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緣起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眼等五根,同現喜容,心中安樂,妙相清澈,如鏡中影,如水中月,光明圓滿,淨若無形,和悅歡喜,清淨莊嚴。
又佛何故喜?《淨影疏》曰:‘喜有二義:(一)念彌陀佛所成行德可慶,故喜。
(二)念衆生,得益時至,故喜。
’ ‘光顔巍巍’。
‘光’者光明,‘顔’者容顔,《無量壽經箋注》曰:‘佛之顔有光,故雲光顔。
’‘巍巍’者,高大尊勝之貌。
《嘉祥疏》曰:‘巍巍言德盛高顯也。
’總表佛之德容,顯曜光明,超于一切。
‘寶刹莊嚴’。
集自《宋譯》。
上有‘面色圓滿’四字。
表佛面容所放妙光明中,映現十方佛土之莊嚴寶刹。
‘刹者’,《法華文句記二》曰:‘此雲田,即一佛所王土也。
’故知刹即佛土、佛國之義。
下《宋譯》續雲:‘如是功德,得未曾有。
’蓋為昭示十方,佛将開演第一希有之法,故現是前所未見之瑞。
故本經中續曰:‘從昔以來,所未曾見。
喜得瞻仰,生希有心。
’此表阿難雖久侍佛側,但如斯瑞像,前所未見。
今日幸能瞻視欽仰,見此光明,心中歡喜,乃起希有難遭之想。
于是阿難從座而起,袈裟被體,袒露右肩,此名‘偏袒右肩’,乃比丘緻敬之極。
‘長跪’者,雙膝著地。
‘合掌’者,合左右兩掌之十指,故又名合十。
印度以合掌表敬禮,表一心專注,恭敬之儀。
‘白’者,表白也。
阿難長跪合掌,向佛陳說,敬發所問。
‘入大寂定’。
離一切散動,究竟寂靜,謂之大寂。
‘大寂定’者,如來所入之禅定。
《涅槃經卅》曰:‘我于此間娑羅雙樹,入大寂定。
大寂定者,名大涅槃。
’又《甄解》雲:‘普等三昧及大寂定,并是念佛三昧異名也。
……今佛為說念佛法門,住念佛三昧。
’故知大定,通說即為佛之禅定,名大涅槃。
若按今經,則指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稱寶王三昧,為三昧中王。
今日世尊開演淨土法門,故入念佛寶王三昧。
‘住奇特法’。
《淨影疏》曰:‘佛所得法,超出餘人,在世所無,故雲奇特。
’《合贊》曰:‘濟凡秘術,今日将說,故曰住奇特。
’又《甄解》曰:‘奇特法者,如來正覺果海,名為奇特。
奇特之極,至下‘華光出佛’之文彰矣。
且如《華嚴性起品》,一切衆生身中有正覺智。
歎之雲奇哉!奇則奇矣。
奇而非特。
又如《法華提婆品》,龍女成佛,特則特矣,特而非奇。
唯此一法,最奇最特。
何者?經說:‘衆寶蓮華,周滿世界。
’此蓮華,欲言是依。
則華外無佛正覺。
欲言是正,則說言‘百千億葉’。
欲言是因,則如來果上功德。
欲言是果,則十方所生妙華。
欲言是主,則能含十方三世無量慧。
欲言是伴,則唯是如來正覺。
欲言是一法,則此中出無量法。
欲言是無量,則亦一句名号。
奇奇特特,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之法,強名為奇特法。
’上義甚深,茲略釋之。
如來果德,稱為奇特。
最極奇特,如經中‘華光出佛’之文,則彰明矣!且如《華嚴經》雲:‘一切衆生身中有正覺智。
’此實甚奇,但衆生皆具,則非特殊現象,故雲奇而非特。
《法華》中龍女成佛,八歲之龍女,能立即成佛,确極特殊。
但特而非奇。
因衆生本來是佛,人人有分,個個現成。
故龍女成佛并不名奇。
唯此經中之淨宗一法,既是最奇,又是最特。
下依經中《寶蓮佛光品》從依正、因果、主伴、一多等說明之。
依常情而論,池中蓮花,應是依報。
