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啟發心智的偏差和病态

關燈
【原文】于是,普覺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帀,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今譯】接着,在大衆當中的普覺菩薩,便從坐位上站了起來,恭敬地稽首禮拜佛陀,從佛陀的右邊繞了三圈,雙膝跪在地上而且合掌交叉中指,然後禀告佛陀說: 【原文】‘大悲世尊!快說禅病,令諸大衆得未曾有,心意蕩然,獲大安穩。

     【今譯】‘大悲濟世而且受世人尊敬的導師啊!你對啟發心智障礙說得明白暢快極了!使大家都深深體會到以前所沒有的道理,現在我們心裡非常痛快舒服,而且感到非常平安穩定。

     【原文】‘世尊!末世衆生,去佛漸遠,聖賢隐伏,邪法增熾。

    使諸衆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雲何發心?令彼群盲不堕邪見。

    ’ 【今譯】‘受世人尊敬的大導師啊!将來末世的衆生,離佛陀在世的日子逐漸遠了。

    這時候有智慧、有德行的人很少出現,錯誤的觀念卻不斷地流行。

    您叫那時的人們應當向什麼樣的人學習?應該學習什麼樣的内容?應該怎麼樣修行?修行時産生的偏差和錯誤應怎麼樣矯正?他們應該發怎樣的心,才不緻産生錯誤的見解?’ 【原文】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複始。

     【今譯】普覺菩薩講完了這段話,便五體投地,對佛陀行最敬禮。

    這樣周而複始,連續請求了三次、禮拜了三回。

     【原文】爾時世尊告普覺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咨問如來如是修行。

    能施末世一切衆生,無畏道眼。

    令彼衆生得成聖道。

    汝今谛聽,當為汝說。

    ’ 【今譯】當時,佛陀慈祥地點點頭,告訴普覺菩薩說:‘問得好,好極了!熱心真理的弟子啊?你能夠向我問及啟發心智的修行方法,以使末世所有的衆生能夠本着正确的觀念、去斷除煩惱,而成就圓滿的聖智。

    現在你們專心聽講,我應當立即為諸位詳細解說!’ 【原文】時普覺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今譯】普覺菩薩聽到了佛陀這麼說,心裡非常高興,和其餘的大衆安靜地等待聆聽佛陀的教誨。

     【原文】‘善男子!末世衆生,将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

    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

    雖現塵勞,心恒清淨。

    示有諸過,贊歎梵行,不令衆生入不律儀。

    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①。

     【今譯】‘熱心真理的弟子們!将來末世的衆生,欲修行啟發心智的法門,必須先發慈悲所有衆生的願望,誠心訪求良師益友。

    懇求一切對真理有通盤了解,而且認識正确的師友。

    所為正知正見的良師益友就是能慈悲衆生的大菩薩。

    因為他的内心不執著一切名相,不執著隻求自利的小乘法。

    他雖然有時為了教化衆生,而随俗做了一些世俗的事務,可是他的内心永遠是清淨安甯的。

    他有時表現出自己的過失,而且盡力贊美不貪著名利的善行和持戒精嚴的行為,以使得衆生們不緻産生犯戒或錯誤的行為。

    你們追随這種人,就可以成就最圓滿的智慧。

     【注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舊譯為‘無上正等正覺’,意即:最高而沒有偏差的大智慧,換句話說,就是圓滿洞悉一切事物的心智。

     【原文】‘末世衆生,見如是人,應當供養,不惜身命! 【今譯】‘假如将來末世的衆生遇到這種人,就應該不吝惜身體和性命地去供養他、親近他! 【原文】‘彼善知識,四威儀中,常現清淨。

    乃至示現種種過患,心無憍慢。

     【今譯】‘那種良師益友,無論行、住、坐、卧都表現得沒有任何貪愛或憎恨的執著。

    甚至他為了教化衆生而表現出種種過失,你的内心也不可産生絲毫的傲慢心和輕視心! 【原文】‘況複搏财妻子眷屬。

     【今譯】‘你對這種良師益友連犧牲生命都在所不惜了,何況為他施舍飲食、财産、妻子和其他随從等東西! 【原文】‘若善男子彼善友不起惡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覺。

    心華發明,照十方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