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啟發心智的

關燈
實行與學習環境的布置 【原文】于是圓覺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今譯】接着,在大衆當中的圓覺菩薩,便從座位上站起來,恭敬地稽首禮拜佛陀,從佛陀的右邊繞了三圈,雙膝跪在地上而且合掌交叉中指,然後禀告佛陀說: 【原文】“大悲世尊!為我等輩廣說淨覺種種方便,令末世衆生有大增益。

     【今譯】“慈悲心廣大而且受世人尊敬的導師啊!你為我們大家講解了啟發心智的各種方便法,使将來末世的衆生受益深遠。

     【原文】“世尊!我等今者已得開悟。

    若佛滅後,末世衆生得悟者,雲何安居,修此圓覺清淨境界?此圓覺中三種淨觀,以何為首?唯願大悲,為諸大衆及末世衆生,施大饒益。

    ” 【今譯】“受世人尊敬的導師啊!我們現在已經明白啟發心智的道理了。

    但如果您滅度以後,将來末世那些尚未悟道的衆生,應如何布置生活環境,才能啟發圓滿的心智?在啟發心智的三種方法(止定、觀慧和靜慮)中,應首先修行那種方法?但願您能大發慈悲,為我們大家以及末世的衆生,講解這方法,使我們領受更多的益處!” 【原文】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複始。

     【今譯】圓覺菩薩講完了這段話,便五體投地,對佛陀行最敬禮。

    這樣周而複始,連續請求了三次,禮拜了三回。

     【原文】爾時世尊告圓覺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問于如來如是方便,以大饒益施諸衆生,汝今谛聽,當為汝說。

    ” 【今譯】當時,佛陀慈祥地點點頭,告訴圓覺菩薩說:“問得好,很好!熱心真理的弟子們!你能夠向我問及啟發心智的方便方法,以使末世的衆生能領受廣大深遠的利益,真是好極了!你們現在注意聽!我應當立即為諸位詳細解說。

     【原文】時圓覺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今譯】圓覺菩薩聽到了佛陀這麼說,心裡非常高興,和其餘的大衆安靜地等待聆聽佛陀的教誨。

     【原文】“善男子!一切衆生,若佛住世、若佛滅後、若法末時,有諸衆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圓覺心,欲修行者。

    若在伽藍①,安處徒衆,有緣事故,随分思察,如我已說。

     【今譯】“熱心真理的弟子們!所有的衆生,無論佛陀住世、滅度或佛法衰沒時,凡是具有慈悲衆生的根器,并且相信人人具有如來圓滿心智的偉大潛能,想透過修行來啟發心智的人。

    假如他是住寺院,并且領導若幹徒衆,有許多事務需要他去處理,以緻不能專心修行,他應依照以上如來所說的要領,利用閑暇,随時随地思考觀察。

     【注一】伽藍:寺廟。

     【原文】“若複無有他事因緣,即建道場。

    當立期限。

    若立長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淨居。

     【今譯】“假如沒有其他雜務的牽累,就應當立即設立一個好的啟發心智場所(即一般所說的‘道場’)。

    并且訂定啟發心智的期限。

    長期的以一百二十天為限、中期的以一百天為限、短期的以八十天為限。

    然後好好地布置學習的場所,安心地居住在這甯靜清潔的環境裡,腳踏實地專心啟發心智,而不可念及俗世的雜務。

     【原文】“若佛現在,當正思惟。

    若佛滅後,施設形像,心存目想,生正憶念,還同如來常住之日。

    懸諸幡華,經三七日稽首十方諸佛名字,求哀忏悔。

    遇善境界,得心輕安。

    過三七日,一向攝念。

     【今譯】“假如佛陀在世時,應當專心懷念那位完善的聖者。

    假如佛陀已經滅度了以後,就應當設法懸挂他的尊像,每天專心想念他的言行、敬仰他偉大的人格,就如同他仍然活在世間一般地尊敬他。

    在場地内挂着莊嚴曼妙的幢幡,燃燒上等的檀香,散布一些香花在場地上,并且時時要懷念各方的完美聖者,稽首禮拜他們,口裡稱贊他們,念出他們的名字,誠懇地請求他們加被你能順利啟發心智,并且對他們忏悔你過去所有不好的言行和心念。

    這樣經過二十一天以後,你不但可以感覺到身心舒暢、安甯、愉快,而且會覺得雜念已減了許多,慢慢能體會出心智的奧妙了! 【原文】“若經夏首三月安居①,當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