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無常品(2)
關燈
小
中
大
言:世尊說涅槃,此名相何所展示?又雲何為一切外道所分别之涅槃?
世尊言:大慧,谛聽且善思維之,我當告汝。
大慧菩薩摩诃薩言:唯然,世尊。
且獻耳於世尊。
世尊對彼言:諸外道所分别之所謂涅槃,實無其事。
有外道見心心所法不複起用為涅槃,以滅蘊處界故;或於外境不貪着故;或認一切法無常故;或不追憶現前及未來故,此如燈盡、如種敗、如火滅,一切基(upadana)壞,外道則說之為分别不起。
大慧,涅槃不在唯斷滅中。
複有由此方至彼方而住,以說解脫,境界分别離,猶如風止息;亦有外道由壞能覺所覺二見而說解脫;亦有見解脫為常無常分别止息。
複有計諸相分别即負擔苦,而不知無有而唯心自見,由是怖畏於相,以求於無瑞相中得樂[注66],彼即於中着涅槃義。
複有計涅槃若此者:於一切法内外知自相共相而作思維,彼不壞滅,三世恒有。
複有計涅槃為我、為有情、為壽力、為福蔭者、為無上梵,及為一切法不壞。
複次,大慧,有外道以愚癡故而計涅槃為最初色,說為士夫及根本自性[注67],人各見其異,於是在轉化功德中生一切法。
有計涅槃為功過盡;有計依〔識〕智而煩惱滅;有計大自在天為自在造世間者;有計世間輾轉相生,除此即更無有因。
彼等以執於作因及愚癡故不得〔智〕覺,而於非覺中計涅槃。
複次,大慧,有外道計涅槃為達至谛道;有樂着涅槃想,想為功德與作功德者之和合,為一為異,為俱為俱非;有遍計涅槃為諸法自性處,由其自性而生諸法,此如孔雀彩羽、雜色寶石、或如荊棘針,〔而謂〕得見諸法自性。
大慧,有於二十五谛中計涅槃[注68];有計於六德教法(sadguna-upadesa)之護衛中得涅槃[注69];有計時為造作者,世間依時而生起,於此認知即是涅槃;複次,大慧,有計有物為涅槃、有計無物為涅槃;有計遍知有物無物為涅槃;有計有物與涅槃不可分别為異。
複次,大慧,有異彼者,以一切智,作獅子吼,於智中解說涅槃。
涅槃即〔住於〕證知無有而唯心自見處,於中不取外境為有或非有;遠離四句,住於如實(yathabhuta)而内觀;以唯心自見而不堕入二邊之分别;不入諸量,不持之以為真實見,以彼於中更不着〔已得自證[注70]〕真實法義,以其能成迷亂因,故須不着意:由得内自證殊勝法,現證二無我,摧毀二煩惱,淨除二種障;已次第曆菩薩諸地,入於佛地,證以如幻三摩地為首之諸三摩地,超離心意意識。
所謂涅槃者,於此可見。
諸外道涅槃見,各由理量推衍,而非如理,故亦不為智者所許。
大慧,彼相續堕入二見而計涅槃。
諸外道由分别而計涅槃,大慧,於〔涅槃〕中實不生不滅。
諸外道依於自宗而得其知識與識智,遂成違背,以非如其所計故。
由於意〔着於〕來去而生動搖,而涅槃終不可得。
大慧,汝及菩薩摩诃薩應當修學上來所說,應舍一切外道對涅槃諸〔分别〕見。
故說頌言—— 69外道各各計涅槃悉皆無非是遍計 此實非為解脫道[注71] 70遠離一切善方便而求解彼捆與縛 外道計彼得解脫然而無覓解脫處 71一派分成衆部居此即外道之宗義 由是於中無解脫以彼愚癡妄分别 72沈吟謬誤因果義故諸外道成欺詐 由是彼等無解脫以持有無二見故 73凡愚樂聞颠倒理於實則不生大智 所聞即是三界本唯實可以滅諸苦 74譬如鏡中見影像心所自見非為實 凡愚由彼習氣鏡於心見之而為二 75不達無有唯心見二取分别即生起 了知無有唯心見分别即然成寂息 