若說是依,但一一花出三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
可見佛從花現,故雲花外無佛。
故不能說是依。
若說是正報,經中說花有‘百千億葉’,明明說是花葉,而非佛身,故不能說是正。
若說是因,但此乃如來果德之成就,故不是因。
欲言是果,然此花是十方世界所生之物。
不待行人果覺功圓,則不是果。
若說是主,則能含十方三世無量慧,含攝一切,其伴甚多。
若言是伴,則心外無法,唯是如來正覺。
極樂之依正主伴一切一切,唯是阿彌陀如來自心所現。
欲說是一法,但一花中有無量光,其中出生無量法,若說是無量,則隻是一句名号。
三種莊嚴,入一法句。
所以說此乃奇中之奇,特中之特,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之法。
亦不可安名,隻是勉強名之為‘奇特法’。
今日世尊欲宣彌陀弘願一乘、最奇特之法,住于彌陀之所住,佛佛相念。
故曰:‘住奇特法’。
‘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最勝之道’。
‘佛所住’者,《淨影疏》曰:‘住佛住者,涅槃常果,諸佛同住。
今日世雄(指釋尊),住彼所住,住大涅槃,能起化用。
’《會疏》曰:‘佛所住,不(非)二乘菩薩所能及,唯佛與佛住之。
’又‘佛說三乘随他教時,各住三乘法,今住佛随自所住,故雲住佛所住。
’後說甚好,今佛所說,是佛果覺,乃佛境界,故住于諸佛自之所住,而流出此殊勝妙法,以為衆生之因心。
又《甄解》曰:‘住佛所住者,住普等三昧。
普等三昧及大寂定,并是念佛三昧異名也。
三世諸佛皆住此念佛,故雲佛所住。
今佛為說念佛法門,住念佛三昧。
’《甄解》之說,更切經旨。
‘導師’者,指引導他人入于佛道者。
《十住斷結經》曰:‘号導師者,令衆生類示其正道故。
’《華首經》曰:‘能為人說無生死道,故名導師。
’《佛報
又佛何故喜?《淨影疏》曰:‘喜有二義:(一)念彌陀佛所成行德可慶,故喜。
(二)念衆生,得益時至,故喜。
’ ‘光顔巍巍’。
‘光’者光明,‘顔’者容顔,《無量壽經箋注》曰:‘佛之顔有光,故雲光顔。
’‘巍巍’者,高大尊勝之貌。
《嘉祥疏》曰:‘巍巍言德盛高顯也。
’總表佛之德容,顯曜光明,超于一切。
‘寶刹莊嚴’。
集自《宋譯》。
上有‘面色圓滿’四字。
表佛面容所放妙光明中,映現十方佛土之莊嚴寶刹。
‘刹者’,《法華文句記二》曰:‘此雲田,即一佛所王土也。
’故知刹即佛土、佛國之義。
下《宋譯》續雲:‘如是功德,得未曾有。
’蓋為昭示十方,佛将開演第一希有之法,故現是前所未見之瑞。
故本經中續曰:‘從昔以來,所未曾見。
喜得瞻仰,生希有心。
’此表阿難雖久侍佛側,但如斯瑞像,前所未見。
今日幸能瞻視欽仰,見此光明,心中歡喜,乃起希有難遭之想。
于是阿難從座而起,袈裟被體,袒露右肩,此名‘偏袒右肩’,乃比丘緻敬之極。
‘長跪’者,雙膝著地。
‘合掌’者,合左右兩掌之十指,故又名合十。
印度以合掌表敬禮,表一心專注,恭敬之儀。
‘白’者,表白也。
阿難長跪合掌,向佛陳說,敬發所問。
‘入大寂定’。
離一切散動,究竟寂靜,謂之大寂。
‘大寂定’者,如來所入之禅定。
《涅槃經卅》曰:‘我于此間娑羅雙樹,入大寂定。
大寂定者,名大涅槃。
’又《甄解》雲:‘普等三昧及大寂定,并是念佛三昧異名也。
……今佛為說念佛法門,住念佛三昧。
’故知大定,通說即為佛之禅定,名大涅槃。
若按今經,則指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稱寶王三昧,為三昧中王。
