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無常品(3)
關燈
小
中
大
故說頌言——
79以離根識與量故是則非因亦非果
以無能知與所知是無能相與所相
80如蘊如緣如覺等無人見亦無處見
既無人見無處見我則尚有何所說
8l若無能作與所作是則非因亦非果
亦為非蘊非非蘊亦非俱是與俱非
82一切法非有一體分别為有而得見
然而亦非無有境此即一切法體性
83相對於無而成有相對於有而成無
若時不能取於無不應分别而成有
84彼但取着於言說不知我與無我義
是為沈溺二見中自壞抑且壞凡愚
85於彼得見我教法能出離於諸分别
爾時彼即持正觀更不诋毀世導師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重白世尊言:唯願告我,世尊;告我、善逝。
如世尊於經中所說,攝義為不生不滅(anirodha-anutpada),且言,說為不生不滅,即是如來異名。
今者,世尊,不生不滅即義為無體耶?且如世尊言,此即如來異名耶?世尊所教,一切法說為不生不滅以彼不見有無二邊故。
世尊,若一切法無生,則無人可取任何法,以從無一法生起故。
若此即為餘法之異名,世尊,則此餘法又當如何? 世尊言:谛聽,大慧,且善思維之,我當為汝說。
大慧菩薩摩诃薩言:唯然,世尊。
即以耳獻於世尊。
世尊告彼言:大慧,如來非是無體,亦非如一切法之可計為不生不滅;非由緣起即可察見,亦非無義,我依此而說彼為無生。
大慧,於說如來法身意生身(manomaya-dharmakaya)時,此〔無生〕即是如來異名。
此非諸外道與二乘,及住七地菩薩所能理解。
大慧,無生即是如來異名。
譬如,大慧,因陀羅(Indra)即帝釋(Sakra),又即富蘭多羅(Purandara);手名為hasta、kara、pani;身為tanu、deha、sarira;地名為prithivi、bhumi、vasumdhara;天名為kha、akasa、gagana,諸如此類皆有多名,同義而有分别,然依此異名卻不得計為異體,彼亦非無體[注78]。
大慧,說我者亦如是,以我於娑婆世界中聞凡愚說,有三阿僧祗百千名字,彼以此等名字說我,而不知此皆如來異名。
大慧,有說我為如來,有說為自在者(Svayambhu)、為導師(Nayaka)、為出離師(Vinayaka)[注79]、為普導師(Parinayaka)、為佛(Buddha)、為仙人(Risi)、為牛王(Vrsabha)、為梵天(Brahmana)、為毘紐天(Visunu)、為自在天(Isvara)、為勝因(Pradhana)[注80]、為迦毗羅仙(Kapila)[注81]、為真實邊(Bhutanta)、為兆相(Arista)、為第二十二(Nemin)[注82]、為月、為日、為羅摩(Rama)[注83]、為廣博仙人(Vyasa)[注84]、為鹦鹉(Suka)、為因陀羅(Indra)、為阿修羅王(Balin)、為水天(Varuna)。
有等如是以知我。
複有認我為無生無滅者、為空性、為如如、為谛、為實性、為實際、為法界、為涅槃、為常、為平等、為無二、為無染、為無相、為因緣、為佛因法、為解脫、為道谛、為一切智、為勝利、為意成身。
大慧,如是等具足三阿僧祗百千名号,不多不少。
於此世間及餘世間,人知我如知水中月,非在其内,亦非在其外,唯此則不為堕入相續二見之凡愚所知。
彼等雖亦贊譽尊重供養我,然實不善解言說句義。
不辨於義,昧於真實,唯樂着於讀誦教說言說,於是遂計不生不滅為無體,而不知此但為如來之異名,如因陀羅、帝釋、富蘭多羅。
於廣說真實義之經典,不能自信而唯於一切法依言取義。
是故,大慧,彼自欺者如言而說其義,其義無非言說。
何以故?以義無自體而不能離言說故。
無智者謂言說即義,實由於彼昧於言說之自性。
大慧,彼不知言說有生死而義無生死[注85]。
