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集三萬六千一切法品》(3)

關燈
大慧,於此處,人於自相共相中見一切法,然而相對而言,此法或不見於此地,由是即說為相對空。

    [注101] 大慧,此即七種空性,相對空最下,汝須遠離。

     複次,大慧,說一切法無生,非謂其不生,但以其不能自體而生,除三摩地境中所見。

    無自性者,即依無生之密意而言,大慧。

    故一切法無自性,即意謂其常無間如是,由一有境瞬即變為另一有境,此即一切法不具自性,由是說一切法無自性。

     複次,大慧,雲何無二(advaya)?此謂如光與影、長與短、黑與白等,皆為相對名言,大慧,彼等各各不能獨立。

    此如涅槃與輪廻,一切法皆非為二,非於輪廻外有涅槃,非於涅槃外有輪廻,二者依相違相為因始成為有性[注102],故說一切法無二,如輪廻涅槃例。

    以此之故,大慧,汝須修學空性、無生、無二及無自性。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 137我每於說空性時實離斷邊與常邊 輪理故如夢如幻而其業則不失壞 138虛空涅槃二色寂都被凡愚取分别 此等實非為果法智者超越於有無 複於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摩诃薩言:此空、無生、無二、無自性,可見於一切諸佛所說一切〔了義〕經中,且諸佛無一不證此法門。

    是故大慧,有因随順有情性向(asaya)而說之經典,偏離於〔究竟〕義,非作真實語。

     大慧,此譬如陽焰動若泉水以誘群鹿,其動無有,而鹿則受誘,想像其為真實,故此於諸〔不了義〕經中所說之教法,無非為滿足諸有情之分别心,非聖智所持之真實義。

    以此之故,大慧,須随順於義而勿着於所教之語。

     爾時,大意菩薩摩诃薩白世尊言:世尊於諸經中所說之如來藏,一如汝所說,本來光淨,本初無垢[注103],具三十二相,在於一切有情身中,如無價寶珠為垢衣所纏而受蘊處界依所纏,為貪嗔癡及虛妄計着所污染,世尊且又說彼為恒常、堅固、吉祥、無有變易,然則世尊所教之如來藏,豈不同於外道所說之我耶[注104]?蓋外道說此我為常作者(kartri)、離求那(nirguna)、無所不在(vibhu)、永恒不滅(avyaya)。

     世尊答言:非是,大慧,我之如來藏不同外道所說我。

    諸如來所教者,為句義(padartha)中之如來藏,大慧,是為空性、實際、涅槃無生、無相、無願。

    雲何如來應正等覺特說如來藏法門耶?實欲令凡愚於聞無我教法時離諸怖畏,且令彼能認知無分别及無相境界。

    大慧,我願現在未來諸菩薩,不對此理念執為自我。

     大慧,此如陶師用泥聚造種種器,以人工善巧,用木杆、水、繩等而作,大慧,如來於說遠離分别、諸法無我時,亦由其殊勝智注成種種善巧方便,故有時說如來藏、有時說無我,此如陶師〔造種種器〕,用種種名言、表義、異門而說。

    [注105] 以此之故,大慧,外道說我不同如來藏法門。

    大慧,說如來藏法門實為開悟執我外道,彼等之心已堕入妄見,計着無有之我為真實,且入於此以三解脫為究竟之〔如來藏〕義,即能疾證無上正等覺[注106]。

     依此,大慧,如來應正等覺所說如來藏法門,不應視為肯定外道我。

    為遠離外道邪見,汝當精進無我如來藏義(tathagata-nairatmya-garbha)。

     爾時,世尊即說頌言—— 139士夫相續以及蘊緣與微塵及勝因 自在天與能作者悉皆唯心之分别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普觀未來世代,複請世尊言:願為我說如菩薩摩诃薩成大修行者法門之現觀。

    [注107] 世尊答言:此有四法,大慧,具足此者,菩薩即成大修行者。

    雲何為四?此謂—— 一者、觀察自心所現(svacittadrisavibhavanata) 二者、遠離生住滅想(utpadasthitibhangadrstivivarjanata) 三者、善見外境無有(bahyabhavabhavopalaksanata) 四者、求得内自證聖智相(svapratyatmaryajnanadhigama-bhilaksanata) 具此四者,菩薩摩诃薩成大修行人。

     大慧,雲何菩薩摩诃薩於觀察自心所現?謂由認知三界無有而唯心,離我及我所,無動搖無來去。

    由無始時來遍計妄見習氣聚所熏,三界由是顯現,諸類别外境如身、資、住處等與業行相依、與分别心相應,故被計真實。

    是名菩薩摩诃薩觀察自心所現。

     複次,大慧,雲何菩薩摩诃薩遠離生住滅想?謂一切法如夢如幻而生起形色,唯實無有生起,以無有一法為自〔生〕、他〔生〕、俱生故。

    〔行者〕既見外有境唯與心相應,且見諸識無有動搖,三界無非為一複雜因緣網,但唯分别,即可觀内外一切法遠離屬性,於其自性實不可得,是即不成生見。

    由是彼與現觀相應,證諸法如幻等性,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