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集三萬六千一切法品》(4)
關燈
小
中
大
a)
二者、觀察義禅(arthapravicaya-dhyana)
三者、攀緣如禅(tathatalambana-dhyana)
四者、如來禅(tathagata-dhyana)
雲何愚夫所行禅?此謂於二乘修學中作觀修,見人無我、諸法自共性相、白骨觀、無常、苦、不淨等,堅守此等義理,除此更無餘者,次第漸進,至得滅受想定。
是即愚夫所行禅。
大慧,雲何觀察義禅?此謂行者得人無我、自相共相已,且超越無義理之自、他、俱等外道句義,乃能随順諸地於種種法無我義作觀察,是即觀察義禅[注121]。
大慧,雲何攀緣如禅?謂於〔證知〕二無我分别唯是虛妄,由是於如實中建立無分别,是即攀緣如禅。
大慧,雲何如來禅?謂入如來種性地,住於内自證聖智性相之三種樂中[注122],為諸有情成辦不可思議事,我說此為如來禅。
故說頌曰—— 161此有愚夫所行禅以及觀察義理禅 以如為緣之禅定以及如來清淨禅 162行人於彼觀修中時見日月之形相 或見蓮花魔住處虛空火焰種種相 163如是一切諸顯現皆可引人入外道 或者堕於聲聞境或堕入於緣覺界 164盡舍離入無相境順真如緣即現前 諸刹諸佛光輝手摩彼具緣人之頂 爾時,大意菩薩摩诃薩複白世尊言:世尊說涅槃,雲何為涅槃義耶? 世尊答言:於一切識自性與習氣——包括阿賴耶識(心)、末那識(意)與意識(第六識),遍計習氣即由彼處生,當彼等〔識〕皆成轉依時,我及諸佛即稱之為涅槃[注123]。
涅槃道與涅槃自性都為空性,是真實境界。
更者,大慧,涅槃是内自證聖智所行境界,遠離常斷、有無。
雲何非常?以其已離自〔相〕共相分别故,是以非常[注124]。
雲何非斷?以過去、現在、未來一切智者所内自證故,是以非斷。
複次,大慧,大般涅槃[注125]非壞非死。
大慧,若大般涅槃是死,則應更有生與相續。
大般涅槃若壞,則彼當是有為法。
以此之故,大般涅槃非壞非死,為行人之所歸趣。
複次,大慧,大般涅槃無舍亦無得、非常亦非斷、非一義亦非無義[注126],是名涅槃。
複次,大慧,二乘之涅槃,見為於遠離世緣中、於世間無颠倒不起分别中,現證自〔相〕共相。
此是彼等涅槃想。
複次,大慧,此有兩種自性性相。
雲何為二?是謂:執着言說而起自性(abhilapasvabhavabhinivesa)、執着境事而起自性(vastusvabhavabhinivesa)等二性相。
執着言說而起自性者,大慧,謂由無始來時執着於言說之習氣與遍計而起。
執着於外境而起自性者,謂由不知外世間實唯自心而起。
複次,大慧,此有兩種如來應正等覺加持力,得加持故,〔菩薩摩诃薩〕乃得頂禮佛足請問。
雲何為加持諸菩薩之兩種力? 其一,由力令得入三摩地與等至;其二,由力令得諸佛現身於彼等面前,手灌其頂。
大慧,蒙佛加持力,初地菩薩摩诃薩能入菩薩三摩地,名為大乘光明三摩地。
入已,即見十方如來應正等覺現身於前,面對彼菩薩予以身語意加持。
大慧,此如金剛藏(Vajragarbha)菩薩摩诃薩,及其餘成就如是功德與性相之菩薩摩诃薩,即然如是。
是故,大慧,初地菩薩摩诃薩於三摩地與三摩鉢底中,蒙如來力加持。
由百千劫積集福德資糧,漸進諸地,善成就能對治(paksa)〔相〕、所對治(vipaksa)相,而至於菩薩法雲地。
