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心精進第五

關燈
之妙用。

    更加以外聖易信,己靈難明。

    是以具縛凡夫但能信‘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号阿彌陀’。

    深信此兩個‘有’字,切願往生,一向持名,即可如願,迳登不退。

    是乃凡愚所同能,若獨言究明自心,則唯上智所堪任。

    法藏菩薩于因地中,悲願宏深,開顯此他力法門,是以世稱彌陀乃大願之王。

    又密宗亦是他力門,同屬果教,皆是從果起修。

    此殊勝難思之他力門,正是彌陀悲願至切處,亦正是淨密二宗方便究竟處。

    蓋自他本來不二,肯仗他力,即是于此難信之法,能生淨信。

    難信能信,全由當人之無上智慧,此即是自力。

    但能信入,老實念去,自然能所兩忘,自心朗現,從事持達理持,即凡心成佛心。

    淨宗之妙,全在于此。

     法藏菩薩陳明‘非我境界’後,乃啟請世間自在王如來,為之廣說諸佛之無量勝妙刹土。

    我若得聞如是等等妙刹及其攝取之法,我當思惟修習,誓當圓滿我之所願。

     世間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願深廣,即為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刹土,功德嚴淨、廣大圓滿之相;應其心願悉現與之。

    說是法時,經千億歲。

     ‘高’者,上也,崇也,遠也。

    ‘明’者,光也,照也,通也。

    《會疏》曰:‘高明約具德。

    深廣約願心。

    謂持戒禅定,超勝世間,故謂高。

    方便般若,照究諸法,故謂明。

    遠徹來際無撓(謂能遠究達于未來之極處,而無阻撓),故謂深。

    周攝一切無遺,故謂廣也。

    ’‘即為宣說’表佛說法。

    ‘悉現與之’表佛現土。

    世間自在王佛宣說示現二百一十億諸佛刹,功德嚴淨,廣大圓滿之相。

    ‘嚴淨’者,莊嚴清淨也。

    ‘圓滿’者,‘圓’為周遍之義。

    性體周遍為圓。

    滿者具足之義。

    故‘圓滿’亦作‘圓足’。

    故知‘圓滿’即華嚴宗圓明具德之義。

     ‘二百一十億’,此有疑曰:若法藏菩薩當時所見限二百一十億之數量,何以又雲所攝佛國,‘都勝無數諸佛國者’。

    此有二答。

    (一)據《華嚴經華藏世界品》意,佛刹無量,總有廿重,其圍繞刹數即二百一十微塵數。

    今此經中,亦以二百一十标示刹土之數。

    暗合《華嚴》義即含攝十方無量之國土。

    (二)《大智度論》雲:‘阿彌陀佛先世時作法藏比丘。

    佛将導遍至十方,示清淨國,令選擇淨妙之國,以自莊嚴其國。

    ’由是思之,經意乃以二百一十億刹,表十方佛刹。

     至于所說之二百一十億佛土,為限于清淨國土,抑亦兼及穢土。

    古德根據經文中‘天人善惡’,‘國土粗妙’,有兩異說。

    一者《嘉祥疏》雲:‘二百一十億佛土,善因雖有強弱之分,然所招之土,同是七寶國土之粗妙應現。

    ……粗之言大,妙之言美,明所現二百一十億皆是大善之土耳。

    ’據嘉祥師意,所現唯淨。

    二者,通現淨穢土。

    《淨影疏》雲:‘粗,不精也。

    說惡說粗,令其舍遠。

    說善說妙,使其修習。

    ’是則所說二百一十億佛土,有淨有穢也。

    憬興、義寂、玄一、望西諸師,亦俱雲通穢。

    《悲華經》曰:所現佛國‘或有世界,嚴淨妙好。

    乃至或有世界,有大火災’。

    是為兼有穢土之明證。

     又所現佛土,有報有化。

    《悲華經》曰:‘或有世界,純是菩薩,遍滿其國,無有聲聞緣覺之名。

    ’是報佛之土也。

    又‘或有世界,清淨微妙,無諸濁惡’。

    是則化佛之淨土也。

    爾時世間自在王如來,‘應其(指法藏比丘)心願’将此二百一十億佛國報化淨穢諸土之相,‘悉現與之’,今其得見。

    ‘說是法時,經千億歲’。

    以表說法現土之詳盡,亦顯時間延促無礙。

     爾時法藏聞佛所說,皆悉睹見,起發無上殊勝之願。

    于彼天人善惡,國土粗妙,思惟究竟。

    便一其心,選擇所欲,結得大願,精勤求索,恭慎保持。

    修習功德滿足五劫。

    于彼二十一俱胝佛土,功德莊嚴之事,明了通達,如一佛刹。

    所攝佛國,超過于彼。

     ‘睹’亦見也。

    《甄解》雲:‘睹則眼見,見則慧見。

    如見分見,取推求照察義。

    ’蓋謂‘睹’指眼見。

    ‘見’指慧見。

    即如唯識中‘見分’所指之見。

    以‘推求’與‘照察’為義。

    今雲睹見,則兩者俱備。

    當爾所時,法藏比丘于世間自在王佛所現二百一十億佛土,盡皆目睹心明。

    或疑法藏比丘在因地中,何能遍見十方諸佛淨妙國土。

    答曰,《法集經》雲:‘菩薩摩诃薩,得彼諸佛如來天眼。

    ’又《大智度論》曰:‘天眼徹視,則不動而遍至。

    十方不來,比丘亦不往。

    如佛天眼故,十方國土皆悉一時睹見也。

    ’據上經論,可知法藏菩薩摩诃薩,承世間自在王如來威神加被,得如佛之天眼。

    故能不動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