今日世尊開演淨土法門,故入念佛寶王三昧。
‘住奇特法’。
《淨影疏》曰:‘佛所得法,超出餘人,在世所無,故雲奇特。
’《合贊》曰:‘濟凡秘術,今日将說,故曰住奇特。
’又《甄解》曰:‘奇特法者,如來正覺果海,名為奇特。
奇特之極,至下‘華光出佛’之文彰矣。
且如《華嚴性起品》,一切衆生身中有正覺智。
歎之雲奇哉!奇則奇矣。
奇而非特。
又如《法華提婆品》,龍女成佛,特則特矣,特而非奇。
唯此一法,最奇最特。
何者?經說:‘衆寶蓮華,周滿世界。
’此蓮華,欲言是依。
則華外無佛正覺。
欲言是正,則說言‘百千億葉’。
欲言是因,則如來果上功德。
欲言是果,則十方所生妙華。
欲言是主,則能含十方三世無量慧。
欲言是伴,則唯是如來正覺。
欲言是一法,則此中出無量法。
欲言是無量,則亦一句名号。
奇奇特特,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之法,強名為奇特法。
’上義甚深,茲略釋之。
如來果德,稱為奇特。
最極奇特,如經中‘華光出佛’之文,則彰明矣!且如《華嚴經》雲:‘一切衆生身中有正覺智。
’此實甚奇,但衆生皆具,則非特殊現象,故雲奇而非特。
《法華》中龍女成佛,八歲之龍女,能立即成佛,确極特殊。
但特而非奇。
因衆生本來是佛,人人有分,個個現成。
故龍女成佛并不名奇。
唯此經中之淨宗一法,既是最奇,又是最特。
下依經中《寶蓮佛光品》從依正、因果、主伴、一多等說明之。
依常情而論,池中蓮花,應是依報。
若說是依,但一一花出三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
可見佛從花現,故雲花外無佛。
故不能說是依。
若說是正報,經中說花有‘百千億葉’,明明說是花葉,而非佛身,故不能說是正。
若說是因,但此乃如來果德之成就,故不是因。
欲言是果,然此花是十方世界所生之物。
不待行人果覺功圓,則不是果。
若說是主,則能含十方三世無量慧,含攝一切,其伴甚多。
若言是伴,則心外無法,唯是如來正覺。
極樂之依正主伴一切一切,唯是阿彌陀如來自心所現。
欲說是一法,但一花中有無量光,其中出生無量法,若說是無量,則隻是一句名号。
三種莊嚴,入一法句。
所以說此乃奇中之奇,特中之特,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之法。
亦不可安名,隻是勉強名之為‘奇特法’。
今日世尊欲宣彌陀弘願一乘、最奇特之法,住于彌陀之所住,佛佛相念。
故曰:‘住奇特法’。
‘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最勝之道’。
‘佛所住’者,《淨影疏》曰:‘住佛住者,涅槃常果,諸佛同住。
今日世雄(指釋尊),住彼所住,住大涅槃,能起化用。
’《會疏》曰:‘佛所住,不(非)二乘菩薩所能及,唯佛與佛住之。
’又‘佛說三乘随他教時,各住三乘法,今住佛随自所住,故雲住佛所住。
’後說甚好,今佛所說,是佛果覺,乃佛境界,故住于諸佛自之所住,而流出此殊勝妙法,以為衆生之因心。
又《甄解》曰:‘住佛所住者,住普等三昧。
普等三昧及大寂定,并是念佛三昧異名也。
三世諸佛皆住此念佛,故雲佛所住。
今佛為說念佛法門,住念佛三昧。
’《甄解》之說,更切經旨。
‘導師’者,指引導他人入于佛道者。
《十住斷結經》曰:‘号導師者,令衆生類示其正道故。
’《華首經》曰:‘能為人說無生死道,故名導師。
’《佛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