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入門白話解

關燈
上,修福為先。

    我們今生得了人身,又得聞佛法,皆是前生修福所緻。

    念佛是修慧,更須修福。

    積功累德,福慧雙修,才能到了兩足尊的佛位。

    怎樣修福呢?如文中第一項,孝順父母等,為世間福,是做人的根本。

    第二三兩項,為出世間福,是淨業正因。

    念佛的人必須努力修習,才與佛心相應,才能蒙佛接引。

    至于三皈、五戒、十善業道、菩提心等,前次業經講過,不再贅說。

     三、念佛往生須知四遍行 念佛法門,遍行一切,人、法、時、處,無不赅攝。

     1、遍一切人:老幼男女,貧富貴賤,法界有情,皆可念佛。

     2、遍一切法:律教禅密,統為攝心,一句彌陀,萬法歸宗。

     3、遍一切時:忙閑寒暑,苦樂無記,二六時中,都可念佛。

     4、遍一切處:行往坐卧,僻靜熱鬧,出聲默持,随身法寶。

     (略解)我勸人念佛,嘗把念佛的道理,很詳細的講給人家聽,得到的回答,都說您講的念佛的道理,很好;但是,或說太老,太少,太貧,太賤,沒有資格去念佛;或說學教,學律、學禅、學密,又何必去念佛;或說太寒、太熱、太苦、太忙,沒有工夫去念佛;或說住的地方、環境,不适宜于念佛。

    究其實際,皆是錯誤的觀念。

    怎樣講呢?佛說八萬四千法門,唯有念佛法門,最為方便中的方便,殊勝中的殊勝。

    真是人人可以念佛,法法可以念佛,時時可以念佛,處處可以念佛。

    ‘隻要肯念,成佛一半,天下還有這樣便宜的事嗎?’(夏蓮居居士語) 四、念佛往生須知生死的道理 心佛衆生,三名一體。

    吾人自性,本不生滅。

    一念不覺,方有生死;欲了生死,須斷妄念;欲斷妄念,莫如念佛。

    行人念佛,系以一念,而制多念,以淨念而伐染念,日久功純,就有念而達無念。

    所謂‘無念而念,念而無念’是也。

    念既無,雲何妄?妄念既斷,生死自了。

     (略解)佛經有雲:‘心佛與衆生,是三無差别。

    ’就是三名一體的意思;但是我們衆生的心,與佛的心,為什麼一迷一悟,相懸天淵呢?隻因真如不守自性,一動妄念,便成無明。

    所以生死輪回,永無窮期。

    本師世尊成道之後,發現衆生,皆具有如來的智慧德相,隻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一切種智,在說法四十九年中,徹底悲心,無問自說淨土法門,針對衆生妄念,叫他念佛。

    又利用衆生的執著,叫他執持名号,這是對症發藥,就路回家的辦法。

    所以說:‘以一念而制多念;以淨念而伐染念;就有念而達無念’,誠為方便中第一方便,捷徑内特别捷徑。

    這真是我們衆生出生死輪回的要道呀! 五、念佛往生須知心佛的關系 佛生于心,心随佛現,念念相續,聲聲相應,出口入耳,複歸于心循環無間,萬修萬去。

     (略解)心外有佛嗎?全佛就是心;佛外有心嗎?全他就是自。

    經雲:‘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所以叫做心佛不二。

    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何以言之?十萬億程之蓮邦,不離吾人當前之一念。

    無量光壽之宏名,本顯橫遍豎窮之心體。

    刻實論之,心佛一體,念佛便是念心,如是心想佛、口念佛、耳聽佛,好像一個鐵環,周而複始,循環不斷。

    永明延壽禅師說:‘萬修萬人去’,是保證決定往生。

     六、念佛十法須融通應用 念佛之法雖多,持名最為簡便;持名之法雖多。

    記數尤為穩當。

    廣說方便,都為百種,茲約十法可以融通: 1、高聲念。

    2、低聲念。

    3、追頂念。

    4、金剛念。

    5、默境念。

    6、痛切念。

    7、出入息念。

    8、四字念。

    9、六字念。

    10、晨昏十念。

     (略解)念佛本分為實相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持名念佛四種。

    惟以持名念佛,最為簡便。

    又持名念佛的方法也很多;但初學念佛的人,以拈珠記數最為穩當,每天或數千聲,或數萬聲。

    到了功夫純熟,不記數也可,至于念佛的方法,在續藏内,有念佛百法一篇,講的最詳細,我現在約為十法,可以融通應用,不必拘定那一種,這文内十種方法,大多一看就可明白;但實行時候,必須先經法師指導,且互相薰習,才能如法呀! 七、念佛入門須先攝意根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入三摩地,斯為第一。

    首重意根,知妄即離,如何攝意,四要須知。

     念佛四要 ┌一、要虔誠,最忌欺僞。

     │二、要痛切,最忌虛浮。

     ┤ │三、要恒久,最忌間斷。

     └四、要專一,最忌夾雜。

     (略解)眼、耳、鼻、舌、身、意,叫做六根,念佛的時候,必須把握著這六根,不為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所牽引,方能淨念相繼,但這六根裡頭,最難把握的,就是意根,所以表内四要,都是攝意根的法子,你們如能把意根攝住,其他五根,都伏首聽命了。

     八、念佛四訣須時時檢點 念字從‘心’不僅用口,‘今’為現在,莫管過未(過去、未來)欲知其訣,口、耳、聲、意,一向專念,自得心開。

     念佛四訣 ┌口須念的清清楚楚,不可夾雜閑字。

     │耳須聽的明明白白,不可糢糊放過。

     ┤ │聲須調的勻勻淨淨,不可忽高忽低。

     └意須養的綿綿密密,不可倏續倏斷。

     (略解)訣者是口訣,叫人口中常念,易于注意,大家不可以為這四訣,淺近易知,可是實行起來,真不容易,古德說:他念佛一百聲,而真正一心清淨,落在佛的上面,不過三五聲,所以對于口、耳、聲、意四項,必須時時檢點,是否如法?我慚愧念佛已竟十二年,到現在少分還沒有做到,如文中莫管過未四個字,就是很難做到的,通常念佛的時候,不是思前,便是想後,夏蓮居老居士有兩句詩雲:‘莫管過去與未來,念準當前這一句’,當時行人體會詩意,便得著受用的很多。

     九、念佛往生須具欣厭二行 愛不重,不堕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

    如何輕愛?努力一念,往生津梁,須具欣厭。

     1、厭離行:娑婆穢境,衆苦共集,生老病死,怨會愛離,所求不得,憂悲煩惱,富貴榮華,緣盡誰保? 2、欣樂行:求生淨土,為度衆生,七寶莊嚴,微妙清淨,金地瓊林,蓮花化生,神通自在,所求皆應。

     (略解)我們念佛修行,必須對于于身、家、花花世界,一概覺得虛妄不實,污穢不淨,生一種厭離的心,又須對于極樂世界,依正種種莊嚴,生一種忻往的想,念佛的工夫,越加緊,則欣厭的心想越熾盛,果能到了欣往和厭離的極處,自然功純,業淨、妄消、真顯,決定往生西方。

    倘對于身家眷屬,名利恩怨,有一絲一毫放不下,便不能往生。

     十、念佛往生須一向專念萬行回向 1、一句彌陀,作己命根,咬定牙關,決不放松。

     2、一向專念,念茲在茲,一切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