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集三萬六千一切法品》(4)
關燈
小
中
大
世尊,外道說從有與無而生[注128],若依世尊,一切法實從本無而成有,生已還滅,世尊,此即謂無明緣行,乃至老死。
世尊說此教法,實說為無因,非說有因,以世尊說“此有故彼有”(asminsatidambhavati)故。
若此為同時成緣而非次第相依者,則不應理。
世尊,外道說實勝,非如來說也。
何以故?外道施設因,非依緣起而生果,然而世尊,如來所說之因與果相依,而果又複與因相依[注129],如是因與緣互相連系,由其輾轉即犯無窮(anyonya-anavastha)過。
至若“此有故彼有”,則更是說無因也。
世尊答言:非是,大慧,我說者非為無因之緣起,非於因緣相連中輾轉〔無窮〕。
我說“此有故彼有”者,以我見外境自性無所有,但唯自心故;以能取所取非真實故。
大慧,若有人執着能取所取義,彼即不能了知世間唯心自見為境,大慧,彼之過失,為将外境取為真實而說有無,然此非我所說緣起。
大慧複白言:世尊,豈非以言說(abhilapa)真實,故有諸法耶?若不由言說,世尊,諸法〔概念〕無有生起。
由是世尊,一切法之有實由言說真實而成。
[注130] 世尊言:雖無外境亦有言說,大慧,例如兔角、龜毛、石女兒,彼等於世間全不可見,然卻有言說。
大慧,彼等非有非非有而有言說。
大慧,若汝謂因言說真實始成外境有,此不應理。
非一切佛土有言說,言說者,大慧,假施設而已。
或有佛土,瞪視而顯意,或由手勢,亦有由皺眉、瞬目、笑或呵欠,複有由清喉、憶念,以至哆嗦。
大慧,此如不瞬世界、妙香國,以及普賢[注131]如來應正等覺刹土,由瞪目而視,諸菩薩摩诃薩現證無生法忍及種種殊勝三摩地。
以此之故,大慧,一切法之成立,實無關於言說。
試看,大慧,於此世界中如是有情國度,如蟻、蜂等,雖無言說,而能成事。
故頌言—— 166兔角與彼石女兒實無所有如虛空 除於言說表達外是故其有為遍計 167當於因緣和合時凡愚遍計此為生 於此未能如實解流轉三有居停處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複白世尊言:世尊,依於何處而說常聲(nityasabda)[注132]? 世尊答言:依迷(bhranti)而說。
大慧,雖智者亦見有迷現,然彼能離颠倒。
大慧,此如陽焰、旋火輪、發網、乾闼婆城、幻、夢、鏡像、神我等,世間無智者對此生颠倒解,具智者則不然,唯此非謂如是迷相不現彼前。
大慧,有迷即見種種相狀,然而不宜說之為無常,何以故?以不可說其為有為無故。
複次,大慧,雲何於此等迷法不可說其為有為無耶?以凡愚但取種種境,如於海取波、如見餓鬼不得見之恒河水,以此之故,大慧,迷法不可說為有,然而如水能現於餘衆前,故亦不可說為非有[注133]。
是故對於智者,迷非颠倒,亦非非颠倒。
以此之故,大慧,由此無差别性,則迷法亦可說其性相為常。
大慧,以分别故而見種種相,迷法始見為差異,〔非迷法自有差别相[注134]〕,故可說迷法成為常性。
複次,大慧,雲何迷法可得許為真實(tattva)耶?大慧,以諸聖者於迷法不起颠倒想,亦不起非颠倒想故,更無有異。
大慧,設若聖者於此等迷法中有少許想,即違聖智所得之真實。
故若於此有任何法〔施設〕,皆是凡愚妄說,非智者言。
複次,若由颠倒非颠倒見以分别迷法,則将成兩種種性:一為智者種性、一為凡愚淺智者種性。
大慧,智者種性可分為三,即聲聞、緣覺、佛。
