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婆羅那王勸請品》 唵(Om)
關燈
小
中
大
佛子諸智者各各接受供養已
各各即為彼宣說内自證境甚深法
28時羅婆那夜叉衆更向大意申敬禮
彼是最佳請法人故勸請彼至再三
29汝為向佛請法者請說内自證趣境[注22]
我與夜叉及佛子以此向汝作勸請
30汝是言辭最勝者亦是精勤瑜伽者
故我至誠而勸請大士祈請佛說法
31說此内自證深法離外道及二乘過
此於佛道次第中極清淨且最無上
32爾時世尊無量變化成諸寶莊嚴山
以及諸般瑰麗境悉以珍寶為嚴飾
33於彼一一寶山颠皆可見佛住其處[注23]
羅婆那及夜叉衆亦見一一立於旁
34如是一一山頂上一切國土鹹顯現
複於一一國土中悉皆見有一世尊
35此中亦見夜叉王以及楞伽諸百姓
且見佛之所化現與真無異楞伽城
36其餘諸境亦顯現如無憂園及林樹
且於一一山之颠皆有大慧請於佛
37一一佛為夜叉故說内自證趣法門
如是於諸山頂上宣說萬千了義經[注24]
38既而導師及佛子忽於虛空中隐沒
隻餘羅婆那夜叉唯見自身宮内立
39彼疑此實是為何向來誰說誰聽法
向來誰見誰所見城何處去佛何去
40諸城究竟往何處寶光諸佛諸善逝
其為夢耶為幻耶抑為幻現尋香城
41其為翳眼之所見其為見彼如陽焰
其為石女夢中兒其為旋火輪焰煙
42諸法法性即如是一切無非心境界
凡愚於此未能知故為種種相所惑
43此無能見與所見亦無說者與所說
是故佛相與法益無非悉皆是分别
44如一往見而見者是則不能見於佛
分别不起不見佛[注25]離世得見轉依者[注26]
時楞伽主尋即開悟,覺知自心轉依,認知世間無有而唯心,由是住入無分别界。
以過去世善業資糧故,乃得善巧通達一切論典,得能如實見一切法,而更不随他而知;唯以一己覺智[注27]善觀察諸法,得離諸計度見地;更不依他而成大瑜伽行者,能現自身為諸善妙相;究竟了知一切善巧方便,得善增進諸地之地上性相智;常樂遠離心意意識自性[注28],而得斷除自身三相續(tri-samtati)之見地;得於因法上與外道〔辯之〕一切辯智,究竟通達佛地自内證如來藏(tathagatagarbha),而知自住佛智。
〔爾時〕聞虛空中有内自證(adhyatma-vedya)之聲音言:行者須如是知。
善哉、善哉,楞伽主,善哉。
瑜伽者須如汝所行而行、須如汝所見而見諸如來及一切法。
異於此者,實為斷見。
須如汝所為,超越心意識以認知一切法。
汝須内觀(antas-carin)諸法,而不落於文字相與相似見;汝須不堕入聲聞、緣覺與外道之行持、句義、認知、見地與禅定。
汝須不樂於閑談與绮語;汝須不受於自性見[注29],亦不具權力虛榮心,更不耽着於如六種禅定等定[注30]。
楞伽主,如是即為大瑜伽行人之修行,能摧外道論,能破諸惡見,能正離我見執着,由是能以妙慧於内心起轉依。
如是者皆諸佛子於大乘道上之所行;為入佛自證地故,汝應随順而修學。
楞伽主,由善修三摩地(samadhi等持)與三摩鉢底(samapatti等至),導汝入此法門而令所得更為清淨,莫着二乘與外道所證境界而引以為樂,〔外道境界〕實依未成熟之理量作修行而生起,是故彼由執我見而執世間有見,乃謂有四大、功德(guna求那)、色法。
〔二乘〕堅執無明緣行為實有,由是以為此勝於空性而緻迷亂,彼落分别,故堕入能所心中。
楞伽主,此〔法門〕可令行者悟入内自證境,此即大乘修證,可成就種種色趣(rupa-gati),由是證得殊勝諸有[注31],於中得〔修證〕果。
楞伽主,由入大乘行,除彼蔽障,滅諸識波,更不堕入外道洞窟及其觀修。
楞伽主,彼外道由執着我見而起修,彼於識法自性着二取見而生起劣觀。
善哉,楞伽主,如汝先前見如來時,思維此義理,如是〔思維〕,即見如來。
時羅婆那即思維言:我願再見世尊,世尊於一切觀行自在,離諸外道觀,生起内自證境界,且離能化與所化。
