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偈頌品(1)
關燈
小
中
大
世[注62]
且得證初歡喜地得往生於安樂國
167由智以作觀察時諸法自性不可得
是故彼為無自性抑且彼亦不可說[注63]
168緣起中無是與非彼落緣起迷霧者
說是說非如外道見地遠離我教法
169施設名言成有法此已經曆千百世
恒時沿用複沿用無量相依分别起
170然而若無此施設世間必定成迷亂
是故名言之建立實為避免迷亂故
171凡愚分别於有法實依三種作分别
由名由緣及所生是由分别成迷惑
172〔或诤〕本種原不生且如虛空亦不滅[注64]
然此實無自體性且亦依於分别義[注65]
173如影如幻如陽焰如夢複如旋火輪
如尋香城如回響自相顯現同此理
174無二真如與空性實際法性無分别
此皆是我之所說屬於圓成自性相
175語言屬於心行相由是真實受歪曲
般若不受心分别若遍計即落二邊
176具有具無此二見即為心識之境界
於此識境消失時心識究竟得寂息
177當不執持外境時此既非滅亦非有
是即如如之體性是即說之為智境[注66]
178凡愚不見於遍有此唯智者能得見
以唯智者見遍有此即一切法無相[注67]
179此如假金造纓珞非金視之而似金
凡愚遍計為真金颠倒遍計於諸法
180若信本無而有生既生成有而還滅
即落於因說生滅彼非行於我教法[注68]
181諸法無始亦無終亦不住為真實相
世無能作與所作此識覺者不能知
182諸法過去未曾有於将來亦不成有
亦不存在於今時一切如是即無生
183於時間中起形變於大種中起諸根
此實具在中有中是故遍計非智者
184諸佛不從於生緣而對世間作分别
唯從規範世間緣見世間如尋香城[注69]
185法性顯示為施設離施設則無所生
離施設亦無所滅
186鏡中水中與眼中瓶中以及寶珠上
所成影像皆可見而實無像其能持
187猶如陽焰虛空中種種事物唯顯現
雖然形色各相異皆如石女夢中兒[注70]
188我之大乘既非乘亦非聲音非文字
既非為谛非解脫亦非無相之境界
189然而大乘亦是乘於三摩地得自在
種種意生身莊嚴如王意樂鮮花朵[注71]
190於緣起中諸有法既不為一亦非異
若廣說之則為生若略說之則為滅[注72]
191一者是為無生空一者則是為生空
此以無生空為勝生空則可說壞滅
192真如空性及實際涅槃法界意生身
我說之為諸異名
193彼若依於經律論而於清淨作分别
是為依止於文字彼實未建立無我
194非由外道非由佛非由於我非餘衆
若由於因而取有其誰尚能說無有
195當由於因取有時則更不能取無有
由依說生惡見量有與無有成分别
196若能現證為無生亦即現證為無滅
由是不落於有無世間即成為寂靜[注73]
197諸有情取分别時可見世間如兔角
而其分别之惑亂則如鹿逐陽焰水
198由於執取於分别分别相續而生起
當分别因舍棄時人即從此釋重荷
199譬如於彼陽焰中無水而識覺為水
是故凡愚見諸法與聖者見兩不同
200智者内觀之境界常行於彼離識境
清淨生於三解脫故遠離於生與滅[注74]
201甚深勝妙大方廣是能見於諸佛國
我為勝利王子說為聲聞則說無常
202三界無常以及空遠離於我及我所
此即我為聲聞衆所演說之共法義
203於任何法都不着獨行而知寂靜義
得離戲論緣覺果此即我為彼所說
204一切外境唯遍計由於依他而有身
以迷惑故不自見於是即有心轉起
205然而十地即初地初地即為第八地
九地是為第七地七地又為彼第八
206且此二地為三地四地即為第五地
第三又為第六地無識境有何次第[注75]
207於一切法拭盡處無相境亦不成有