大慧,雲何愚分别於迷而生起聲聞乘種性(sravakayana-gotra)?大慧,計着自相共相義而且堅持,由是生起聲聞乘種性。
此即由迷生起聲聞乘種性之況。
大慧,雲何當分别於迷時緣覺乘種性(pratyekabuddha-gotra)生起?大慧,當於迷法中計着自相共相義時,可令人離於世緣,由是生起緣覺〔乘〕種性。
大慧,雲何於由智分别迷法時生起佛〔乘〕種性(buddha-gotra)?大慧,於了知世間無有而唯自心時,對外境作有與非有之分别即已息滅,此即生起佛〔乘〕種性。
[注135] 大慧,此即種性,此即種性之所表示。
複次,大慧,於凡愚對迷法作分别時,成種種外境顯現,決定如是、決定不異,即生起流轉乘種性(samsara-vana-gotra)。
由是,大慧,凡愚分别迷法而成種種性相,故迷法非真實非不真實[注136]。
是故,大慧,迷法入智者分别,即轉為如如(tathata),以此為心意意識、遍計、習氣、〔三〕自性、五法之轉依故。
大慧,此可說為——如如即是心離束縛。
大慧,我今更明了顯示此句所說義,此即:離分别者,即是放棄一切分别。
此說至此為止。
大慧言:世尊,迷法存在非存在? 世尊答言:如幻,大慧,迷法無執着相故,若執着為有則不可轉,諸緣起應如外道所說,具生者義。
大慧言:世尊,若迷法如幻,此當可成為另一迷法之因。
世尊答言:非是,大慧,幻事不成迷法之因,以其無力生起邪見與過失故,是故大慧,幻事即不生邪見與過失。
複次,大慧,幻事無自分别,從他咒語而得生起,是故非由邪見與過失之習氣而生,由是而無過失。
此唯是凡愚心持迷亂見(mohamatra),而聖者則與此無關。
此即謂—— 168智者於迷無所見於彼中間無有實 若於彼中有真實則迷亦當成真實 169若然離於諸迷法而有似相生起者 此即依然是迷法猶如翳目未清淨[
世尊說此教法,實說為無因,非說有因,以世尊說“此有故彼有”(asminsatidambhavati)故。
若此為同時成緣而非次第相依者,則不應理。
世尊,外道說實勝,非如來說也。
何以故?外道施設因,非依緣起而生果,然而世尊,如來所說之因與果相依,而果又複與因相依[注129],如是因與緣互相連系,由其輾轉即犯無窮(anyonya-anavastha)過。
至若“此有故彼有”,則更是說無因也。
世尊答言:非是,大慧,我說者非為無因之緣起,非於因緣相連中輾轉〔無窮〕。
我說“此有故彼有”者,以我見外境自性無所有,但唯自心故;以能取所取非真實故。
大慧,若有人執着能取所取義,彼即不能了知世間唯心自見為境,大慧,彼之過失,為将外境取為真實而說有無,然此非我所說緣起。
大慧複白言:世尊,豈非以言說(abhilapa)真實,故有諸法耶?若不由言說,世尊,諸法〔概念〕無有生起。
由是世尊,一切法之有實由言說真實而成。
[注130] 世尊言:雖無外境亦有言說,大慧,例如兔角、龜毛、石女兒,彼等於世間全不可見,然卻有言說。
大慧,彼等非有非非有而有言說。
大慧,若汝謂因言說真實始成外境有,此不應理。
非一切佛土有言說,言說者,大慧,假施設而已。
或有佛土,瞪視而顯意,或由手勢,亦有由皺眉、瞬目、笑或呵欠,複有由清喉、憶念,以至哆嗦。
大慧,此如不瞬世界、妙香國,以及普賢[注131]如來應正等覺刹土,由瞪目而視,諸菩薩摩诃薩現證無生法忍及種種殊勝三摩地。
以此之故,大慧,一切法之成立,實無關於言說。
試看,大慧,於此世界中如是有情國度,如蟻、蜂等,雖無言說,而能成事。