是時此菩薩摩诃薩,見自坐於大蓮花微妙宮殿中寶座上,同等菩薩摩诃薩衆環繞,首戴諸寶莊嚴寶冠,身如黃金瞻葡花色,如盛滿月,放大光明。
十方諸佛舒蓮花手而灌其頂——菩薩摩诃薩坐於蓮花宮座上,佛灌其頂如灌轉輪王太子。
如是,菩薩摩诃薩即謂得佛力加持,受其手灌頂。
大慧,此即謂菩薩摩诃薩所受之兩種加持力。
由兩種加持力,即能至諸佛現前處,更無餘法可得見如來應正等覺。
複次,大慧,菩薩摩诃薩之三摩地、神通、說法,皆得諸佛兩種加持力加持。
大慧,若菩薩摩诃薩離佛加持力而能展示其辯才(pratibhana)者,則凡愚淺智者亦當能展示其辯才。
何以故?以得加持或不得故[注127]。
如來加持力所至處,非隻諸樂器,即使山林草木以至城中宮殿房舍、聖者住處,皆能普出樂音,更何況具知覺者(sacetana)。
盲聾瘖瘂〔由是〕得治其缺陷,享解脫樂,如是大慧,此即諸如來加持力〕之殊勝大功德(mahaguna-visesam)。
大慧複言:世尊,何故於菩薩摩诃薩入三摩地與三摩鉢底時、於殊勝地(visesa-bhumi)受灌頂時,如來應正等覺賜加持於彼? 世尊答言:為欲令其離魔、離業、離諸煩惱故;為欲令其不堕聲聞地故;為欲令其内自證如來地故;為欲令其於所得證量增長故。
以此之故,大慧,如來應正等覺以力加持諸菩薩摩诃薩。
若不得此加持,大慧,彼能堕入颠倒外道、聲聞、魔者之思維,而不能〔現證〕無上正等正覺。
以此之故,大慧,菩薩摩诃薩為如來應正等覺所攝受。
165由於諸佛之誓句故加持力得清淨 於三摩地及灌頂由彼初地至十地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複白世尊言:世尊所說緣起,依因生果,此非建立為自體生。
然而外道亦說由因生,如彼說諸法由勝性、自在、神我、時、微塵等緣生起。
今世尊但以因緣異名說一切法生起,何能與外道於義理上有所區别耶?
是即愚夫所行禅。
大慧,雲何觀察義禅?此謂行者得人無我、自相共相已,且超越無義理之自、他、俱等外道句義,乃能随順諸地於種種法無我義作觀察,是即觀察義禅[注121]。
大慧,雲何攀緣如禅?謂於〔證知〕二無我分别唯是虛妄,由是於如實中建立無分别,是即攀緣如禅。
大慧,雲何如來禅?謂入如來種性地,住於内自證聖智性相之三種樂中[注122],為諸有情成辦不可思議事,我說此為如來禅。
故說頌曰—— 161此有愚夫所行禅以及觀察義理禅 以如為緣之禅定以及如來清淨禅 162行人於彼觀修中時見日月之形相 或見蓮花魔住處虛空火焰種種相 163如是一切諸顯現皆可引人入外道 或者堕於聲聞境或堕入於緣覺界 164盡舍離入無相境順真如緣即現前 諸刹諸佛光輝手摩彼具緣人之頂 爾時,大意菩薩摩诃薩複白世尊言:世尊說涅槃,雲何為涅槃義耶? 世尊答言:於一切識自性與習氣——包括阿賴耶識(心)、末那識(意)與意識(第六識),遍計習氣即由彼處生,當彼等〔識〕皆成轉依時,我及諸佛即稱之為涅槃[注123]。
涅槃道與涅槃自性都為空性,是真實境界。
更者,大慧,涅槃是内自證聖智所行境界,遠離常斷、有無。
雲何非常?以其已離自〔相〕共相分别故,是以非常[注124]。
雲何非斷?以過去、現在、未來一切智者所内自證故,是以非斷。
複次,大慧,大般涅槃[注125]非壞非死。
大慧,若大般涅槃是死,則應更有生與相續。
大般涅槃若壞,則彼當是有為法。
