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風華雨第二十

關燈
菩薩戒弟子郓城夏蓮居會集各譯敬分章次 金剛乘三昧耶戒弟子黃念祖敬解 德風華雨第二十 圓明具德之風,故曰德風。

    妙華飄聚如雨,故曰華雨。

    彼佛國土風花、香光鹹作佛事,自然增上,不可思議。

     其佛國土,每于食時,自然德風徐起,吹諸羅網,及衆寶樹,出微妙音,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密。

    流布萬種溫雅德香。

    其有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

    風觸其身,安和調适,猶如比丘得滅盡定。

     本品顯極樂世界,德風華雨之功德莊嚴。

    上段明風,次段顯雨。

    ‘德風’(見《魏譯》之高麗藏本。

    常見之龍藏本,作‘得風’。

    德者得也,其義實同。

    )《吳譯》曰:‘亦非世間之風。

    亦非天上之風。

    都八方上下,衆風中精。

    自然合會化生耳。

    不寒不熱,常和調中适。

    甚清涼好無比也。

    ’至于‘衆風中精’者,正如《首楞嚴經》中‘如來藏中,性風真空,性空真風,清淨本然,周遍法界’蓋為性德之真風,故稱為風中之精也。

    又《觀經》曰:‘八種清風,從光明出。

    ’《吳譯》中八方甚清之風,與《觀經》中八種清風。

    所指應同。

    總之,彼國清風,乃‘衆風中精’,‘從光明出’。

    故曰德風也。

    如是德風,‘自然’,‘徐起’。

    《會疏》雲:‘徐起,不遲不駛,适得其中。

    願力靈籁,性不造作,故雲自然。

    ’(籁者,指一切孔竅機括之類。

    又《中華大辭典》曰:‘《莊子齊物論》:人籁則比竹,地籁則衆竅,天籁則人心自動,是已。

    ’故知‘願力靈籁’者,正表彌陀本願心力之自然功用。

    ) 以下分顯風德。

    首明風鼓妙聲。

    德風徐動,寶樹寶網,演出苦、空、無常、無我、波羅蜜等等微妙法音。

    ‘苦、空、無常、無我’是四谛法中,苦谛之四相。

    新譯為:非常、苦、空、非我。

    《俱舍論廿六》雲:‘待緣故非常。

    逼迫性故苦,違我所見故空。

    違我見故非我。

    ’又逼惱名苦。

    苦法遷流,名為無常。

    又男女一異等相,皆是虛妄不實,故曰空。

    綜上諸解。

    則逼惱是苦。

    苦法遷流待緣而現,故非常。

    見有男女一異諸相,而實無有,違我所見,故曰空。

    既然違我所見,當然非我所主宰也。

    故曰無我。

    ‘波羅蜜’,見前注。

     極樂國土,水聲風聲,皆演妙法。

    《往生論》偈雲:‘梵聲悟深遠。

    微妙聞十方。

    ’《論注》釋微妙曰:‘出有而有曰微。

    ’出有者,出三有也。

    《論注》又曰:‘無欲故,非欲界也。

    地居故,非色界也。

    有色故,非無色界。

    ’淨土非三界所攝,出于三有,故曰出有。

    而有者,謂淨土之有,依一乘願海而有。

    離二邊,超四句,出有而有故曰‘微’。

    又雲‘名能開悟曰妙’。

    名者,五法之一,一切事物有名有相,耳可聞謂之名。

    眼可見謂之相。

    聞物體之名,便心浮現其相。

    寶樹說法,不離名句,以名能令人開悟,故稱為‘妙’。

    如是微妙法音,故使聞者,能悟深遠。

     又下顯風送妙香。

    ‘溫雅德香’。

    ‘溫’者和也,善也,良也。

    ‘雅’者,正也。

    ‘德香’者,香具萬德也。

    《會疏》曰:‘溫謂溫和,雅謂雅正。

    香氣适人為溫,簡愛染香為雅(使人離愛染之香為雅)。

    ’又以香具萬德,故能使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

    ‘塵勞’,煩惱之異名,詳見前注。

    ‘垢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