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啟發心智的
關燈
小
中
大
清淨菩薩止住,心離聲聞。
不假徒衆。
至安居日,即于佛前作如是言: 【今譯】“假如所訂的期限未滿,而已經到了‘夏季安居’的時候,則不必參加其餘大衆的‘夏季安居’,心裡也不存有小乘的念頭,依照清淨的菩薩法去生活,到了四月十五日安居開始那一天,在佛像前向佛表白下面這段話: 【注一】夏首三月安居:佛陀規定每一位弟子,到了夏天就必須找個清淨的地方安居,度過三個月的雨季。
通常是從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
【原文】“我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某甲,踞菩薩乘,修寂滅行,同入清淨實相住持。
以大圓覺為我伽藍。
身心安居平等性智。
涅槃自性無系屬故。
今我敬請,不依聲聞。
當與十方如來及大菩薩三月安居,為修菩薩無上妙覺大因緣故,不系徒衆。
” 【今譯】“我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名字叫某某,我現在本著對所有衆生的慈悲心,修行斷除煩惱的方法,以啟發圓滿的心智。
我以圓滿的智慧作我的寺院,身心安住在平等、清淨的境界。
因為心性不生不滅,沒有任何方隅和喧擾。
所以我現在恭敬地請求您準許我不依照自利的小乘法,而與十方的如來及大菩薩在此安居三個月。
為求修證慈悲衆生的大智慧的緣故,所以不留其他的同伴共住。
” 【原文】“善男子!此名菩薩示現安居,過三期日,随往無礙。
【今譯】“熱心真理的弟子們!這就是菩薩啟發圓滿心智在夏季安居的情形。
假如他所訂立的期限屆滿後,他就可以随意去和其他同伴在一起。
【原文】“善男子!若彼末世修行衆生,求菩薩道入三期者,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今譯】“熱心真理的弟子們!假如将來末世從事修行活動的衆生,在這啟發心智的三種期限中,除了遵照佛陀所提示的方法去做以外,不可采用外道的方法。
【原文】善男子!若諸衆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靜,不起思念,靜極便覺。
如是初靜,從于一身至一世界,覺亦如是。
【今譯】“愛好真理的弟子們!假如衆生修行定靜的功夫,先從甯靜下手,心中不産生妄念,這時候便會由定靜而産生智慧。
定靜的工夫是逐步漸進的,就如同從自己的身上逐漸擴展到外在的世界,心智靈知的擴展也是這樣的。
【原文】“善男子!若覺遍滿一世界者。
一世界中有一衆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複如是。
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今譯】“熱心真理的弟子們!假如心智靈知的作用能擴大到整個世界時,這世界中的某一個衆生心中出現了什麼念頭,你都可以徹底明白。
乃至了解成千上萬的世界,也是同樣的情形。
但假如不是照完美的聖者所教的真理和方法去做,到了最後,還是啟發不了心智的。
所以說旁門左道是不可采的。
【原文】“善男子!若諸衆生修三摩缽提,先當憶想十方如來、十方世界一切菩薩,依種種門,漸次修行勤苦三昧,廣發大願,自熏成種。
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今譯】“熱心真理的弟子們!假如衆生要修行觀察的智慧,他應當先專心地想念十方所有完美的聖者以及大菩薩們,依照他們所教的方法,逐步實行。
假如遇到心猿意馬時,便應當精勤辛苦地練習禅定工夫。
假設這樣還成就很慢,要再痛下決心,立下大志願,以熏陶潛在的智慧種子。
但假若不是照完美的聖者所教的真理和方法去做,到了最後,還是啟發不了潛在的心智。
所以說旁門左道都是不能采用的。
【原文】“善男子!若諸衆生修于禅那,先取數門。
心中了知生住滅念分齊頭數。
如是周遍四威儀中,分别念數,無不了知。
漸次增進,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猶如目睹所受用物。
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今譯】“熱心真理的弟子們!假如衆生要修行斷除煩惱的法門,先要從‘算自己的呼吸’(又名‘數息’)下手。
天天注意呼吸,由一算到十,周而複始,算久了,就能在明白每個呼吸中都具有‘生起、暫住、變遷、消滅’這四種現象,甚至明白這四種現象的界限和數量。
工夫純熟後,無論是行走、站立、坐着、卧着都可以明明白白地知道呼吸的數目。
