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現證品
關燈
小
中
大
四.現證品(Abhisamaya)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重白世尊言:唯願告我,世尊,入滅盡次第,及一切菩薩與二乘所到之相續相。
於我及餘菩薩摩诃薩,得通達入滅盡次第相續,當不緻對由入滅盡而得之樂有所疑惑,且不堕入二乘及外道之錯亂心境。
世尊言:谛聽且思維之,我将告汝。
大慧菩薩摩诃薩言:唯然。
且以耳獻世尊。
世尊告彼言:菩薩摩诃薩至於六地,及二乘入滅盡〔定而入滅盡〕。
菩薩摩诃薩於七地,離一切法所具自性相,念念恒入〔滅盡〕定,即非諸二乘。
二乘有作,故其入滅盡仍落能取所取性相(grahya-grahakalaksana-patata),由是不能如七地之念念恒入滅盡。
彼不得一切法無差别性相(avisesa-laksana);不得種種性相寂息。
彼於一切法相,仍於其自性相中分别為善不善。
是故七地以前,未念念恒入滅盡正受。
大慧,八地菩薩摩诃薩、聲聞、緣覺始離心意意識分别相。
故由初地至六地,見三界唯心意意識,由無我與我所之分别心生起,故不堕入種種外境而唯心自分别。
凡愚由其自智(svajnana)轉起二取,對此即不了知,以其由無始來時由妄想與分别而成習氣,今即依習氣而運作。
大慧,於八地,即二乘與菩薩之涅槃。
然菩薩能離三摩地樂,不入涅槃[注1]。
然於未能圓滿如來地時,将停止一切為有情之所作,故菩薩若不得〔如來〕加持,如來種姓即斷,由是諸佛世尊說不可思議諸佛廣大威德,〔菩薩〕即不入涅槃[注2]。
然而二乘則着三摩地樂,故樂着涅槃想。
大慧,菩薩於七地時善觀察心意意識自性,彼於我及我所中作善觀察、於能取及所取中作觀察、於人無我及法無我中作觀察、於流轉與還滅中作觀察、於〔自〕相共相中作觀察,彼善巧決定四無礙解(catubpratisamvid)[注3],得自在樂,相繼漸入諸地,知所得種種菩提分之差别。
地次第由我建立,以免菩薩摩诃薩不知自〔相〕共相義,而不知次第之相續,是将堕入外道錯謬見以見諸法。
然而,大慧,此實不生不滅,一切法無有而唯心自所見,此即相續次第以及為三界所作種種事。
然凡愚則不知此為我及諸菩薩之建立及作三界事。
複次,大慧,二乘於八地菩薩〔定境〕中,沈醉於由滅盡而起之樂,即不善知世間無有,唯心自見,即不能克服障礙,與由自相共相義所流出之習氣,於是着二無我而起見,彼有分别〔意〕與涅槃智覺,然此非是寂靜法之智覺(vivikta-dharma-mati-buddhi)。
大慧,菩薩於滅盡定大樂現前時,即便慈悲而憶念本誓,即知〔十〕無盡願差别,由是不入涅槃。
然彼實已入涅
於我及餘菩薩摩诃薩,得通達入滅盡次第相續,當不緻對由入滅盡而得之樂有所疑惑,且不堕入二乘及外道之錯亂心境。
世尊言:谛聽且思維之,我将告汝。
大慧菩薩摩诃薩言:唯然。
且以耳獻世尊。
世尊告彼言:菩薩摩诃薩至於六地,及二乘入滅盡〔定而入滅盡〕。
菩薩摩诃薩於七地,離一切法所具自性相,念念恒入〔滅盡〕定,即非諸二乘。
二乘有作,故其入滅盡仍落能取所取性相(grahya-grahakalaksana-patata),由是不能如七地之念念恒入滅盡。
彼不得一切法無差别性相(avisesa-laksana);不得種種性相寂息。
彼於一切法相,仍於其自性相中分别為善不善。
是故七地以前,未念念恒入滅盡正受。
大慧,八地菩薩摩诃薩、聲聞、緣覺始離心意意識分别相。
故由初地至六地,見三界唯心意意識,由無我與我所之分别心生起,故不堕入種種外境而唯心自分别。
凡愚由其自智(svajnana)轉起二取,對此即不了知,以其由無始來時由妄想與分别而成習氣,今即依習氣而運作。
大慧,於八地,即二乘與菩薩之涅槃。
然菩薩能離三摩地樂,不入涅槃[注1]。
然於未能圓滿如來地時,将停止一切為有情之所作,故菩薩若不得〔如來〕加持,如來種姓即斷,由是諸佛世尊說不可思議諸佛廣大威德,〔菩薩〕即不入涅槃[注2]。
然而二乘則着三摩地樂,故樂着涅槃想。
大慧,菩薩於七地時善觀察心意意識自性,彼於我及我所中作善觀察、於能取及所取中作觀察、於人無我及法無我中作觀察、於流轉與還滅中作觀察、於〔自〕相共相中作觀察,彼善巧決定四無礙解(catubpratisamvid)[注3],得自在樂,相繼漸入諸地,知所得種種菩提分之差别。
地次第由我建立,以免菩薩摩诃薩不知自〔相〕共相義,而不知次第之相續,是将堕入外道錯謬見以見諸法。
然而,大慧,此實不生不滅,一切法無有而唯心自所見,此即相續次第以及為三界所作種種事。
然凡愚則不知此為我及諸菩薩之建立及作三界事。
複次,大慧,二乘於八地菩薩〔定境〕中,沈醉於由滅盡而起之樂,即不善知世間無有,唯心自見,即不能克服障礙,與由自相共相義所流出之習氣,於是着二無我而起見,彼有分别〔意〕與涅槃智覺,然此非是寂靜法之智覺(vivikta-dharma-mati-buddhi)。
大慧,菩薩於滅盡定大樂現前時,即便慈悲而憶念本誓,即知〔十〕無盡願差别,由是不入涅槃。
然彼實已入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