於有非有平等中聖者即能生智果
208如何有境不成有如何平等能生起
昧則内中外撓亂息撓亂心見平等[注76]
209無始即見彼無明生死道上作流轉
執着於有鹹牽系如楔出楔而舍離
210意識為因為所緣末那确保其功用
識為心之起用因且成為彼之所緣[注77]
211此有四種神通力由修習熟由加持
由有情中随類得以及由於夢中得
212夢中所得之神通及佛加持而得者
以及随類之所得皆非成熟之神通[注78]
213當由習氣熏心時有物生起如言說[注79]
凡愚於此不能知遂謂之為實有生
214當於分别外法時其心虛妄即增上
由是而見别别相即不自見心惑亂
215雲何說之以為生可見世間何不說
無有世間而見有對誰人說雲何說[注80]
216心之體性本清淨意則常時成污染
意識諸識相俱起習氣恒時作熏染
217彼阿賴耶離於身[注81]意則獨尋六趣路
諸識迷於似外境遂受欺騙而見取
218凡所見者皆自心外世間有不可得
如是而見迷亂境行者憶念於真如
219諸禅修者之定境業力及佛威力境
此三皆離於思維是不思議之識境[注82]
220我說過去與未來涅槃人我及世間
是皆随順世俗說於勝義則離文字
221二乘以及諸外道是皆依於彼見地
於唯心義起迷惑是故遍計有外境
222緣覺佛種阿羅漢證覺而得見諸佛
密種子長於覺中然而成就於一夢[注83]
223幻與心及智與寂[注84]以及有無二見等
何處為誰何時說告我因何雲何說
224我說幻及有無等為對唯心起惑者
當生死相相應時能相所相即遣除
225意之異名為妄想時與五識相俱起
如影像及如海浪是則由心種子生
226心意及識不起時即能得彼意生身
且得成就於佛地
227因緣以及蘊處界諸法自性及施設
人我以及心等等悉皆如夢如發網
228若見世間如幻夢行者即住於實義
實義即離於諸相離於理量亦離因
229智者所得内自證常安住於無念境
以不惑於量與因故引世間入真實
230於諸戲論遮遣時颠倒即不複生起
於具分别識智時颠倒則當持續生
231世間空而無自性是故凡說常無常
皆是追随生論者[注85]而非追随於無生
232遍計世間二與異或計之為俱非俱
皆由自在或自然時神我等諸因生
233識為流轉之種子認知世間即不起
此如牆壁上圖畫能認知即不顯現
234此如幻人之影像人亦如是有生死
凡愚以其愚癡故真成縛解亦若是
235於世間内外二法於緣起所鹹事物
行者若能得了知是即安住於無相
236彼心不離於習氣亦不與習氣相俱
雖然受習氣所纏心自依然無差别[注86]
237習氣依於意而生此則有如污與垢
心則有如純白布由受覆而不顯露
238此可比喻為虛空既非有亦非非有
於諸身中之藏識我說亦離有非有
239當於意受遮遣時心則能離於撓亂
由是覺知一切法故我說此心成佛
240由三相續得斷除遠離於有以及無
且亦遠離於四句一切有法恒如幻
241前七地尚是心生是故屬於二自性
餘地以及於佛地悉皆攝屬為圓鹹
242欲界色界無色界及說此身得涅槃
所說悉為心境界
243當於〔觀修〕有所得即有種種迷惑生
當於覺知自心已迷惑即便無生滅
244於無生中遮遣因為成流轉立有境
由見一切法如幻是故於相不分别
245三乘一乘與無乘我為彼等作宣說
為彼鈍智與智者或為樂於寂者說[注87]
246有兩種法我建立諸相以及其現證
於此成四相應說[注88]由是而成為宗義
247當由形色見體性此迷惑即成分别
遣除名相自性淨此則是為智境界
248當於分别持續時遍計即然持續生
分别遍計無有實是為智境之自性
249心之解脫為真常[注89]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