由
不假徒衆。
至安居日,即于佛前作如是言: 【今譯】“假如所訂的期限未滿,而已經到了‘夏季安居’的時候,則不必參加其餘大衆的‘夏季安居’,心裡也不存有小乘的念頭,依照清淨的菩薩法去生活,到了四月十五日安居開始那一天,在佛像前向佛表白下面這段話: 【注一】夏首三月安居:佛陀規定每一位弟子,到了夏天就必須找個清淨的地方安居,度過三個月的雨季。
通常是從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
【原文】“我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某甲,踞菩薩乘,修寂滅行,同入清淨實相住持。
以大圓覺為我伽藍。
身心安居平等性智。
涅槃自性無系屬故。
今我敬請,不依聲聞。
當與十方如來及大菩薩三月安居,為修菩薩無上妙覺大因緣故,不系徒衆。
” 【今譯】“我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名字叫某某,我現在本著對所有衆生的慈悲心,修行斷除煩惱的方法,以啟發圓滿的心智。
我以圓滿的智慧作我的寺院,身心安住在平等、清淨的境界。
因為心性不生不滅,沒有任何方隅和喧擾。
所以我現在恭敬地請求您準許我不依照自利的小乘法,而與十方的如來及大菩薩在此安居三個月。
為求修證慈悲衆生的大智慧的緣故,所以不留其他的同伴共住。
” 【原文】“善男子!此名菩薩示現安居,過三期日,随往無礙。
【今譯】“熱心真理的弟子們!這就是菩薩啟發圓滿心智在夏季安居的情形。
假如他所訂立的期限屆滿後,他就可以随意去和其他同伴在一起。
【原文】“善男子!若彼末世修行衆生,求菩薩道入三期者,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今譯】“熱心真理的弟子們!假如将來末世從事修行活動的衆生,在這啟發心智的三種期限中,除了遵照佛陀所提示的方法去做以外,不可采用外道的方法。
【原文】善男子!若諸衆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靜,不起思念,靜極便覺。
如是初靜,從于一身至一世界,覺亦如是。
【今譯】“愛好真理的弟子們!假如衆生修行定靜的功夫,先從甯靜下手,心中不産生妄念,這時候便會由定靜而産生智慧。
定靜的工夫是逐步漸進的,就如同從自己的身上逐漸擴展到外在的世界,心智靈知的擴展也是這樣的。
【原文】“善男子!若覺遍滿一世界者。
一世界中有一衆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複如是。
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今譯】“熱心真理的弟子們!假如心智靈知的作用能擴大到整個世界時,這世界中的某一個衆生心中出現了什麼念頭,你都可以徹底明白。
乃至了解成千上萬的世界,也是同樣的情形。
但假如不是照完美的聖者所教的真理和方法去做,到了最後,還是啟發不了心智的。
所以說旁門左道是不可采的。
【原文】“善男子!若諸衆生修三摩缽提,先當憶想十方如來、十方世界一切菩薩,依種種門,漸次修行勤苦三昧,廣發大願,自熏成種。
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今譯】“熱心真理的弟子們!假如衆生要修行觀察的智慧,他應當先專心地想念十方所有完美的聖者以及大菩薩們,依照他們所教的方法,逐步實行。
假如遇到心猿意馬時,便應當精勤辛苦地練習禅定工夫。
假設這樣還成就很慢,要再痛下決心,立下大志願,以熏陶潛在的智慧種子。
但假若不是照完美的聖者所教的真理和方法去做,到了最後,還是啟發不了潛在的心智。
所以說旁門左道都是不能采用的。
【原文】“善男子!若諸衆生修于禅那,先取數門。
心中了知生住滅念分齊頭數。
如是周遍四威儀中,分别念數,無不了知。
漸次增進,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猶如目睹所受用物。
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今譯】“熱心真理的弟子們!假如衆生要修行斷除煩惱的法門,先要從‘算自己的呼吸’(又名‘數息’)下手。
天天注意呼吸,由一算到十,周而複始,算久了,就能在明白每個呼吸中都具有‘生起、暫住、變遷、消滅’這四種現象,甚至明白這四種現象的界限和數量。
工夫純熟後,無論是行走、站立、坐着、卧着都可以明明白白地知道呼吸的數目。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