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偈頌品(1)
關燈
小
中
大
焰
83一種子及無種子二者實為同一印
一種一切種亦然於一心而見無量
84一種淨即無種境以無分别而平等
由多而生成困惑名一切種故多種[注30]
85於彼因緣法之中實無有生無有滅
於因緣受分别時始成為生成為滅[注31]
86三界無非是假名事自性中無真實
依假名主事自性諸理量者起分别[注32]
87當知有法自性時不須遮遣於迷惑
無生即有法自性能見此者即解脫
88因有相如幻非虛如是諸法說真實
然彼無實如閃電故說諸法悉如幻
89實無有法未曾生亦無有法曾生起
即使因緣亦無有為世俗故說為有
90此非謂彼生與滅不在因緣中成立
此但遮遣諸凡愚彼對因緣作遍計[注33]
91無自性亦非識造無實事亦無藏識
凡愚樂着諸分别惡理量者如死屍[注34]
92佛子見境皆唯心故彼即能得化身
所行諸行皆遠離成就神通力自在[注35]
93於心轉時色顯現實則無心亦無色
無始來時心迷惑行者由智見似現[注36]
94所相實事及假名無非皆為心撓亂
若能於此得超越佛子行無分别道[注37]
95乾闼婆城與幻變發網以及彼陽焰
是皆無實而似實有境自性即如此
96無一法可成為有所有現前皆惑亂
由惑亂故計為有樂着二取分别見
97種種色中習氣起心即轉起如波浪
當於斷除習氣時心即無從得轉起
98心之轉起依諸緣譬如圖畫依牆壁
不然則於虛空中為何不能繪畫圖[注38]
99心若依緣而轉起是則此心因緣生
唯心義則不得成
100然而心實由心取無有少分依緣生[注39]
本淨虛空無習氣
101取自心則心轉起心外實無所見境
由是唯心即得成
102心者是即為藏識意以思量為體性
依於種種根官境由是說之名為識
103心則恒時為無記意於二邊中起用
轉識則有善不善
104第一義谛之法門遠離能所二邊事
然則既住於無相緣何尚建立三乘[注40]
105諸住地及佛道地離識境而但唯心
諸佛曾說今正說佛亦将於未來說
106前七地則尚有心入地則為無識境
後二地尚有所住無所住者是我地
107自現證與極清淨此即是為我之地
此亦大自在天界色究竟天光閃耀
108光輝熾焰如火聚具足明麗種種色
是能悅意且清涼吉祥化現此三界
109有三界為今化現有三界為先時化
於此我演說諸乘實皆歸入我地上[注41]
110自現證者為無時亦超諸地諸境界
彼亦超越於心量建立而為無相果
111所見為有及為無以及所見為種種
皆為凡愚颠倒執由颠倒而見種種
112識智若無有分别則與有義不相應[注42]
由於心無自形色故我說為無分别
113是知諸根悉如幻識境則如一夢境
能作所作與作事究竟不能立為有
114禅定與彼三摩地無量以及無色定
及彼滅盡受想定以唯心故不可得[注43]
115預流果及一來果不還果與阿羅漢
如是四者實無非依於心之虛妄境[注44]
116凡愚分别有為法空與無常及刹那
分别刹那法之喻如河如燈如種子
117諸法離用而刹那寂靜無生亦離壞
此即是我之所說諸刹那法之涵義[注45]
118數論師與勝論師說由有或無有生
如是一切彼所說皆不可答應置答
119四種答問之方式一向正答及反問
分别答以及置答由是調伏諸外道[注46]
120依於俗谛有一切依於勝義則無有
一切法無自體性成可見故為俗谛
12l諸法被認為有者實因言說而成有
若無言說令其有則一切法不成有
122若唯言說而無物此於俗谛亦不成
由颠倒而認實性實無其物可得見
123依此颠倒則不能說自體性為非有
颠倒而認實性故所見當然無體性
如是一切實非有[注47]
