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關燈
iddot普賢行願品》中普賢菩薩發願雲:“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刹。

    ”文殊菩薩亦發願雲:“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刹。

    ”上上之根基,誰能超過此兩位聖者?而此二聖皆發願臨終往生極樂。

    《觀無量壽佛經》雲:“或有衆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引按: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堕惡道,應曆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稱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十惡五逆之人,得逢善知識勸令念佛,亦能往生,可見此念佛法門真乃“三根普被,利鈍全收”,足暢一切諸佛“為令一切衆生悉皆成佛”之本懷也。

     4)《十往生經》雲:“佛言:若有衆生,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晝若夜,一切時,一切處,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雲:“今于此界,攝念佛人,歸于淨土。

    ”《淨修捷要》雲:“大勢至菩薩現居此界作大利樂,于念佛人,攝取不舍,令離三途,得無上力。

    ”《佛說阿彌陀經》雲:“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

    ”念佛之人有阿彌陀佛遣二十五位大菩薩于一切時、一切處護持行者,又有大勢至菩薩威德攝受,複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故能遠離魔難,安穩修持,仗他力妙法,化險為夷,故名易行道。

    其他種種法門,全憑自力,末世修行,多諸障難,稍有執著,便失正見,即入魔途也。

     5)《無量壽經》雲:“當來一切含靈,皆依此法而得度脫。

    ”“此法”即指念佛法門。

    以此念佛法門,令衆生即念而離念,潛通佛智,暗合道妙,巧入無念,即凡成聖。

    故《疏鈔》雲:“越三祗于一念,齊諸聖于片言。

    ”一句彌陀聖号,橫遍十方,豎窮三世,暗合道妙,巧入無生。

    能令具縛凡夫,即此妄心,持佛名号,換卻億劫妄想雜念。

    念得純熟,頓忘能所,暗合道妙,直達圓教八地菩薩離一切心意識分别之無生法忍也。

    以此念佛法門巧入無生,故易行;其他法門正入無生,故名極難行也。

     由上所述可知,念佛法門是一切諸佛大事因緣成辦之關鍵。

    此法門暢佛本懷,度生要道;轉染成淨,返妄歸真;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他力妙法,離障易行;暗合道妙,巧入無生,乃釋迦如來一代時教之全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大法,末世一切種種根基衆生,了生脫死之根本大法。

     《地藏經》自一開始大長者子發願,婆羅門女及光目女救母,是地藏王菩薩教導衆生、救度一切罪苦衆生的根本大法──念佛名号;全經最後,以地藏王菩薩為一切衆生行大利益事,給出令一切衆生最終成佛的根本大法──念佛名号。

    由此可知,《地藏經》真是給出了一個根本的菩提大法──念佛法門。

     《地藏經》是一部什麼樣的經典呢?從《地藏經》的意義來看:《地藏經》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在入滅前的托孤咐囑經。

    他把自佛滅後直至彌勒成佛之間的一切天人及惡道衆生,統統托付給地藏王菩薩,令其勸化向善,直至發菩提心成佛,了佛本願。

    《地藏經》是佛門的孝經,《地藏經》是人天的因果經。

    經中,地藏王菩薩廣述造惡乃入三惡道之苦因;為善乃入人天善道之樂果;發菩提心行善、乃至修持念佛法門,是了生脫死、直至成佛的正因。

    使一切衆生知苦而斷集,慕滅而修道也。

     從《地藏經》的經名來看:《地藏經》有三名,一名“地藏本願”,願力不可思議。

    以不可思議之願力,願度一切衆生離苦得樂,願度一切衆生最終成佛。

    此“願”亦為一切佛菩薩之根本大願,故稱“本願”。

    一名“地藏本行”,有願無行,是為空願。

    地藏菩薩發大誓願,身體力行,從無量生死以來,至無量大劫以後,世世入三惡道度一切罪苦衆生,難行能行。

    此“行”亦為一切佛菩薩之根本大行,故稱“本行”。

    一名“地藏本誓力”,以願起行,以行感力。

    以不可思議的大願大行,感得不可思議之大誓力,遠超一切菩薩,故得本師釋迦文佛數數贊歎。

    《陰持入經》雲:“力應以何為義?無能壞為力義,有所益為力義,能得依為力義。

    ”地藏王菩薩威德神通智慧不可思議,不為天魔所壞;能利益一切人天及六道衆生;有無窮膽識,勇入地獄、餓鬼、畜生道中救度衆生,能為一切人天六道衆生之所依怙,所以稱為“本誓力”。

     從《地藏經》的五重玄義來看:釋名,是以“人法”為名。

    “地藏”為人名,“本願”(或“本行”、“本誓力”,義同)為法。

    辨體,以實相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