大慧,言說依於字,而義則不依。
以義離有與非有,是故不生,且無基體。
大慧,且諸如來未嘗依文字說法,文字者,有無皆不可得,故異於離文字之思維。
複次,大慧,若人依於文字以說〔真實〕法(dharma),則此人是空談者,以〔真實〕法超越文字故。
以此之故,我與諸佛及菩薩於經典中言,如來未說一字、未答一字。
何以故?以〔真實
如世尊於經中所說,攝義為不生不滅(anirodha-anutpada),且言,說為不生不滅,即是如來異名。
今者,世尊,不生不滅即義為無體耶?且如世尊言,此即如來異名耶?世尊所教,一切法說為不生不滅以彼不見有無二邊故。
世尊,若一切法無生,則無人可取任何法,以從無一法生起故。
若此即為餘法之異名,世尊,則此餘法又當如何? 世尊言:谛聽,大慧,且善思維之,我當為汝說。
大慧菩薩摩诃薩言:唯然,世尊。
即以耳獻於世尊。
世尊告彼言:大慧,如來非是無體,亦非如一切法之可計為不生不滅;非由緣起即可察見,亦非無義,我依此而說彼為無生。
大慧,於說如來法身意生身(manomaya-dharmakaya)時,此〔無生〕即是如來異名。
此非諸外道與二乘,及住七地菩薩所能理解。
大慧,無生即是如來異名。
譬如,大慧,因陀羅(Indra)即帝釋(Sakra),又即富蘭多羅(Purandara);手名為hasta、kara、pani;身為tanu、deha、sarira;地名為prithivi、bhumi、vasumdhara;天名為kha、akasa、gagana,諸如此類皆有多名,同義而有分别,然依此異名卻不得計為異體,彼亦非無體[注78]。
大慧,說我者亦如是,以我於娑婆世界中聞凡愚說,有三阿僧祗百千名字,彼以此等名字說我,而不知此皆如來異名。
大慧,有說我為如來,有說為自在者(Svayambhu)、為導師(Nayaka)、為出離師(Vinayaka)[注79]、為普導師(Parinayaka)、為佛(Buddha)、為仙人(Risi)、為牛王(Vrsabha)、為梵天(Brahmana)、為毘紐天(Visunu)、為自在天(Isvara)、為勝因(Pradhana)[注80]、為迦毗羅仙(Kapila)[注81]、為真實邊(Bhutanta)、為兆相(Arista)、為第二十二(Nemin)[注82]、為月、為日、為羅摩(Rama)[注83]、為廣博仙人(Vyasa)[注84]、為鹦鹉(Suka)、為因陀羅(Indra)、為阿修羅王(Balin)、為水天(Varuna)。
有等如是以知我。
複有認我為無生無滅者、為空性、為如如、為谛、為實性、為實際、為法界、為涅槃、為常、為平等、為無二、為無染、為無相、為因緣、為佛因法、為解脫、為道谛、為一切智、為勝利、為意成身。
大慧,如是等具足三阿僧祗百千名号,不多不少。
於此世間及餘世間,人知我如知水中月,非在其内,亦非在其外,唯此則不為堕入相續二見之凡愚所知。
彼等雖亦贊譽尊重供養我,然實不善解言說句義。
不辨於義,昧於真實,唯樂着於讀誦教說言說,於是遂計不生不滅為無體,而不知此但為如來之異名,如因陀羅、帝釋、富蘭多羅。
於廣說真實義之經典,不能自信而唯於一切法依言取義。
是故,大慧,彼自欺者如言而說其義,其義無非言說。
何以故?以義無自體而不能離言說故。
無智者謂言說即義,實由於彼昧於言說之自性。
大慧,彼不知言說有生死而義無生死[注85]。
大慧,言說依於字,而義則不依。
以義離有與非有,是故不生,且無基體。
大慧,且諸如來未嘗依文字說法,文字者,有無皆不可得,故異於離文字之思維。
複次,大慧,若人依於文字以說〔真實〕法(dharma),則此人是空談者,以〔真實〕法超越文字故。
以此之故,我與諸佛及菩薩於經典中言,如來未說一字、未答一字。
何以故?以〔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