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啟發心智的四個步驟
關燈
小
中
大
【原文】于是普賢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今譯】接着,在大衆當中的普賢菩薩,就從座位上站了起來,恭敬地稽首禮拜佛陀,從佛陀的右邊繞了三圈,雙膝跪在地上,合掌,然後禀告佛陀說:
【原文】“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菩薩衆,及為末世一切衆生修大乘者,聞此圓覺清淨境界,雲何修行?
【今譯】“慈悲心廣大而且受世人尊敬的導師啊!希望您告訴這法會的菩薩,以及末世的衆生,當他們聽到完美聖者圓滿而沒有負擔的心智情況時,他們應如何修行才能達到這目标呢?
【原文】“世尊!若彼衆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
雲何以幻還修于幻? 【今譯】“慈悲心廣大而受世人尊敬的導師啊!假如衆生知道色身和妄念都是虛幻的,應如何本着虛幻的身心來修治虛幻不實的無明呢?譬如以水洗水,水不是越來越多嗎?用虛幻的身心來修治虛幻的無明,無明豈不越來越多? 【原文】“若諸幻性一切盡滅,則無有心,誰為修行?雲何複說修行如幻? 【今譯】“如果所有空幻的事物都沒有實體而且會消失,并無身心可言,那麼誰在修行呢?色身和妄念都因無明而産生的,如果無明和身心虛幻,那麼修行這件事豈不也是虛幻的嗎?為什麼您又說修行如幻,又說必須逐步修行,淨治如幻的無明,才能啟發圓滿的心智呢? 【原文】“若諸衆生本不修行,于生死中常居幻化。
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雲何解脫? 【今譯】“假如衆生聽說無明如幻,就知道無明不實,本來用不着修行。
因此,長久在生老病死中打轉受苦,常處在虛幻的境界中,而不曾确實明白虛幻的境界。
那麼,應如何解脫虛妄的身心呢?不明察道理,無從頓悟。
不經逐步修行,無法除去無明。
無明不除,怎麼啟發圓滿的心智而解脫煩惱呢? 【原文】“願為末世一切衆生,作何方便漸次修習,令諸衆生永離諸幻? 【今譯】“希望您為将來末世所有的衆生,告訴我們如何藉着簡易方便的方法,逐步修行,而永遠解脫各種虛幻的煩惱和無明!” 【原文】作是語已,五體投地。
如是三請,終而複始。
【今譯】普賢菩薩說完了這段話,便五體投地,對佛陀行最敬禮。
這樣周而複始,連續請求了三次,禮拜了三回。
【原文】爾時世尊告普賢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衆生,修習菩薩如幻三昧方便漸次,令諸衆生得離諸幻。
汝今谛聽,當為汝說!” 【今譯】當時佛陀告訴普賢菩薩說:“問得好!很好!熱心真理的弟子啊!你能夠為其他菩薩和末世的衆生,向我問及如何循序漸進,一步一步地修行啟發心智的方法,以解脫一切虛幻的無明和煩惱。
你現在注意聽,我應當為你解說!” 【原文】時普賢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今譯】普賢菩薩聽到佛陀這麼說,心裡非常高興,和其餘大衆安靜地等待佛陀的教誨。
【原文】“善男子,一切衆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今譯】佛陀接着就說:“愛好真理的弟子們!世間種種虛幻的現象,都不離圓滿的心智。
這圓滿的心智不獨完美的聖者所有,一切衆生無不具足。
衆生的色身、妄念、無明等幻相,都包含在無限的心智中。
【原文】“猶如空華,從空而有。
幻華雖滅,空性不壞。
【今譯】“宛如幻覺的花朵,生在空中,依賴虛空而出現。
當眼病好了以後,就不會再幻覺空中有花了。
幻覺的花雖然沒有了,可是虛空的本體依然如故而絲毫不變壞。
【原文】“衆生幻生,還依幻滅。
諸幻盡滅,覺心不動。
【今譯】“同樣的道理,衆生還是要依藉着如幻的身心逐步修行,才能除去虛幻的無明。
而當衆生的一切無明除盡時,清淨的心智仍然沒有任何變更。
【原文】“依幻說覺,亦名為幻。
若說有覺,猶未離幻。
說無覺者,亦複如是。
是故幻滅,名為不動。
【今譯】“假如所說的‘覺’(指具有覺知的心智)是和‘幻’(虛幻的事物)對立,這種‘覺’仍然還是一種幻。
為什麼呢?因為如果說有‘覺’這回事,仍然未脫離‘幻’。
由于‘覺’和‘幻’是相對待的兩件事。
然而,卻也不能說無覺。
因為無覺也是一種妄。
有和無也是相對待的兩件事。
由于上面這些緣故,所以隻說:虛妄的無明滅了,才是永不變動的圓滿心智。
【原文】“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衆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
由堅執持遠離心故。
心如幻者,亦複遠離。
遠離為幻,亦複遠離。
離遠離幻,亦複遠離。
得無所離,即除諸幻。
【今譯】“愛好真理的弟子們!