故頌言—— 166兔角與彼石女兒實無所有如虛空 除於言說表達外是故其有為遍計 167當於因緣和合時凡愚遍計此為生 於此未能如實解流轉三有居停處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複白世尊言:世尊,依於何處而說常聲(nityasabda)[注132]? 世尊答言:依迷(bhranti)而說。
大慧,雖智者亦見有迷現,然彼能離颠倒。
大慧,此如陽焰、旋火輪、發網、乾闼婆城、幻、夢、鏡像、神我等,世間無智者對此生颠倒解,具智者則不然,唯此非謂如是迷相不現彼前。
大慧,有迷即見種種相狀,然而不宜說之為無常,何以故?以不可說其為有為無故。
複次,大慧,雲何於此等迷法不可說其為有為無耶?以凡愚但取種種境,如於海取波、如見餓鬼不得見之恒河水,以此之故,大慧,迷法不可說為有,然而如水能現於餘衆前,故亦不可說為非有[注133]。
是故對於智者,迷非颠倒,亦非非颠倒。
以此之故,大慧,由此無差别性,則迷法亦可說其性相為常。
大慧,以分别故而見種種相,迷法始見為差異,〔非迷法自有差别相[注134]〕,故可說迷法成為常性。
複次,大慧,雲何迷法可得許為真實(tattva)耶?大慧,以諸聖者於迷法不起颠倒想,亦不起非颠倒想故,更無有異。
大慧,設若聖者於此等迷法中有少許想,即違聖智所得之真實。
故若於此有任何法〔施設〕,皆是凡愚妄說,非智者言。
複次,若由颠倒非颠倒見以分别迷法,則将成兩種種性:一為智者種性、一為凡愚淺智者種性。
大慧,智者種性可分為三,即聲聞、緣覺、佛。
大慧,雲何愚分别於迷而生起聲聞乘種性(sravakayana-gotra)?大慧,計着自相共相義而且堅持,由是生起聲聞乘種性。
此即由迷生起聲聞乘種性之況。
大慧,雲何當分别於迷時緣覺乘種性(pratyekabuddha-gotra)生起?大慧,當於迷法中計着自相共相義時,可令人離於世緣,由是生起緣覺〔乘〕種性。
大慧,雲何於由智分别迷法時生起佛〔乘〕種性(buddha-gotra)?大慧,於了知世間無有而唯自心時,對外境作有與非有之分别即已息滅,此即生起佛〔乘〕種性。
[注135] 大慧,此即種性,此即種性之所表示。
複次,大慧,於凡愚對迷法作分别時,成種種外境顯現,決定如是、決定不異,即生起流轉乘種性(samsara-vana-gotra)。
由是,大慧,凡愚分别迷法而成種種性相,故迷法非真實非不真實[注136]。
是故,大慧,迷法入智者分别,即轉為如如(tathata),以此為心意意識、遍計、習氣、〔三〕自性、五法之轉依故。
大慧,此可說為——如如即是心離束縛。
大慧,我今更明了顯示此句所說義,此即:離分别者,即是放棄一切分别。
此說至此為止。
大慧言:世尊,迷法存在非存在? 世尊答言:如幻,大慧,迷法無執着相故,若執着為有則不可轉,諸緣起應如外道所說,具生者義。
大慧言:世尊,若迷法如幻,此當可成為另一迷法之因。
世尊答言:非是,大慧,幻事不成迷法之因,以其無力生起邪見與過失故,是故大慧,幻事即不生邪見與過失。
複次,大慧,幻事無自分别,從他咒語而得生起,是故非由邪見與過失之習氣而生,由是而無過失。
此唯是凡愚心持迷亂見(mohamatra),而聖者則與此無關。
此即謂—— 168智者於迷無所見於彼中間無有實 若於彼中有真實則迷亦當成真實 169若然離於諸迷法而有似相生起者 此即依然是迷法猶如翳目未清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