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偈頌品(3)

關燈
32] 795釋種悉達多以及毘紐天與毘耶娑 及大自在等外道於我滅後相繼出[注233] 796釋迦獅子之教法說為“如是我聞”者 毘耶娑則說笑語以及諸般古事談 797毘紐天與大自在則說於彼造物主 在於我之寂滅後如是等等即出現 798說我父名世間主我母則名為善意 我生迦旃延種姓離欲勝者是我名[注234] 799我出生於瞻波國我父以及於我祖 是為月種之後裔是故種姓名月藏[注235] 800於是出家修苦行以千法門而說法 灌頂授記與大慧然後我則入涅槃 801大慧付法與達摩達摩付與儞佉梨 儞佉梨則弟子弱故於劫末成法滅[注236] 802迦葉佛與拘留孫及拘那含諸導師 及我離欲勝導師是皆出於圓滿時[注237] 803圓滿時後有導師名為慧而大勇猛 彼能善知於五法 804非二分時三分時亦不在於争鬥時 唯於圓滿時之中世導師現而成佛 805是不奪於〔衣服〕相亦不截裁而為十 於衲衣上打補釘猶如孔雀尾眼目 806補釘二指三指量若異此而縫釘者 則為愚人所貪取 807行者常制貪欲火沐於智慧水之中 晝夜三時三皈依[注238] 808此如射箭擲木石有不中的有中的 此則有如善不善 809一不得成而為多不然處處别異相 由是受者應如風施者則應如土地[注239] 810然而若一可成多是則一切無因有 由是外道教法中能作因即成壞滅 811然而於彼理量中卻說一而可成多 以燈以種而為喻雲何為多但相似 812胡麻不生成豆類米則非為麥之因 小麥不能成粟米雲何一而可成多 813有波爾尼造聲論足目木曜及順世 彼等皆見於梵藏[注240] 814迦旃延為作經者樹皮仙人亦如彼 鸺鹠仙人著天文彼等皆於惡時出 815婆離出而蔭世間[注241是為諸人之福澤 彼護諸有與國土婆離是為大國王 816青蟻仙與赤豆仙側僻仙與馬行仙 彼等大福德仙人當出現於未來世[注242] 817釋迦種姓悉達多步多五髻及口力 與聰慧等相繼出[注235] 818當我住於林野時天王大梵施惠我 惠栽鹿皮及木杖惠我腰帶與軍持 819有大行人未來世離欲牟尼為名号 是為解脫大導師是諸牟尼之标幟 820彼大梵王與眷屬以及諸天天人衆 由虛空中施鹿皮施已還沒於空際 82l當我住於林野時帝釋以及四天王 伴同一衆大人等施諸妙衣及食缽 822求說無生之理由有說無生即是生 其無生論如是立此等無非是名言 823以無明而為其因心由彼而總生起 若然於色未生前中際所住為何處 824若於無間死相續别有一心能活動 彼之相依在何處其時色尚未生起 825不知心於何處動亦不知其緣何動 其因非實故不成如何得知刹那滅 826諸觀修者之正受黃金以及佛舍利 以及光音天天宮不為世間事所壞 827諸佛所住之法性及彼所證智成就 比丘依教之所證皆常豈可說刹那 828乾闼婆城及幻相如何得非刹那法 由不實立真實性豈得說為有作者[注244] 829無始來時所積集無明而為心之因 受縛束於生與滅此即理量所遍計 830數論建立二重義由勝性而起變異 於勝性中有所作所作果為自生起 831諸有是皆有勝性由其德而成差别[注245] 種種無非因與果實無轉變成為有 832猶如水銀淨無染彼阿賴耶亦純淨 煩惱不能成污染一切有情所依止 833玉蔥興渠之氣味懷孕婦人之胎藏 以及食鹽之鹽味雲何異於種子生 834在一性中異性中在二俱中俱非中 無能取故非取有非無亦非是有為[注246] 835於蘊聚中尋覓我如牛性中尋馬性 可說有為與無為然而自性不可說 836由正理及由教說[注247]由惡見與由理量 妄垢不能決定我非有而唯能取因 837若謂蘊中可見我是則顯然成過失 彼由一與異之理諸理量者無覺知 838此如影像見於鏡或見於水見於眼 蘊中之我亦如是實遠離於一與異 839須知行者作禅定得於觀修除惡見 由於修習於三種是即道谛以及見[注248] 840猶如在於門隙中電光一閃見與滅 諸法遷變即如是非如凡愚之遍計 841凡愚於彼迷惑心涅槃由有而成滅 智者見於妙有中故彼能得如實見 842對於遷變作觀察即然遠離生與滅 亦遠離於有與無及離能相與所相 843對於遷變作觀察即離外道之理論 亦能遠離於名相亦離内我見住處 844對於天人樂觸身以及地獄苦逼身 若然無有彼中有雲何而得依識生 845應知胎生與卵生濕生以及種種身 