124形色習氣滲滿心於是即見為種種
心迷惑而着色相如是即認為外境
125由無分别以分别分别於是即然斷
故由無分别分别即見空性之真實
126此如幻化象生起亦如畫成金樹葉
彼心盈滿無明色即成可見世間相
127智者於迷無所見於彼中間無有實
若於彼中有真實則迷亦當成真實
128若然離於諸迷法而有似相生起者
此即依然是迷法猶如翳目未清淨[注48]
129此如翳目者所見由於惑亂見發網
凡愚如是見世間生起種種惑亂相
130三界類如發絲網動漾類如陽焰水
彼複亦如夢與幻如是現觀即解脫[注49]
131能分别與所分别以及所成分别事
能縛所縛及其因六者即為解脫緣
132既無道地亦無谛無有刹土無化身
無佛無有二乘人此等悉皆為遍計
133士夫相續以及蘊緣與微塵及勝因
自在天與能作者悉皆唯心之分别[注50]
134心遍處處即一切亦周遍於一切身
由邪見心見種種心之本性無諸相[注51]
135自我非即為蘊聚蘊聚之中亦無我
彼非如其所分别亦非是彼之餘外
136一切有相於凡愚成為分别而見取
若一如其所見者人人都應見真實
137以一切法實非有故無污染無清淨
法非如其之所見亦非是彼之餘外[注52]
138由迷惑而起所相即是依他自性相
於彼所相設名言是則遍計自性相
139所相名言不建立亦無因緣施設事[注53]
是即圓成自性相
140處處遍滿異熟佛處處遍滿應化佛
遍滿菩薩及有情亦周遍滿諸刹土
141等流應化與法佛及彼現為化身者
從阿彌陀樂土來
142應化佛及異熟佛彼等凡有所說者
見於甚深方廣經於其密意須知曉
143凡菩薩說導師說皆應化佛之所說
而非異熟佛所說
144一切諸法實無生然而彼亦非非有
如夢境亦如幻化乾闼婆城可比喻
145於種種中心轉起而心實則是解脫
除心起外更無餘由是心即能寂息
146有情心見似外境此心即由遍計生
唯心而無外世間離此分别即解脫
147積集戲論惡習氣無始來時即如此
由是分别得維護虛妄世間即轉起
148有似外境識即起智則是為真如境
於轉依時無相境是為智者之境界
149此有愚夫所行禅以及觀察義理禅
以如為緣之禅定以及如來清淨禅[注54]
150依於遍計之義理說一切法為不生
然而住於依他者於分别中起迷惑
151由不相應於分别由得遠離於遍計
依他識智即清淨成轉依而住真如
152莫對分别作分别凡分别皆非真實
二取分别成惑亂[注55]遍計外境即颠倒
153由遍計而作遍計緣生即成自體性
於歪曲中認外境無此外境但唯心
154於彼如理觀察者二取差别即寂息
如是即無此世間如彼凡愚所分别
155習氣熏心成撓亂似現外境即生起
於智起時二見息即真如境即智境
無相且不可思議
156相名與分别即二自性相
正智及如如圓成自性相[注56]
157由於父母之和合阿賴耶與意識俱
此如鼠落酥油瓶紅白二分相增長[注57]
158經曆閉戶稠與泡不淨聚攜諸種業
業風四大相長養由是成熟如果子
159其五其五複其五以及九竅孔生起
爪牙以及毛發覆增長圓成便出生
160初生之時如糞蟲複如人在睡中醒
由眼起始分别色如是分别即增長
161當得分别識智時於是即有語言生
由於唇舌颚和合分别生起如鹦鹉
162彼外道說有定義然而大乘無定說
唯随有情之意樂不住於見差錯處[注58]
163此乘為我内自證非計度者所能至
164如是導師寂滅後告我誰人持大乘
大慧有人能持法在於善逝涅槃後[注59]
165於南天竺韋陀村[注60]大德比丘當出世
此比丘名為龍召[注61]能破有無二邊見
166彼能廣弘於我乘無上大乘弘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