
劫奪,盜賊難。
為怨家所消散,為債主所磨滅也。
’,世人‘心悭意固’指悭吝之心,至為頑固。
财物有失,則心中更增憤恨,憂怨愁苦,意無解時,故雲‘無能縱舍’。
‘縱舍’者,放下也。
‘命終棄捐’。
此四句泛指一切世人。
臨命終時,則一切積愛之眷屬财寶,皆當舍離。
獨去獨來,無能随伴,至愛之人,可以同時死,但不能同處去。
業因不同,果報千殊,去處各各不同。
故雲‘莫誰随者’。
《普賢行願品》雲:‘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刹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舍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
輔相大臣、宮城内外、象
本品則說娑婆穢惡,衆生障重,三毒熾盛,因惑造業,苦報無盡,沉溺苦海,痛不可言。
故哀勸厭離。
誨谕衆生止惡行善,精進行道,求生安樂。
世人共争不急之務。
于此劇惡極苦之中,勤身營務,以自給濟。
尊卑、貧富、少長、男女,累念積慮,為心走使。
無田憂田,無宅憂宅,眷屬财物,有無同憂。
有一少一,思欲齊等。
适小具有,又憂非常。
水火盜賊,怨家債主,焚漂劫奪,消散磨滅。
心悭意固,無能縱舍。
命終棄捐,莫誰随者。
貧富同然,憂苦萬端。
上段首明此土衆生普皆憂惱,勸令厭離。
‘共争不急之務’,指世人皆共争無關緊要之俗務,不重本身急迫之大事。
不知無常迅速,生死事大。
但貪名利,故憂苦萬端,無有出期。
如《會疏》曰:‘夫物有本末,事有緩急。
以辦了一大事為急先務。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覓安下處,而後卻出幹事。
抵暮昏黑,則有投宿之地。
先覓安下處者,修淨土之謂也。
抵暮昏黑者,大限到來之謂也。
有投宿之地者,生蓮花中,不落惡趣之謂也。
然諸人緩于火急之事,走不急之經營。
大命将盡,雖悔何益。
’ ‘劇惡極苦’。
‘劇’者,甚也。
《濁世惡苦品》曰:‘唯此五惡世間,最為劇苦。
’又曰:‘如是五惡五痛五燒,譬如大火,焚燒人身。
’惡是因,苦是果。
殺盜淫妄酒,是為劇惡。
造惡感受惡果,名為五痛五燒,如火燒身,故曰極苦。
又《會疏》曰:‘人世炎炎,猶如火聚,故雲劇惡極苦。
’ ‘勤身營務,以自給濟’。
《會疏》曰:‘營謂經營,專力于事雲務。
以是勤勞其身,故雲動身。
’‘給’者,相足也。
以物饒足為給。
又‘給’者,供給也。
‘濟’者度也。
故知經義為:勤勞其身,經營事務,求能自給自足,以度此生。
如《會疏》曰:‘士農工商,為給自身,故雲以自給濟。
給,供給也。
濟,周濟也。
’ ‘尊卑、貧富、少長、男女’,指芸芸世人之種種類類也。
世人位高者尊,位低者卑;财多者富,财少者貧;年老者長,年幼者少,種種不同之男男女女,無不同此愚癡貪欲之心,苦心積慮,憂念重重,奔波勞碌,無有已時。
故曰:‘累念積慮,為心走使。
’義寂師曰:‘累念于既往,積慮于未至,故雲累念積慮。
常為欲心所驅役,嘈雜奔波,故雲為心走使。
’意謂思憶過去是‘累念’,憂慮未來名‘積慮’。
故此心念,無有安時。
因心有所欲,身必随之。
例如欲購愛物,則不顧擁擠雜亂,奔波排隊。
故曰為心走使,指為此欲心而奔走也。
如《嘉祥疏》以‘心财相積不舍’,釋‘累念積慮’。
以‘勤求無甯’釋‘為心走使’。
蓋謂積于心念之中,俱是财物,故名累念積慮。
勤欲求得,故身心不安,是名‘為心走使’。
又憬興曰:‘為心走使者,如渴鹿逐于陽炎,翳眼弄于空華,皆為愛水之心,不了病華,而走馳故。
’陽炎即陽焰,乃沙漠中出現之幻相。
遠望似水,渴鹿渴馬等求水心切,趨赴求飲,惟是徒勞。
又如有翳之病目,于虛空中妄見空華,思欲把捉。
不知本自無花,故雲‘為心走使’。
‘走使’者,即俗雲奔波勞碌也。
‘無田憂田’,直至‘憂苦萬端’,一大段皆是‘累念積慮’一句之詳演。
‘田’者田地。
‘宅’者家宅。
‘眷屬’者,家屬、親屬、傭仆等。
‘财物’者,家财産業等資生之器物也。
以上皆所憂之境。
無者欲有,思欲得之。
但已有者,又懼其無。
亦複同憂。
欲海難填,患得患失,故雲‘有無同憂’。
‘有一少一,思欲齊等’者,例如已有一萬元存款,見人有兩萬元,則思更有一萬元;已有一電視機,見人有二,便欲更有一電視機,與之齊等。
思而未得,故以為憂。
思而能得,憂亦不止。
因欲無止境,故永有不足之憂也。
且稍具有,便欲常保,恐遭禍變,慮其複失。
故雲‘适小具有,又憂非常’。
‘非常’者,即下之水火盜賊、焚漂劫奪等非常之禍也。
‘水火’,指水火之災。
‘盜賊’,指搶奪與偷竊之禍。
‘怨家’,指與我結怨之家。
‘債主’,指我欠債未還之人。
以上種種,皆可突生非常之禍。
如火能焚燒,水能漂沒,盜能劫奪,賊能偷竊,恕家報仇,債主索欠。
甚至俄頃之間,全非我有,舊日财富,蕩然無餘,故雲‘焚漂劫奪,消散磨滅’。
《會疏》曰:‘焚謂焚燒,兵火失火等難。
漂謂漂流,洪水風波等難。
劫奪,盜賊難。
為怨家所消散,為債主所磨滅也。
’,世人‘心悭意固’指悭吝之心,至為頑固。
财物有失,則心中更增憤恨,憂怨愁苦,意無解時,故雲‘無能縱舍’。
‘縱舍’者,放下也。
‘命終棄捐’。
此四句泛指一切世人。
臨命終時,則一切積愛之眷屬财寶,皆當舍離。
獨去獨來,無能随伴,至愛之人,可以同時死,但不能同處去。
業因不同,果報千殊,去處各各不同。
故雲‘莫誰随者’。
《普賢行願品》雲:‘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刹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舍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
輔相大臣、宮城内外、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