有情都由中有生是應觀察來與去 846若謂離量離教說即能滅盡諸煩惱 此唯外道見妄言非為智者之觀修 847行者先觀察於我以離能取中取我[注249] 然後離於所觀察即知無非石女兒 848我以般若智慧眼離於肉眼與天眼 觀察一切有情身此已離於行與蘊[注250] 849見有好惡色差别解脫非解脫差别 離於行而住天中或則落住於諸行 850我有六趣相續身然而此非理量境 此已超越於人世亦非理量之所有 851無有我而有心生此實雲何而成立 雲何不作如是說說如河燈與種子[注251] 852若然無有諸識生是則無明亦無有 若然無有彼無明雲何識相續得起 853唯有三時與無時第五則為不可說 此雖唯佛之所知然而理量者亦說 854識智即是諸行因由行卻不能說智 故諸行中可取智而彼則離於諸行 855有此因緣有此法然而於此實無因 以無〔因〕故無作者此即我之表義說 856風能令火熾燃燒唯是增強非生起 增強亦可令火滅雲何建立有情我[注252] 857所說有為與無為是皆離於能取因 雲何凡愚能分别由火而能成立我 858由於相依之力用火於世間成立有 若然遍計猶如火有情依何而生起 859由於以意為因故故有蘊與處積集 無我則如一商主彼常與心而俱動 860此二可以日為喻離於能作與所作 非火得能成立彼此理量者不覺知 861心與有情及涅槃彼等本初為清淨 無始過失成污染彼如虛空無差别 862此如象卧外道等[注253]若受其見所污染 即是受於意識覆彼計火等為清淨 863若人能得如實見即能盡斷諸煩惱 舍離譬喻之稠林得至智者之行境[注254] 864計能所知之差别而說有一别異性 彼愚鈍人實不知而卻說其不可說 865愚人欲作旃檀鼓執似沈檀木而作 今者於智亦如是彼理量者誤判别 866食已即便持缽歸嗽口淨穢除餘味 此即於食之戒行 867如理思維而淨信超越分别離取着 複能現證於深義燃起金光法義燈 868由有無起愚分别或落着於惡見網 及受貪嗔癡所污當其能淨諸染時 諸佛即手灌其頂 869有外道由能作因以緻迷失其方向 有外道則困於緣有由無因成斷滅 870於彼異熟之遷變依於意以及諸識 意生起由阿賴耶諸識依於意而生[注255] 871由阿賴耶起諸心猶如大海起波浪 由於習氣以為因諸法随緣而生起 872刹那差别相鈎鎖取着自心之境界 現種種色與性相則由意與眼識生[注256] 873無始來時過失縛習氣起成似外境 此是心見為種種非外道見所能知 874依彼為因彼為緣而有餘者得生起[注257] 由於有此外道見是故流轉於生死 875諸法如幻複如夢如尋香城如陽焰 複說現如水中月實為自分别觀察[注258] 876真如正智緣修行由所行而成差别 故有如幻三摩地首楞嚴及餘三昧 877由於得入於諸地由於神通及自在 由如幻智意生身故得善逝灌其頂 878當見世間為寂靜此際其心亦寂靜 由是而登歡喜地證諸地而得佛地 879當於得起轉依時應現猶如摩尼寶 為諸有情作事業則應現如水中月 880當離有無此二見及離二俱與俱非 行者超越於二乘亦超越於第七地[注259] 881内自證義得能見地地如實得淨治 離外且離諸外道爾時應說是大乘 882當由分别成轉依即離於死及壞滅 解脫法門能廣說說為兔角摩尼寶[注260] 883由於理而成系縛由系縛而成立理 但當依止於彼理更不分别於其餘[注261] 884此如眼與業及欲無明以及觀修者 意〔識〕眼識與色境如是可成污染意[注262] <大乘聖妙法入楞伽經.偈頌品>竟。

     諸法因緣生法亦因緣滅 是諸法因緣佛大沙門說 注釋 166上來二十六頌,即第三品92後半頌及93至117頌。

     167此為诤論。

    下來即釋此疑。

     168此處“理解”,梵為mati,通常譯為“慧”;“價值”,梵為sara,通常譯為“實”。

    說“無世間種種境”,即謂堕入斷邊。

     169此即所謂“一切法自顯現”,為甯瑪派重要教法,亦即“唯心自現”、“唯心自見”,不同“一切唯心造”,更不同“唯識無境”,此即本經所說之主旨,亦即如來藏顯現為藏識時之境界。

     170yoga,即與教法相應之觀修。

     171此句依魏譯。

     172名義namin,即依名而有之概念。

    下亦譯為“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