以此之故,大般涅槃非壞非死,為行人之所歸趣。
複次,大慧,大般涅槃無舍亦無得、非常亦非斷、非一義亦非無義[注126],是名涅槃。
複次,大慧,二乘之涅槃,見為於遠離世緣中、於世間無颠倒不起分别中,現證自〔相〕共相。
此是彼等涅槃想。
複次,大慧,此有兩種自性性相。
雲何為二?是謂:執着言說而起自性(abhilapasvabhavabhinivesa)、執着境事而起自性(vastusvabhavabhinivesa)等二性相。
執着言說而起自性者,大慧,謂由無始來時執着於言說之習氣與遍計而起。
執着於外境而起自性者,謂由不知外世間實唯自心而起。
複次,大慧,此有兩種如來應正等覺加持力,得加持故,〔菩薩摩诃薩〕乃得頂禮佛足請問。
雲何為加持諸菩薩之兩種力? 其一,由力令得入三摩地與等至;其二,由力令得諸佛現身於彼等面前,手灌其頂。
大慧,蒙佛加持力,初地菩薩摩诃薩能入菩薩三摩地,名為大乘光明三摩地。
入已,即見十方如來應正等覺現身於前,面對彼菩薩予以身語意加持。
大慧,此如金剛藏(Vajragarbha)菩薩摩诃薩,及其餘成就如是功德與性相之菩薩摩诃薩,即然如是。
是故,大慧,初地菩薩摩诃薩於三摩地與三摩鉢底中,蒙如來力加持。
由百千劫積集福德資糧,漸進諸地,善成就能對治(paksa)〔相〕、所對治(vipaksa)相,而至於菩薩法雲地。
是時此菩薩摩诃薩,見自坐於大蓮花微妙宮殿中寶座上,同等菩薩摩诃薩衆環繞,首戴諸寶莊嚴寶冠,身如黃金瞻葡花色,如盛滿月,放大光明。
十方諸佛舒蓮花手而灌其頂——菩薩摩诃薩坐於蓮花宮座上,佛灌其頂如灌轉輪王太子。
如是,菩薩摩诃薩即謂得佛力加持,受其手灌頂。
大慧,此即謂菩薩摩诃薩所受之兩種加持力。
由兩種加持力,即能至諸佛現前處,更無餘法可得見如來應正等覺。
複次,大慧,菩薩摩诃薩之三摩地、神通、說法,皆得諸佛兩種加持力加持。
大慧,若菩薩摩诃薩離佛加持力而能展示其辯才(pratibhana)者,則凡愚淺智者亦當能展示其辯才。
何以故?以得加持或不得故[注127]。
如來加持力所至處,非隻諸樂器,即使山林草木以至城中宮殿房舍、聖者住處,皆能普出樂音,更何況具知覺者(sacetana)。
盲聾瘖瘂〔由是〕得治其缺陷,享解脫樂,如是大慧,此即諸如來加持力〕之殊勝大功德(mahaguna-visesam)。
大慧複言:世尊,何故於菩薩摩诃薩入三摩地與三摩鉢底時、於殊勝地(visesa-bhumi)受灌頂時,如來應正等覺賜加持於彼? 世尊答言:為欲令其離魔、離業、離諸煩惱故;為欲令其不堕聲聞地故;為欲令其内自證如來地故;為欲令其於所得證量增長故。
以此之故,大慧,如來應正等覺以力加持諸菩薩摩诃薩。
若不得此加持,大慧,彼能堕入颠倒外道、聲聞、魔者之思維,而不能〔現證〕無上正等正覺。
以此之故,大慧,菩薩摩诃薩為如來應正等覺所攝受。
165由於諸佛之誓句故加持力得清淨 於三摩地及灌頂由彼初地至十地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複白世尊言:世尊所說緣起,依因生果,此非建立為自體生。
然而外道亦說由因生,如彼說諸法由勝性、自在、神我、時、微塵等緣生起。
今世尊但以因緣異名說一切法生起,何能與外道於義理上有所區别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