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關燈
記得還在初中時期,我母親同我姑媽兩人學《地藏經》。

    她們雖然還沒摘掉“文盲”的帽子,但是學《地藏經》還是很用功的。

    遇到經文裡邊不認識的字或難懂的句子,便來請教我這個“小先生”。

    我從小受我父親薰陶,在初中時期已經似懂非懂地看完了《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浒傳》等吳承恩、羅貫中、施耐庵的中華書局加注的原版,佛經也看過一些,所以便“理所當然”地當起“小先生”來了。

    在教、學《地藏經》的過程中,我深深被地藏王菩薩那種先人後己、不畏艱險、堅韌不拔、大智大勇的無私無畏的精神所感動,在佛前發了大願,願我同地藏王菩薩一樣,“衆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那時,還在初中時期。

    這也可以算是我最早接觸《地藏經》的緣起罷! 近來在讀經的過程中,再次細讀一遍《地藏經》。

    在靜思默慮的境界裡,恍惚心有所悟。

    本來麼,我總以為《地藏經》隻是超度亡靈,特别是救拔地獄及餓鬼、畜生三惡道罪苦衆生的經典。

    正因為救的是最下層、最痛苦的衆生,才體現了地藏王菩薩的誓願深重及悲心深切。

    但是通過近來研讀《地藏經》,發現《地藏經》的意義遠遠不止于此,又有兩個全新的體會:一、《地藏經》是佛經中的孝經,佛教是真正的盡孝之教。

    二、《地藏經》給出了一個根本菩提大法--念佛法門。

    十方諸佛以此法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十方諸佛以此法門,度十方三世一切衆生。

    上求下化之能事,于此法門畢矣。

     曾經聽到不少關于佛教無孝的歪理。

    持此論者以為:佛教徒,特别是出家二衆,辭親别家,不能孝奉雙親,以為此是不孝之表現。

    殊不知,本師釋迦文佛曾親自扶柩為父送葬;蓮宗祖師實賢著“勸發菩提心文”以報父母恩為發心之第二因緣。

    特别是地藏王菩薩,世世化身為孝子孝女,以念佛的功德力,下地獄救度父母升天,這不是孝道是什麼?更進一步講,出家二衆及發大心的菩薩為救一切衆生,也就是救度無量生死以來的一切生身父母,暫時辭親别家,努力修行,以達到上求佛道,下化衆生,報佛恩,度衆生的菩提大願及救度一切生身父母的大孝。

    譬如說:作為政府官員,作為思想工作者,雖然他們不曾種一棵稻、栽一株棉,但他們對社會的貢獻、對曆史的貢獻卻是無可低估的。

    同樣,作為出家二衆,雖然暫時不能常伴雙親以行孝道,但由于自身的修持,由于對外的勸化,卻為救度無量生死以來的生身父母作了極大的貢獻。

    這是徹底的、完全的大孝,這才是真正的孝道!佛教的最高目标是上求佛道、下化衆生,而上求佛道、下化衆生也就是體現了真正的孝道。

    所以說,唯有佛教才是真正的貫徹了完全、徹底的孝道,唯有佛教才是真正的盡孝之教。

    《地藏經》一開始就講到本師釋迦牟尼佛,為報生母之恩而到忉利天為母說法;地藏王菩薩世世化身,救度生身母親出離三惡道之苦而得人天乃至成佛的福報。

    地藏王菩薩提出念佛法門令一切衆生(亦即累世一切姻親),念佛得離生死苦海、乃至成佛的至孝之道,正是說明《地藏經》乃是佛門之孝經也。

     念佛法門是佛法中最根本的法門。

    佛法的根本道理就是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最簡單講,就是上求佛道:徹見自己本有的清淨自性,亦即一切諸佛的清淨佛性;徹悟自己本有的清淨智慧,亦即一切諸佛的清淨佛慧;徹證自己本有的清淨功德,亦即一切諸佛的清淨佛德,就是下化衆生:發願度一切衆生盡皆成佛,而自己亦無執著度生之念。

    上求佛道,下化衆生,方是一切諸佛出世的本懷,也是一切佛法的根本歸宿。

    而念佛法門恰恰圓滿了這上求下化的菩提大願。

     為什麼這麼說呢?其理由如次: 1)《佛說無量壽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緣經》中雲:“如來所以興出于世間,說彼佛(引按:指 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真實功德、光明名号、利益大事因緣。

    ”藕益大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雲:“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于五濁惡世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衆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這說明念佛法門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所得菩提大法,亦即一切諸佛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法,亦即佛法中之根本法門。

     2)《觀佛三昧經》中雲:“佛告父王:謂佛果德,有無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脫,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勸父王行念佛三昧。

    ”同經又雲:“佛告父王:一切衆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複如是,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

    一得往生,即能改變一切諸惡,成大慈悲。

    ”佛勸其父王,不僅是孝,亦是以根本大法奉獻于父母,以報父母恩也。

    可見此法門之殊勝。

     3)《大方廣佛華嚴經&m