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偈頌品(2)
關燈
小
中
大
301譬如由翳眼所見見種種且起遍計
翳境非色非非色由無知者成依他
302譬如淨金離垢染譬如淨水離泥濁
譬如虛空淨無雲離遍計即淨如是[注104]
303我有三種聲聞衆應化以及本願生
至於解離貪嗔者是則從於法而生
304亦有三種菩薩衆如諸佛而無有相
思念有情而化現未成佛而現佛相
305無有所謂遍計有由依他則見其有
當人遠離於分别增益減損皆受壞
306若然依他相為有遍計相則為無有
是則有法離於有有法得從無有生
307依止遍計分别故可得依他相為有
依止於相及名言遍計〔自性〕得生起
308遍計〔自性〕不成就實無所有得生起
若知勝義谛之義則其自性得清淨
309遍計分别十二種依他則有六種〔因〕
於内自證真如智彼等悉皆無分别
310於五法中成真實彼三自性亦如是
行人依彼現觀時則不逾越於如如[注105]
311人心可見有所似如星如雲如日月
由諸有情所見者實皆由從習氣生
312諸大種離於自體無能相亦無所相
若大種能造大種色即可由大種造
313諸大種實皆相同大種中無大種造
以諸大種而為因地與水等即其果
314假施設色如幻生彼之顯現則如夢
或現而如尋香城彼為陽焰及第五[注106]
315此有五種一闡提如是皆五而成族
此如五乘與無乘涅槃則為第六種[注107]
316蘊可分為二十五[注108]於此而有入種色
複有二十四種佛以及二種佛子衆
317此有法門一百八複有三種聲聞衆
於佛土則唯有一故於佛亦唯有一
318同解脫者有三種心之流注則有四
我之無我有六種且複有彼四種智
319自因緣法作脫離且離諸具過失見
此即是為自證智無上大乘無變異
320生與不生八九種當下證與次第證
則隻唯有一現證
321無色界有八世界禅定則可分為六
緣覺衆以及佛子則有七種出離相
322過現未皆無此事既無常亦無無常
作與作事及其果一切無非夢中事
323從來未有佛出生聲聞菩薩亦如此
當心離其所見時是則恒常如幻有
324住兜率以及入胎出生出家住世間
遊諸國土轉法輪可見而無出胎者
325為彼流轉有情衆說涅槃及說實谛
說諸佛土之觀覺及說諸法因緣生
326〔說〕世間及林與島遊方無我及外道
禅定乘與阿賴耶不可思議果境界
327月族星族及王族諸天以及阿修羅
夜叉及彼乾闼婆皆由業由愛而生
328不可思議變易死猶與習氣共相俱
當於死能永盡時始能壞彼煩惱網
329财帛谷物與金銀土地貨物與牛羊
以及奴仆象馬等是皆不應蓄與養
330彼不睡於穿孔床亦不以泥而塗地
不用金銀銅缽盂
331行者常以青色等或用牛糞泥果葉
染白布成欽婆羅令衣染作袈裟色[注109]
332行者許持一缽盂恰滿摩竭陀之量[注110]
缽為石造或陶泥或鐵或貝或琉璃
333行者可蓄四指刀[注111]刀刀彎如半月形
此為便於截布故修學不習諸技藝
334修行者為修學故不應從事於買賣
若必須時使白衣此為我所訂之制
335由是須守護諸根能善解於經律義
不與白衣相狎習如是我許為行人
336行者須住於空屋墳間樹下或岩穴
或者住於林草中以至住於露天處
337行者可以着三衣於諸冢間或餘處
若有人願施衣服則可聽任其接受
338於行者作乞食時直視眼前一轭地
應須如是而自律譬如蜜蜂采花朵
339當覺處身雜衆中或雜比丘尼與共
此非修行人所願皆不應於此行乞[注112]
340修行者為修學故於彼諸王諸王子
大臣以及長者等[注113]不應親近以求食
341於彼生家或死家於彼親家及友家
比丘比丘尼雜處不宜行者作乞食
342寺院炊煙常不斷經常備辦種種食
或有所為而舉炊不宜行者作乞食
343行者見於世間者雖見能相與所相
而能離於生與死及能交替觀有無
344當於生死無分别行者疾得三摩地
具力神通與自在
345行者不應對世間視為微塵時勝性
諸因所生而成有亦不視為緣起性
346由自分别成遍計遍計則由習氣生
修行人於見有時恒時見為幻與夢
347内觀恒時須遠離一切增益與诽謗
行者不分别三有現為身資及住處
348不思如何得飲食唯端直身而安住
對於諸佛菩薩衆行者數數作頂禮
349由從經律得義理行者於中起明觀
觀於五法及無我亦明觀於自心中
350行者須於内自證通達無垢之法性
及知諸地與佛地住大蓮花得灌頂
351見徘徊於諸趣中即於諸有生厭離
由是即樂住屍林對諸觀行作修習
352行人於彼觀修中時見日月之形相
或見蓮花魔住處虛空火焰種種相
353如是一切諸顯現皆可引人入外道
或者堕於聲聞境或堕入於緣覺界
354盡舍離入無相境順真如緣即現前
諸刹諸佛光輝手摩彼具緣人之頂[注114]
355或計無因有法體彼既非常亦非斷
亦複離於有與無彼即遍計為中道
356彼於無因起遍計以無因落斷滅故
以其不能知外境是故彼壞於中道
357由於執着於有法亦不能除斷滅畏
是故彼等說中道即作增益與減損
358當能了知唯心時外境即然已遣除
於時分别更不起此即能達至中道
359唯心而無可見境無外境即心不起
如是我及諸如來說此是即為中道
360生與不生有與無此等一切皆是空
於一切法無自性是則不着於二法
36l當不能起分别時凡愚遍計為解脫
心若無有覺智生焉得斷除執於二
362能覺自心之所見所執於二即斷除
以智遍知故能斷而非毀壞彼分别
363遍知外境心所見於時分别即寂息
由於分别寂息故真如亦由心遠離
364若人雖見諸法起[注115]仍離外道見涅槃
此涅槃是智者取以其非為斷滅故
365能證此者成佛道此乃我及諸佛說
若然更作餘分别是則堕於外道見
366無有生見諸法生無有滅見諸法滅
周遍千萬億世界同時現如水中月
367一身而現成種種如注兩及如火燒
以心能成種種想彼說此即是唯心[注116]
368當知形色與顯現種種無非唯心時
於時心亦是唯心無心亦由心所生
369由設想於佛形相聲聞緣覺等色相
以及種種餘相狀彼等即說是唯心
370為有情故現色相無色而現為形色
由無色界至地獄彼等皆唯心所生
371於轉依時則可得名為如幻三摩地
以及能得意生身得十地且得自在
372由自分别成颠倒動中建立諸戲論
凡愚於其見聞思及所知中而受縛
373若然依於依他相則有種種遍計名
然而種種遍計相則依依他而生起
374以覺智作善觀察[注117]無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