76心者無非為種種離於能相與所相 雖然可得見形色非似凡愚見分别 77三界無非是分别於三界中無外境 由分别而見種種此即凡愚所能知 78於不共之經典中於分别作不共說 不同名相義不同離言則義不可得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白世尊言:世尊,如來應正等覺、大導師,願為我說佛自性(svabuddha-buddhata),令我及餘菩薩摩诃薩,善知雲何為如來德性(Tathagata-svabhavakusala),得成就自覺覺他。
世尊言:大慧,恣汝所問,我當随汝問而說。
大慧答言:世尊,應思量如來應正等覺為作為不作、為因為果、為能相為所相、為能诠為所诠、為能覺為所覺?世尊於此等诠義,為異為不異? 世尊言:若如來應正等覺落於言诠,則可說為:非作非不作、非因亦非果。
所以者何?以此犯二邊過故。
大慧,若如來由所作而成,則彼是無常;若彼是無常,則一切所作皆是如來。
此非為我及諸如來之所欲願。
若如來非所作則不得其體性[注72],是則一切所得資糧皆無有益,如同兔角石女兒,以非由於作故。
此亦非因非果,大慧,為非有非無。
此說非有非無為離四句[注73]。
四句者,大慧,是為言說。
若離四句,則言說如石女兒。
大慧,石女兒僅屬名言而離於四句[注74]。
以離故,智者即知其不可以為量。
此即智者所了知之一切說如來名言義。
我說一切法無我,大慧,此即謂彼無我性,是故諸法無我。
我謂一切法各具其自而非他者,如牛與馬,大慧,譬如成立牛者非是馬性(atman),成立馬者非是牛性,此即非有非非有之例證。
彼非各無其自性相(svalaksana),彼如自性相而如是成。
同理,大慧,諸法非各無其自性相,彼如其自而成彼。
凡愚與淺智者以分别故,
大慧菩薩摩诃薩言:唯然,世尊。
且獻耳於世尊。
世尊對彼言:諸外道所分别之所謂涅槃,實無其事。
有外道見心心所法不複起用為涅槃,以滅蘊處界故;或於外境不貪着故;或認一切法無常故;或不追憶現前及未來故,此如燈盡、如種敗、如火滅,一切基(upadana)壞,外道則說之為分别不起。
大慧,涅槃不在唯斷滅中。
複有由此方至彼方而住,以說解脫,境界分别離,猶如風止息;亦有外道由壞能覺所覺二見而說解脫;亦有見解脫為常無常分别止息。
複有計諸相分别即負擔苦,而不知無有而唯心自見,由是怖畏於相,以求於無瑞相中得樂[注66],彼即於中着涅槃義。
複有計涅槃若此者:於一切法内外知自相共相而作思維,彼不壞滅,三世恒有。
複有計涅槃為我、為有情、為壽力、為福蔭者、為無上梵,及為一切法不壞。
複次,大慧,有外道以愚癡故而計涅槃為最初色,說為士夫及根本自性[注67],人各見其異,於是在轉化功德中生一切法。
有計涅槃為功過盡;有計依〔識〕智而煩惱滅;有計大自在天為自在造世間者;有計世間輾轉相生,除此即更無有因。
彼等以執於作因及愚癡故不得〔智〕覺,而於非覺中計涅槃。
複次,大慧,有外道計涅槃為達至谛道;有樂着涅槃想,想為功德與作功德者之和合,為一為異,為俱為俱非;有遍計涅槃為諸法自性處,由其自性而生諸法,此如孔雀彩羽、雜色寶石、或如荊棘針,〔而謂〕得見諸法自性。
大慧,有於二十五谛中計涅槃[注68];有計於六德教法(sadguna-upadesa)之護衛中得涅槃[注69];有計時為造作者,世間依時而生起,於此認知即是涅槃;複次,大慧,有計有物為涅槃、有計無物為涅槃;有計遍知有物無物為涅槃;有計有物與涅槃不可分别為異。