彼即瑜伽者所證智,彼即享受三摩地大樂者之現證,此大樂由禅定得現觀決定而來。
願我得見大悲憫者,彼能以神力燒煩惱薪分别薪盡;彼受諸佛子環繞;彼能洞察一切有情心;彼周遍一切處;彼知一切法;彼永離事(kriya)與性相(laksana)。
願我見彼,令未得者得、已得不退。
願我得入無分别而住於三摩地與等至之大樂,入如來行處,增長滿足。
爾時世尊知楞伽主即當證無生法忍(anutpattika-dharma-ksanti),乃示大悲憫,為十首王重現雜寶莊嚴山頂與寶網覆蓋等事。
十首楞伽王再見光華,山頂上種種還複如前,如來應正等覺具三十二相莊嚴。
複於一一山頭見自身與大慧立如來前,佛正宣說如來内自證之現證〔境界〕,諸夜叉環繞,交言此教法名相與行相。
如是悉此王之所見。
世尊重以慧眼而非肉眼普
以過去世善業資糧故,乃得善巧通達一切論典,得能如實見一切法,而更不随他而知;唯以一己覺智[注27]善觀察諸法,得離諸計度見地;更不依他而成大瑜伽行者,能現自身為諸善妙相;究竟了知一切善巧方便,得善增進諸地之地上性相智;常樂遠離心意意識自性[注28],而得斷除自身三相續(tri-samtati)之見地;得於因法上與外道〔辯之〕一切辯智,究竟通達佛地自内證如來藏(tathagatagarbha),而知自住佛智。
〔爾時〕聞虛空中有内自證(adhyatma-vedya)之聲音言:行者須如是知。
善哉、善哉,楞伽主,善哉。
瑜伽者須如汝所行而行、須如汝所見而見諸如來及一切法。
異於此者,實為斷見。
須如汝所為,超越心意識以認知一切法。
汝須内觀(antas-carin)諸法,而不落於文字相與相似見;汝須不堕入聲聞、緣覺與外道之行持、句義、認知、見地與禅定。
汝須不樂於閑談與绮語;汝須不受於自性見[注29],亦不具權力虛榮心,更不耽着於如六種禅定等定[注30]。
楞伽主,如是即為大瑜伽行人之修行,能摧外道論,能破諸惡見,能正離我見執着,由是能以妙慧於内心起轉依。
如是者皆諸佛子於大乘道上之所行;為入佛自證地故,汝應随順而修學。
楞伽主,由善修三摩地(samadhi等持)與三摩鉢底(samapatti等至),導汝入此法門而令所得更為清淨,莫着二乘與外道所證境界而引以為樂,〔外道境界〕實依未成熟之理量作修行而生起,是故彼由執我見而執世間有見,乃謂有四大、功德(guna求那)、色法。
〔二乘〕堅執無明緣行為實有,由是以為此勝於空性而緻迷亂,彼落分别,故堕入能所心中。
楞伽主,此〔法門〕可令行者悟入内自證境,此即大乘修證,可成就種種色趣(rupa-gati),由是證得殊勝諸有[注31],於中得〔修證〕果。
楞伽主,由入大乘行,除彼蔽障,滅諸識波,更不堕入外道洞窟及其觀修。
楞伽主,彼外道由執着我見而起修,彼於識法自性着二取見而生起劣觀。
善哉,楞伽主,如汝先前見如來時,思維此義理,如是〔思維〕,即見如來。
時羅婆那即思維言:我願再見世尊,世尊於一切觀行自在,離諸外道觀,生起内自證境界,且離能化與所化。
彼即瑜伽者所證智,彼即享受三摩地大樂者之現證,此大樂由禅定得現觀決定而來。
願我得見大悲憫者,彼能以神力燒煩惱薪分别薪盡;彼受諸佛子環繞;彼能洞察一切有情心;彼周遍一切處;彼知一切法;彼永離事(kriya)與性相(laksana)。
願我見彼,令未得者得、已得不退。
願我得入無分别而住於三摩地與等至之大樂,入如來行處,增長滿足。
爾時世尊知楞伽主即當證無生法忍(anutpattika-dharma-ksanti),乃示大悲憫,為十首王重現雜寶莊嚴山頂與寶網覆蓋等事。
十首楞伽王再見光華,山頂上種種還複如前,如來應正等覺具三十二相莊嚴。
複於一一山頭見自身與大慧立如來前,佛正宣說如來内自證之現證〔境界〕,諸夜叉環繞,交言此教法名相與行相。
如是悉此王之所見。
世尊重以慧眼而非肉眼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