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集三萬六千一切法品》(5)

關燈
lpa);理分别(vukti-vikalpa);生分别(utpada-vikalpa);不生分别(anutpada-vikalpa);相屬分别(sambandha-vikalpa);縛不縛分别(bandhabandha-vikalpa)。

    大慧,此即種種分别。

     今者,雲何言說分别?此謂於種種美妙聲音與歌詠起執着,是即言說分别。

     雲何所說分别?此謂由遍計言說依所說事生起,而其所說事有自性〔自存自成〕,為聖智現證。

    [注158] 雲何相分别?於言說所表示中,遍計種種相,此如陽焰,堅執追逐,如是由堅、濕、暖、動以分别一切法。

     雲何利益分别?此謂貪财富境,如金、銀、雜寶石等。

     雲何自性分别?此謂依外道妄見對一切法自性作分别。

    堅謂此即是此,決非餘者。

     雲何因分别?由有無以分别因緣,遍計有所謂因相。

    此即因分别。

     雲何外道見分别?此謂執持外道邪見,以分别有無、一異、俱非俱等義。

     雲何理分别?此謂其教法之理,依我與我所之執着。

     雲何生分别?此謂執着於法,依因而成有,複依因而還滅[注159]。

     雲何不生分别?此謂分别一切法從本以來不生,〔所謂不生,即謂〕無因諸色,不依因緣而成為有[注160]。

     雲何相屬分别?此謂如金與金縷之相屬。

    [注161] 雲何縛不縛分别?此謂遍計有所縛,以有能縛故。

    此如人可受繩索縛,亦可方便解此縛。

     如是,大慧,此即種種分别相,一切凡愚於此執着諸法為有為無之遍計,於緣起中執着種種由遍計生起之法。

    此如見種種幻事,此種種展現,實為凡愚據一己計度,異於幻事而成法。

    大慧,幻事與此種種事物,非異非不異。

    若異,種種事物不當以幻事為其因;若一,幻事與種種事物應無差别,然二者實有差别,是故幻事與種種事物非異非不異。

     大慧,汝及諸菩薩摩诃薩,於幻有無不應生計着。

     故說頌言—— 182心受外境所縛東識覺智随境轉起[注162] 殊勝無相境界中則有般若得轉起 183依於遍計得成有於依他見則非是 由颠倒成遍計性於依他中無分别 184遍計種種分别法實如幻事無所得 由分别成種種相無所得者亦如是 185遍計於相成過失由是人即受束縛 凡愚遍計心生相於依他中作遍計 186從於遍計而有者無非即是依他相 遍計而成種種相於依他上作分别 187世俗谛與勝義谛第三則為異端因[注163] 虛妄分别為世俗彼若斷除則智界 188譬如修行者觀修於一之中現種種 然而此實無種種但為虛妄分别相 189譬如由翳眼所見見種種且起計着 翳境非色非非色由無知者成緣起 190譬如淨金離垢染譬如淨水離泥濁 譬如虛空淨無雲離遍計即淨如是[注164] 191無有所謂遍計有由依他則見其有[注165] 當人遠離於分别增益減損皆受壞 192若然依他相為有遍計相則為無有 是則有法離於有有法得從無有生 193依止遍計分别故可得依他相為有 依止於相及名言遍計〔自性〕得生起 194遍計〔自性〕不成實無所有得生起 若知勝義谛之義則其自性得清淨 195遍計分别十二種依他則有六種〔因〕 於内自證真如智彼等悉皆無分别[注166] 196於五法中成真實彼三自性亦如是 行人依彼現觀時則不逾越於如如 197若然依於依他相則有種種遍計名 然而種種遍計相則依依他而生起 198以覺智作善觀察[注167]無依他亦無遍計 圓成智中無所有雲何以智能分别 199若於圓成智而言有法不能說有無 於不能說有無中雲何能有二自性 200由於遍計分别故此二自性成施設 由遍計見種種法彼清淨則得聖智 201有遍計即有種種從於依他而分别 若異於此作分别則成堕入外道說 202於遍計上更遍計種種因法由是生[注168] 二取分别若遣除此真能得圓成智 大慧更白世尊言:唯願告我,世尊,一乘行相(ekayamagatilasana),及自證聖智行相(pratyatmaryajnanagati-laksana)。

    世尊,我及諸菩薩摩诃薩若通達一乘,得内聖智相,即能不依於他,於佛法中得安立。

     世尊言:然,大慧,且谛聽,我為汝說。

     大慧菩薩摩诃薩言:唯然,世尊,我當以耳獻世尊。

     世尊於是言:依於無分别之聖教,大慧,菩薩摩诃薩當獨處閑靜,自内觀察(vicara),不依於他,唯由自内證智,為除錯見與分别而次第上進,緻力於究竟,入如來地。

    大慧,此即由聖智得内證性相。

     雲何一乘性相?我名之為一乘,以行人認知及現證其道,趣向一乘故。

     雲何為認知及現證一乘道?由舍離二取而不起分别,如實而住,即可得現證一乘。

    大慧,唯如來能證一乘,非外道、二乘、梵天王(Brahman)之所能。

    以此之故,名為一乘。

     大慧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