複次,大慧,有異彼者,以一切智,作獅子吼,於智中解說涅槃。
涅槃即〔住於〕證知無有而唯心自見處,於中不取外境為有或非有;遠離四句,住於如實(yathabhuta)而内觀;以唯心自見而不堕入二邊之分别;不入諸量,不持之以為真實見,以彼於中更不着〔已得自證[注70]〕真實法義,以其能成迷亂因,故須不着意:由得内自證殊勝法,現證二無我,摧毀二煩惱,淨除二種障;已次第曆菩薩諸地,入於佛地,證以如幻三摩地為首之諸三摩地,超離心意意識。
所謂涅槃者,於此可見。
諸外道涅槃見,各由理量推衍,而非如理,故亦不為智者所許。
大慧,彼相續堕入二見而計涅槃。
諸外道由分别而計涅槃,大慧,於〔涅槃〕中實不生不滅。
諸外道依於自宗而得其知識與識智,遂成違背,以非如其所計故。
由於意〔着於〕來去而生動搖,而涅槃終不可得。
大慧,汝及菩薩摩诃薩應當修學上來所說,應舍一切外道對涅槃諸〔分别〕見。
故說頌言—— 69外道各各計涅槃悉皆無非是遍計 此實非為解脫道[注71] 70遠離一切善方便而求解彼捆與縛 外道計彼得解脫然而無覓解脫處 71一派分成衆部居此即外道之宗義 由是於中無解脫以彼愚癡妄分别 72沈吟謬誤因果義故諸外道成欺詐 由是彼等無解脫以持有無二見故 73凡愚樂聞颠倒理於實則不生大智 所聞即是三界本唯實可以滅諸苦 74譬如鏡中見影像心所自見非為實 凡愚由彼習氣鏡於心見之而為二 75不達無有唯心見二取分别即生起 了知無有唯心見分别即然成寂息 76心者無非為種種離於能相與所相 雖然可得見形色非似凡愚見分别 77三界無非是分别於三界中無外境 由分别而見種種此即凡愚所能知 78於不共之經典中於分别作不共說 不同名相義不同離言則義不可得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白世尊言:世尊,如來應正等覺、大導師,願為我說佛自性(svabuddha-buddhata),令我及餘菩薩摩诃薩,善知雲何為如來德性(Tathagata-svabhavakusala),得成就自覺覺他。
世尊言:大慧,恣汝所問,我當随汝問而說。
大慧答言:世尊,應思量如來應正等覺為作為不作、為因為果、為能相為所相、為能诠為所诠、為能覺為所覺?世尊於此等诠義,為異為不異? 世尊言:若如來應正等覺落於言诠,則可說為:非作非不作、非因亦非果。
所以者何?以此犯二邊過故。
大慧,若如來由所作而成,則彼是無常;若彼是無常,則一切所作皆是如來。
此非為我及諸如來之所欲願。
若如來非所作則不得其體性[注72],是則一切所得資糧皆無有益,如同兔角石女兒,以非由於作故。
此亦非因非果,大慧,為非有非無。
此說非有非無為離四句[注73]。
四句者,大慧,是為言說。
若離四句,則言說如石女兒。
大慧,石女兒僅屬名言而離於四句[注74]。
以離故,智者即知其不可以為量。
此即智者所了知之一切說如來名言義。
我說一切法無我,大慧,此即謂彼無我性,是故諸法無我。
我謂一切法各具其自而非他者,如牛與馬,大慧,譬如成立牛者非是馬性(atman),成立馬者非是牛性,此即非有非非有之例證。
彼非各無其自性相(svalaksana),彼如自性相而如是成。
同理,大慧,諸法非各無其自性相,彼如其自而成彼。
凡愚與淺智者以分别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