雲何以幻還修于幻? 【今譯】“慈悲心廣大而受世人尊敬的導師啊!假如衆生知道色身和妄念都是虛幻的,應如何本着虛幻的身心來修治虛幻不實的無明呢?譬如以水洗水,水不是越來越多嗎?用虛幻的身心來修治虛幻的無明,無明豈不越來越多? 【原文】“若諸幻性一切盡滅,則無有心,誰為修行?雲何複說修行如幻? 【今譯】“如果所有空幻的事物都沒有實體而且會消失,并無身心可言,那麼誰在修行呢?色身和妄念都因無明而産生的,如果無明和身心虛幻,那麼修行這件事豈不也是虛幻的嗎?為什麼您又說修行如幻,又說必須逐步修行,淨治如幻的無明,才能啟發圓滿的心智呢? 【原文】“若諸衆生本不修行,于生死中常居幻化。
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雲何解脫? 【今譯】“假如衆生聽說無明如幻,就知道無明不實,本來用不着修行。
因此,長久在生老病死中打轉受苦,常處在虛幻的境界中,而不曾确實明白虛幻的境界。
那麼,應如何解脫虛妄的身心呢?不明察道理,無從頓悟。
不經逐步修行,無法除去無明。
無明不除,怎麼啟發圓滿的心智而解脫煩惱呢? 【原文】“願為末世一切衆生,作何方便漸次修習,令諸衆生永離諸幻? 【今譯】“希望您為将來末世所有的衆生,告訴我們如何藉着簡易方便的方法,逐步修行,而永遠解脫各種虛幻的煩惱和無明!” 【原文】作是語已,五體投地。
如是三請,終而複始。
【今譯】普賢菩薩說完了這段話,便五體投地,對佛陀行最敬禮。
這樣周而複始,連續請求了三次,禮拜了三回。
【原文】爾時世尊告普賢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衆生,修習菩薩如幻三昧方便漸次,令諸衆生得離諸幻。
汝今谛聽,當為汝說!” 【今譯】當時佛陀告訴普賢菩薩說:“問得好!很好!熱心真理的弟子啊!你能夠為其他菩薩和末世的衆生,向我問及如何循序漸進,一步一步地修行啟發心智的方法,以解脫一切虛幻的無明和煩惱。
你現在注意聽,我應當為你解說!” 【原文】時普賢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今譯】普賢菩薩聽到佛陀這麼說,心裡非常高興,和其餘大衆安靜地等待佛陀的教誨。
【原文】“善男子,一切衆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今譯】佛陀接着就說:“愛好真理的弟子們!世間種種虛幻的現象,都不離圓滿的心智。
這圓滿的心智不獨完美的聖者所有,一切衆生無不具足。
衆生的色身、妄念、無明等幻相,都包含在無限的心智中。
【原文】“猶如空華,從空而有。
幻華雖滅,空性不壞。
【今譯】“宛如幻覺的花朵,生在空中,依賴虛空而出現。
當眼病好了以後,就不會再幻覺空中有花了。
幻覺的花雖然沒有了,可是虛空的本體依然如故而絲毫不變壞。
【原文】“衆生幻生,還依幻滅。
諸幻盡滅,覺心不動。
【今譯】“同樣的道理,衆生還是要依藉着如幻的身心逐步修行,才能除去虛幻的無明。
而當衆生的一切無明除盡時,清淨的心智仍然沒有任何變更。
【原文】“依幻說覺,亦名為幻。
若說有覺,猶未離幻。
說無覺者,亦複如是。
是故幻滅,名為不動。
【今譯】“假如所說的‘覺’(指具有覺知的心智)是和‘幻’(虛幻的事物)對立,這種‘覺’仍然還是一種幻。
為什麼呢?因為如果說有‘覺’這回事,仍然未脫離‘幻’。
由于‘覺’和‘幻’是相對待的兩件事。
然而,卻也不能說無覺。
因為無覺也是一種妄。
有和無也是相對待的兩件事。
由于上面這些緣故,所以隻說:虛妄的無明滅了,才是永不變動的圓滿心智。
【原文】“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衆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
由堅執持遠離心故。
心如幻者,亦複遠離。
遠離為幻,亦複遠離。
離遠離幻,亦複遠離。
得無所離,即除諸幻。
【今譯】“愛好真理的弟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